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人类智慧和生活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野生动物来说,从来都是噩梦,只有少数如郊狼、浣熊等动物能够适应与人类共存。尤其是在环境、动物保护意识相对较低的时代,人们大肆破坏环境、捕杀野生动物,使得大量物种灭绝了,总体呈现“人进兽退”的趋势。

但是在世界上的某些地区里面,由于发生了一些事故,原本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园,所以野生动物们又重新“接管”了这些地方,成为少数“人退兽进”的案例。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郊狼


昔日柏林墙,今时生态廊道

“柏林墙”我们很熟悉,是冷战时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但是对于“生态廊道”这个词,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听说,从名字上这看起来似乎是一条走廊,其实也可以这么理解,但这条“走廊”并不是给人走的,而是供野生物种的扩散、迁移和交换,简单来说它是环境中连通空间上较为孤立和分散的多个生态系统,比如加拿大的班夫野生动物桥,本质上就是一条生态廊道,尽管它是人工建造的。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欧洲绿化带


柏林墙推倒之后,当时的人们想出了构建绿化带的想法,时至今日被证明是无比正确的决定,这条长达8500多公里,从芬兰到希腊的狭长植被覆盖区域,链接了波罗的海与亚得里亚海,成为如今欧洲最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

其实这条欧洲绿化带所起到的作用,除了是欧洲北端与地中海区域之间的生态廊道之外,本质上也是一个重要的野生动物栖息地。

冷战结束后,边境地区几乎没有任何人类的活动,所以野生动植物在此地蓬勃发展,生存着数千种生物,甚至是一些濒危动物和鸟类在欧洲地区上最后的庇护所。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切尔诺贝利,如今生机盎然

至今想起切尔诺贝利事件来,人们都会觉得后怕,这次事故给人们带来了无法估量的伤害。

但是多年过去了,与很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切尔诺贝利地区,如今呈现出了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众多野生动物在此安家,就连罕见的普氏野马,在这里也并不罕见

核辐射并没有完全摧毁这里的野生动物,反而赶跑人类,给野生动物们腾出了一片相对安静的空间繁衍生息。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在发生核泄漏之前,这里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本身就比其他人类活动密集的地方多,猞猁、灰狼、熊、驼鹿等罕见的、常见的动物在这里都能找到。

在发生事故之后,人们预估来不及逃离的野生动物们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最终死亡,使得切尔诺贝利成为一片寂静的“死亡之地”。

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人们再次探访此地的时候,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动物数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生物学家们在短短的五周时间里面,就发现了10只赤狐、26只灰狼、60只狸猫,以及一些野牛、野猪、獾、河狸等动物。生机正在这片土地上焕发,人类走后,野生动物们再次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切尔诺贝利的赤狐


  • 乔治亚大学的生物学家Jim Beasley经过调查之后得出结论:自那次事故后,白俄罗斯方面的大型哺乳动物数量相较于之前来说,有了明显的回升。
  •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的科学家Marina Shkvyria也曾到切尔诺贝利地区进行过调查,她说在灾区遗址附近,灰狼的数量是以前的7倍。

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表明,核泄漏事故虽然给野生动物带来了短暂的灾难,但长久来看,动物的种群是往利好方向发展的。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狼群


在事故发生之前,这里几乎都被人类占据了,使得野生动物受到影响,种群被限制,数量一直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是如今,人类撤离之后,野生动物重新繁荣起来,甚至出现了之前这里所没有的物种,这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按说核泄漏之后,切尔诺贝利地区就被封得死死的,根本不可能有新的物种传入,但这些在此地灭绝已久,如今却赫然出现在切尔诺贝利地区上的动物是怎么回事呢?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普氏野马


原来之前的灭绝其实是一种假象,当人类在这里生活的时候,野生动物的种群发展受到抑制,这种抑制不仅仅是生存空间的压缩,还有食物的减少等全方位生存资源的限制,使得动物数量不断下降,当下降到一定层次的时候,加上动物都有避人的习性,所以人们就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造成了一种灭绝了的假象。

比如当初人们之所以相信野外还有华南虎,就是出于此方面考虑的;澳洲人民多次寻找袋狼,亦是如此。

当人类撤退之后,这些动物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会,数量逐渐回升,而人们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就会发现它们赫然生活在这里,如同凭空而降的一样,但实际上它们一直都在。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袋狼


苏莱曼尼亚地区的豹子

柏林墙好拆,但地雷就不好挖了,位于两伊边境的苏莱曼尼亚地区,在20世纪晚期的两伊战斗中,被埋下了数以万计的地雷。

虽然战争过去了,但地雷的威胁却依然存在,迫于地雷的威胁,所以这些地带,成了人类不敢涉足的地方,而这,却成了波斯豹赖以生存的家园。

波斯豹的体型较大,能够达到50千克左右,这体重足以触发地雷了,现实中也的确存在豹子被炸伤炸死的现象,但相对于人类带来的杀害来说,地雷的威力小得多了。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波斯豹


在以前的伊朗人心中,猎杀波斯豹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是勇气的象征,比如苏莱曼尼亚市郊一个餐馆的老板,另一重身份就是一名专业的猎手,每次与食客攀谈的时候,依然会说起他捕杀波斯豹的“壮举”。

随着动物保护意识提高,以及相对应的法令颁布,猎杀波斯豹会带来一定的处罚,但依旧有不少人甘愿冒着被处罚的风险,也要“遵循传统”捕杀豹子,所以要改变当地民众的意识,是一件很难,且需要从长计议的事情。

相对而言,地雷所取得效果就要显著许多,迫于地雷的威力,即便是非常专业优秀的猎手,也不敢涉足这片区域。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无独有偶,在亚洲的另一边,韩朝边境上,有一条狭长的地带,同样布满地雷,同样是人类不敢涉足的地区,也同样是野生动物的乐园

军事建筑在这里随处可见,但迫于地雷的威力,所以没有盗猎者敢擅闯,于是野生动物们得以繁衍生息。

在这片长达250公里的狭长地带上,有着多种地形地貌,既有湿地,也有高山,既有森林,也有草原,适合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生存,比如珍贵的黑熊、丹顶鹤等。

另外,据一些专家学者估计,在这片区域内,甚至还有可能生活着为数极少的远东豹。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亚洲黑熊


跟上面一些情况类似的地区,在世界上还有不少,比如在巴拿马与哥伦比亚交界处里有一片游击区,现代基础设施及建筑非常少,所以大大减少了野生动物受人类生活的影响,这里自然也就成了角雕、美洲虎等众多生物的家园。

美国西部落基山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在战时曾被圈起来制造各种所需的器件,所以到处充斥着化学物质和重金属,人类自然是不敢在这里生存了,而动物们却得以幸存,美洲野牛、狼、雪貂等大量野生动物在此繁衍生息。


生机正从一片片废墟中焕发,野生动物再次成为这些土地上的主人

美洲野牛


对于人类来说,去这些地区基本上等于“危险”,但是对于野生动物来说,这就是它们向往的天堂,一个没有人类干预的世界,动物们可以野蛮生长,受自然规律的支配,生老病死,繁衍后代,物种生生不息。纵观这些地区,虽然遭遇各不相同,但对于野生动物来说却是“殊途同归”,最终所表现出来的现象都是人类撤离,动物们重新成为了这些土地上的主人,将原本死气沉沉的地区,变得生机勃勃。

(原创用心的作品,喜欢请给个赞,关注我,看更多有趣的野生动物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