再论拜占庭之四:穷兵黩武,是统治者的野心还是被迫采取的措施?

今天,笔者来给大家聊一聊,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拜占庭为什么会穷兵黩武?有人说这肯定是因为统治者的野心啊,真的是这样吗?今天,笔者就从另一个角度来与大家聊一聊。

另外,参考文献已经放到了文章的末尾,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阅哦。

再论拜占庭之四:穷兵黩武,是统治者的野心还是被迫采取的措施?

帝国的一角

伊拉克略王朝简述

由于拜占庭帝国存在时间过长,我们就先以伊拉克略王朝为例,进而展开我们的论述。伊拉克略王朝是从610至711年期间一直存在,是由伊拉克略一世在位时期所创立的。该王朝一直存在了百余年,一共经历了六代皇帝。

伊拉克略是非洲加埃及总督伊拉克略之子,年轻的时候曾经追随其父统治过非洲马格里布地区。这个地区自从查士丁尼一世征服望达尔王国之后,建立了总督区,并一直在里面享有很大的自主权。六世纪末和七世纪初,伊拉克队的父亲利用君士坦丁堡发生权力争斗,皇帝和各位掌权派无暇顾及北非局势的机会,趁机宣布独立,并派其子伊拉克略率领军队远征君士坦丁堡。

在这支远征部队中,主要以久居非洲深部的精锐老兵组成。他们曾在非洲深部一直与其他部落周旋,战斗力十分强悍,由于经过当地的高温酷暑折磨,让他们的意志非常坚定。在这一只远征军中,很多大小将领都由伊拉克略亲自任命,是一只不折不扣效忠于自己的亲兵军团。

不仅如此,伊拉克略又联合埃及起义部队,组成一支混合军团,从海上直逼首都。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以为君士坦丁堡又将迎来新一轮的攻防战?其实不然,当伊拉克略来到城下时,在民众的支持下,很轻松就打开了城门。伊拉克略马上率领亲军兵团,包围大殿。

而此时,皇宫大殿里面仅剩数百名坚持效忠于当时的皇帝福卡斯军团士兵,由于双方的实力过于悬殊,很快这位皇帝的家人以及部将全都被斩首示众,伊拉克略也以此表明其维护帝国秩序的态度。

年轻皇帝的雄心壮志

此时的伊拉克略不过才35岁。他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使过渡时期的拜占庭帝国逐步军事化,并确立起适合帝国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制度。他效仿在总督区的时候,迦太基人的一种制度,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在帝国范围内推行军区制。可以说,这一制度的形成和在全国推行,是伊拉克略王朝时期发展成帝国进行的重要改革。

七世纪初,由于波斯人入侵,帝国的东部战线吃紧。在波斯军团的步步蚕食中,帝国的东部地区丧失了大片国土;负责守卫城堡的和要塞的守备军团损失惨重,由于兵力分散,很难组织起一支有效的抵抗军队。同时,分散在各地的边防部队开始后撤。面对这个情况,伊拉克略开始在帝国小亚细亚地区首先建立起了亚美尼亚和普奥西京军区。

待两个军区发展成熟稳定后,又建立了基围来澳东等军区。根据史料记载,亚美尼亚军区组建于629年,它包括从右巴拉底和上游和黑海西岸至小亚细亚中部卡帕多西亚广大地区。

在这片土地上,再细化分成17个防区,但是总守备部队不超过万人。而色雷斯军区的辖区,则位于首都君士坦丁堡西侧,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防御斯拉夫人的侵扰。基维来澳东的军区主要负责来自海上的入侵,负责打理沿海要塞和海军基地,兵团仅3000人。

再论拜占庭之四:穷兵黩武,是统治者的野心还是被迫采取的措施?

帝国军区将领

将军们同位不同薪

由于各个军区的地理位置不同,也导致了他们的责任不同,最终也就导致了他们的地位不同。地位重要军区比如亚美尼亚军区,这里的将军一年会发40金磅,而基维来澳东军区则只有10金磅。

命途多舛的军团

拜占庭军区军队序列基本延续五世纪的旧制度,将帝国中的所有军团混合在一起,分为5大主力。其中两支主力,驻守在多瑙河一带,一支沿着幼发拉底河巡逻,两支驻守在皇帝身边,随时听候皇帝的直接命令。

大家是不是以为将军队进行了统一的配置,就可以保证帝国的安全?当然不是,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在早期,拜占庭可是被称为“败仗庭”。经过一连串的军事失误,使原本人数不多的拜占庭军团受到了沉重打击。帝国的西部军队有三分之二被击溃,而东部的军团则有七分之一被摧毁,几乎五大主力里除了护卫皇帝的两支,基本上连建制都很难保证健全。

后来经过重新确立军事等级,调整各部军团的内部结构,增加了各军团的人数。而且还根据兵种的需要,进行了具体的调整。比如骑兵为50至100人为一个团,步兵则为200至400人为一个团。

不仅如此,军区制的调整还提高了各级将领的薪资,就连最低级的军区将领都有20金磅每年。但是好景不长,由于拜占庭帝国军事的失利、领土的减少、以及瘟疫和战乱导致经济衰退,使得帝国入不敷出,只能选择每三年或者每四年发一次军饷。这根据当时的著作《礼仪书》中的记载可以得知。

可以说,此时的拜占庭军团已经有点外强中干的意思,因为连年没有军饷,导致军团里的士兵怨声载道。为了筹集粮饷,面对士兵们在作战中的中饱私囊,将领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再论拜占庭之四:穷兵黩武,是统治者的野心还是被迫采取的措施?

军团士兵

拜占庭的穷兵黩武,是为了统治者的野心还是外敌的压迫?

其实,面对以往史料的记载,都只是在过分的强调帝国在不断的征兵,而导致自己入不敷出。却没有看到,当时的帝国所处的困境。诚然,从一系列的战役中,可以看出以往的皇帝们确实有恢复当初罗马帝国荣光的心思。但是当时帝国周围强国林立,如果没有足够的兵团进行支撑,西部的斯拉夫人、波斯军团的弯刀、以及不断崛起的阿拉伯骑兵都在虎视眈眈的窥视着帝国充满古典文化的城镇。

只能说如果不进行有效的税收改革,或者其他的一些经济政策,增加自己的收入,曾经带着辉煌的罗马军团血统的拜占庭军团,只能无奈的陷入恶性循环之中。所以,仅仅把穷兵黩武归咎于皇帝的个人野心是十分不客观的,而我们要清楚的认识的帝国周边客观存在一些问题。

关于帝国之后的经济改革措施,笔者明日再和大家探讨哦。品历史,我们是专业的,欢迎订阅。


参考文献:1、(美)汤姆逊.《历史著作史》

2、(英)威尔斯.《世界史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