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男女不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3个重点和1个绝不能踩的误区

泡泡爸爸周边的同事好多生的都是女孩,有一次回来他突然开玩笑的和我说,他和公司的几个“外公”成立了一个“外公协会”,以后女儿长大了,晚上出去玩超过9点半,他们就要全城去找!至于为什么叫“外公协会”嘛,就是因为大家生的是女孩 未来是做“外公”的!听完我是又好气、又好笑,都多大了人了还组团胡闹!

不过事后细思起来,发现他们开得玩笑是一个普适现象,毕竟现在不像古代,古代家长对孩子控制力很强,管得住!现在教育方式讲究的是开放,所以很多家长包括我们自己都会担心未来孩子处理不好两性关系,特别是对女孩,生怕她们以后会吃亏,不懂的保护自己!这让我们这一代人对性别教育更为重视,今天我们就从:孩子是怎么认识自己的性别,性别教育的重点,性别教育的误区三个方面来谈谈这个话题

区分男女不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3个重点和1个绝不能踩的误区

孩子是怎么认识自己的性别

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别教育,我们首先要搞明白孩子认识自己生理性别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Lawrence Kohlberg 说儿童认知自己性别要经历三个阶段

区分男女不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3个重点和1个绝不能踩的误区

孩子认识生理性别的三个阶段

  • 性别标志(2-3岁):初生宝宝可以说对性别没有概念,但随着他们的认知发展,到两岁左右他们就会懂得以外观来分辨男女,比如长头发的是女生,游泳不穿上衣的是男生,所以这个阶段孩子对性别的判断只停留在表面,比如一个女生剪了短发,孩子就会认为他变成男生了!
  • 性别固定(4-5岁):到了孩子4岁,孩子对性别的认知就更进了一步,虽然他们还是认为随着外貌标志的改变,性别还是会变的,但他们知道性别不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他们知道男孩长大后会变成男人,女孩长大以后会变成女人。
  • 性别一致性(6-7岁):到了6-7岁,孩子们开始明白性别是天生的,不会因为发型、衣着而改变,而当他们了解到这点,就会很自然表现出符合自己的性别行为,例如倾向和同性小朋友一玩!

从上述的内容我们知道孩子其实很小就会有性别的概念,所以如果你等到孩子成年,才开始告诉他晚上别出门、不要和男生有太亲密,就可能已经太迟了,我们应该在孩子有性别概念之后就着手开始对他们进行性别教育。好,我们接着聊一聊性别教育的一些重点!

区分男女不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3个重点和1个绝不能踩的误区

性别教育的重点

泡泡妈妈认为性别教育的重点不是教孩子区分男女,而是要让他们懂得什么是身体界限、懂得尊重的概念以及拥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身体界限

从心理学家Kohlberg的观点我知道孩子在6岁之后对性别就有了清晰的认知,当然每个孩子成长情况不同,有一些也可能早一点,总之在孩子有清晰的性别认知之后,我们首先要让知道自己身上哪些部位是隐私部位,引导他认识身体界限的概念。

身体界限是指每个人可以被触碰、靠近的一个限度!会因对象、时间、年龄、性别不同而有所改变。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绘本让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让他们知道各个部位的名称,并且告诉他们哪些部位是最隐私、最重要的,还要告诉他这些部位不能随意看和触碰,这样慢慢的孩子就会形成“身体界限”的概念

区分男女不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3个重点和1个绝不能踩的误区

身体界限

※让孩子懂得尊重的概念

孩子有了一定的“身体界限”概念后,在生活中我们就应该不能再和异性的孩子一起洗澡,也别在孩子面前穿脱衣服,不让孩子触碰妈妈的胸部等等,我们要让他开始有尊重的概念,要让他们知道“就算是爸爸妈妈也要尊重你的身体界限,而你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界限”。举个例子,如果你的孩子在6岁之后还是希望你能帮他洗澡,那你在帮助他的过程中就要开始问他:“妈妈可以洗你的小秘密嘛?”“爸爸可以帮你洗小屁屁嘛?”这样孩子就能感受的尊重!

区分男女不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3个重点和1个绝不能踩的误区

※让孩子拥有自我保护意识

当孩子清晰知道自己的身体界限,并且他发现就算爸爸妈妈要碰我私密的部位都要经过我的同意,他自然而然开始会有自我保护意识,但这个时候我们还要教孩子说“NO”,就是感到不舒服、不想被触碰或者靠近时要懂得拒绝!我们可以和孩子说一些常见的情况,通过实际的场景描述让他们学会具体拒绝的方法,比如告诉他们异性同学要拉你的手或者拥抱你的时候,你如果不喜欢可以走开,或者直接找老师!

总得来说,性别教育是希望孩子能正确认识两性关系,了解自己的身体和隐私,知道自己的身体界限在哪里,让别人要尊重自己的界限,同时自己也要尊重别人的身体界限!这样慢慢的孩子就会形成良好自我保护意识。但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的性别教育侧重点往往会跑到“区分男女”这个误区上。

区分男女不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3个重点和1个绝不能踩的误区

性别教育的误区

你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家里是男孩,你会让他踢球、给他买汽车玩具、玩变形金刚,看超人!如果是女孩你会给她买布娃娃、陪她们过家家,让他看芭比娃娃!你通过这种区分男女玩具或者行为的方式来进行性别教育,告诉他们男女有别!

区分男女不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3个重点和1个绝不能踩的误区

这种观念实际上进入了一个误区,学术界叫做“性别定型观念”不仅对孩子未来处理两性关系不会有帮助,还会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我们一起来看个例子:

美国的学者Janis Jacobs曾经做过一个针对6-11年级的研究,她邀请了大概400名家长和他们的小朋友做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她发现小朋友普遍认为男生的数学能力一般都会比女生高,但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真去比较这些小朋友的分数,其实是女生的数学成绩比男生更好!学者解释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家长受到了“性别定型观念”的影响,认为男生数学方面比较突出,因而会跟他们玩训练数理的玩具,女生就较少会得到这样的栽培了!久而久之她们会觉得自己不擅长数学,或者不喜欢数学,还会主动放弃发挥这方面潜能的机会,就算有能力将来也不会选择工程,科技这些方面发展!

区分男女不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3个重点和1个绝不能踩的误区

其实男生玩过家家可以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女生玩积木、科技玩具也能增加空间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希望孩子未来能更好的处理两性关系,还是希望孩子潜能不受到局限,父母都要走出这个误区,认清自己“性别定型观念”,不要把性别教育的重心放到区分男女上去,而要去培养孩子对身体界限对尊重的理解,让他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区分男女不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3个重点和1个绝不能踩的误区

总结一下今天分享

1、儿童认知自己性别要经历三个阶段:性别标志(2-3岁)、性别固定(4-5岁)、性别一致性(6-7岁)

2、性别教育的重点不在教孩子区分男女,而是要让他们懂得身体界限、尊重的概念养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3、父母要避免侧重“区分男女”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的误区,这样不仅不会对孩子将来处理两性关系有所帮助,还会影响孩子能力的发展!

区分男女不是性别教育,性别教育的3个重点和1个绝不能踩的误区

感谢大家的阅读,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啦,在育儿过程中大家有什么想要看什么主题的文章,可以留言告诉我,我是泡泡妈妈,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们下期见!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