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的浪漫:茶,就得這樣喝

但凡是遇到親朋好友聚會或者商業應酬,飯桌上都少不了酒,而每到敬酒的時候我們就能聽見這麼一句話:“我不勝酒力,為表誠意,我便以茶代酒來敬您一杯!”而沒有誰會去深究你到底是否真的不勝酒力,只會覺得你十分注重禮節,這也正體現了語言的博大精深之處。而其中的“以茶代酒”其實是一個成語,表示雖不想喝酒,但是又不免得失了禮節,就用喝茶的方式來代替喝酒。有很多人會誤以為“以茶代酒”是近幾年興起的,但其實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一成語就已經出現了。

唐朝人的浪漫:茶,就得這樣喝

喝茶的獨特方式


不過那個時期也不叫“茶”,“茶”是後面衍生出來的,在那個時候人們稱之為“荼”、“茗”,也有人會非常接地氣的稱為“苦菜”。並且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方人廣泛喜愛喝茶,於是北方人就覺得非常奇怪了,這種喝起來味道苦苦的葉子有什麼好喝的,但是後面北方人最終也沒能逃不過在現代社會流行的“真香定律”。在唐玄宗的開元盛世以後喝茶的熱度可謂是盛極一時,在“二十四史”之一的《舊唐書》中就有著這樣的記載:“茶為食物,無異米鹽,於人所資,遠近同俗”可見在當時人們心中喝茶的重要性。之前對喝茶不屑一顧的北方人也加入了南方人喝茶的隊伍,並且在唐朝人民當時喝茶也是極有講究的,茶,就得這樣喝。

唐朝人的浪漫:茶,就得這樣喝

品茶


“煎茶”是唐朝人民煮茶特有方式,但是在“煎茶”之前還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就是先將茶進行蒸壓,然後製成茶餅,然後將辛辛苦苦壓成型的茶餅再碾成粉末狀。接著用火烤茶,期間時不時還要翻炒幾下使茶能夠受熱均勻。待到烤完後用布包起來,免得讓香味流失。或許看到這裡的朋友會感嘆一下這道工序的繁瑣程度,實際上跟“煎茶”比起來,這還只是九牛一毛。


唐朝人的浪漫:茶,就得這樣喝

茶葉


在當時用來煮茶的器皿可不像我們現代社會一樣,茶具一套一套的就連茶桌和茶椅子也都是給你細心體貼的配備好了,那時候唐朝人民都是用“釜”這種炊具來把水煮沸。待到“釜”中的水沸騰了,這個時候就需要加一點鹽進去接著煮,目的就是調一調味道。等到水第二次沸騰的時候,先用瓢舀一勺水放在旁邊,接著用竹子做成的夾子一邊緩慢地攪動著沸水,一邊將茶末細細地撒進沸水裡繼續攪拌。而要攪拌到什麼時候呢?等到出湯花時,就差不多了,這個時候就要將之前準備好的一小瓢水倒進去。等到水第三次沸騰的時候,這茶就已經煮得恰到火候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放鬆身心去品茶,注意千萬不能等到茶涼了才品。


唐朝人的浪漫:茶,就得這樣喝

茶具


在唐朝人民的眼中,“煎茶”時的火候也是有講究的。煎好了的茶如果沒有及時被盛起,被火烤的時間過於久,就會被煎老。唐朝人民的嘴巴對於茶可是非常挑剔的,他們對煎老的茶很嫌棄,幾乎都沒有人會願意張嘴喝。看到這裡相信有朋友會問萬一我是“手殘黨”,天生煎不好茶,但是我想喝到好茶,那該怎麼辦?

唐朝人的浪漫:茶,就得這樣喝

品茶


愛喝茶的唐朝人民當然考慮到了這一點,於是就有了“茶博士”這一職業,提到這一職業就不得不提到陸羽。陸羽被稱為“茶聖”,在唐代宗廣德年間前後,陸羽所著的第一本茶書——《茶經》問世了。在《茶經》這本書裡面陸羽記載了各種各樣的茶,各種各樣煮茶的炊具,甚至連什麼水煮出來的茶香味更醇厚都標記的清清楚楚,也算是茶界的百科全書了。其中陸羽還特別將“煎茶”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幾點記載的十分詳細,並認為煮茶時可以加上一點蔥、姜、棗、橘皮、薄荷等等,花樣層出不窮。其中陸羽還創了一套“貴族”喝茶法:將茶葉先碾到米粒大小,再將水煮沸騰後將米粒大小的茶葉倒進去,然後進行攪拌,等到茶葉鋪滿了水面後就可以準備品嚐了。除去唐朝人的“煎茶”方式,宋代人民也不甘落後,隨後發明了“點茶”。“點茶”其實是跟現在生活中觀賞性的沖茶法相類似:把碾碎了的茶末放在器皿裡,然後再倒入開水。

唐朝人的浪漫:茶,就得這樣喝

茶具


眾所周知,唐朝被後世稱為“浪漫的王朝”,確實,從唐朝人對待茶的態度和方式中也不難看出其浪漫之處。而在現代社會中,茶葉也成為了我們的日常所需品,家家戶戶都必定會備上一些。雖然唐朝的“煎茶”曾經盛極一時,但是如今生活中泡茶相則相對簡單和實用。但是將古今泡茶之道作對比,便能夠從中感受到茶文化的碰撞。在安靜的庭院,舒適的天氣,為自己煮上一壺散發清香的好茶,想來也是一件十分輕鬆愜意的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