峽山區黨工委書記李華剛:抓住“牛鼻子”,做好鄉村組織振興大文章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做好農村工作,關鍵在農村基層黨組織。峽山區響應省委“四進”攻堅行動安排部署,立足實際,緊緊扭住後進村班子轉化這一牛鼻子,直面後進村班子不健全、戰鬥力不強、作風不嚴實等突出問題,創新開展“強班子、解難題、促發展”推進鄉村振興集中活動,以班子建設帶動全局,推動農村各項工作全面突破、全面提升。

狠抓責任落實,提升整頓工作實效。後進村班子整治直接關係到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容不得半點馬虎和絲毫懈怠。峽山區黨工委主動擔責,緊緊把後進村轉化作為一項事關農村長治久安的民心工程來抓。堅持工作組包靠,按照“硬抽人、抽硬人”要求,從區直有關部門、單位抽調72名政治過硬、經驗豐富、敢於攻堅的黨員幹部參與集中活動。以街道為單位,成立4個區級駐街道工作大隊,為納入整頓轉化的30個後進村派駐了由科級幹部任組長的工作組,實行脫產包靠,做到問題不解決不走,後進村不轉化不撤,群眾不認可不收兵。圍繞班子建設、民主管理、信訪矛盾化解、集體經濟發展、重點任務落實等方面,集中兩週時間走訪黨員群眾,對後進村進行深入調研。在吃透村情民意、找準癥結基礎上,分類建立問題臺賬,細化完善整頓措施,推動專項行動紮實有序開展。壓實街道主體責任,各街道逐村配備工作專班,由街道領導班子任組長,街道機關幹部任成員,對工作大隊反饋的問題及時分析研判,列出責任清單、整改目標、整改計劃,進一步查缺補漏、完善細節,攻克弱項、掃除盲點,誓奪集中活動全面勝利。

強化統籌聯動,後進村整頓轉化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整合多方面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實行區黨工委統一領導、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的模式,每週召開區領導幹部辦公會議,對重點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統一調度,形成上下聯動、合力攻堅的一盤棋格局。

堅持靶向施策,著力強化班子建設。摸清問題根源,找準後進癥結,是加強後進村黨組織建設的關鍵點。以硬任務錘鍊軟班子,對“弱”的後進村,採取強村聯弱村、包村幹部手把手指導、定期觀摩交流等方式,幫助謀思路、想辦法、出實招,通過任務推進落實提振信心、增強威信。對工作中存在推諉扯皮、不擔當不作為、不能勝任等問題的村幹部,堅決予以調整,並通過群眾推薦、黨委考察、實績檢驗等方式進行選優配強。目前,已對7個後進村主要負責人進行調整,為7個後進村充實了12名能幹事、想幹事的村幹部。建章立制治理亂班子,對“亂”的後進村,堅持制度執行與矛盾化解相結合,規範落實值班坐班、“三務”公開、發展黨員、主題黨日等制度,涉及村內土地流轉、項目建設等重大事項,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一監督”要求研究決策,切實規範村級議事程序,做到用制度管人、管錢、管事、管權,理順村幹部與村民、村民與村民關係,為工作開展掃清障礙。

多措並舉發展窮班子,對“窮”的後進村,一方面幫助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一村一策”發展規劃,以有機菜、有機姜、黑木耳“三個一萬畝”建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土地流轉為發力點,為農民增收致富搭建平臺、拓寬渠道;一方面設立村集體經濟專項基金,不斷強化要素保障,推動人才、資金、技術、項目等要素向後進村傾斜,提升後進村自身“造血”能力。

建立長效機制,持續鞏固整頓成果。後進村班子轉化是一項長期任務,必須堅持集中整頓與常抓不懈相結合,形成經常性的分析、轉化、保障工作機制。健全動態調整機制,打破“就班子抓班子”路徑依賴,切實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戶戶通”、殘垣斷壁清理、村莊綠化等重點任務完成情況,作為動態調整的依據,與工資待遇掛鉤,實行差異化考核,打破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孬一個樣的慣例,激活村幹部幹事創業的“一池春水”,推動形成後進變先進、中間爭先進、先進更先進的良好競爭態勢。已有28個後進村提前完成“戶戶通”、殘垣斷壁清理、村莊綠化三項重點任務,帶動全區277個村完成“戶戶通”110萬平米,村莊綠化1233畝,清理殘垣斷壁992處,三項重點任務完成率分別達到92.8%、95.7%、99.7%,以硬任務錘鍊軟班子、以重點工作激活全局的成效初步顯現。

完善激勵關懷機制,調整村幹部待遇報酬標準,優化發放機制,實行差異化考核,倡樹多勞多得的工作導向,極大調動了村幹部幹事創業的積極性;拓寬上升渠道,任用優秀村黨組織書記擔任社區副書記,每年拿出適當名額,面向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進行擇優招錄(招聘)公務員或事業編人員,讓幹得好的有奔頭。強化督查考核機制,採取日常督查、隨機抽查、量化考核、點上暗訪等辦法,對後進村整治責任制落實、重點任務推進等關鍵環節進行針對性檢查和跟蹤督查。發揮紀檢、政法等部門對村級問題的發現預警作用,街道定期研判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開展後進村預警自查,確保整頓一個、銷號一個,銷號一個、鞏固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