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陪伴有種種,如果一定要有加減乘除,那麼無論等號那邊是什麼,都是孩子自己的答案!

本文3384字,預計閱讀時間06:40

作者 | 小貝

來源 | 貝邇蒙特(ID:Belmontsports)


單身小文青:世間美好莫過於,此時已鶯飛草長,愛的人正在路上。


二娃老母親:此時已鶯飛草長,愛的人正在上學的路上!這才是世間美好!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嗯,不得不說,這屆家長太難了!!!


因為疫情原因天天在家陪孩子上網課輔導作業,簡直像是上班打卡一樣。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一不小心,甚至還有生命危險。


近期,有調查機構發佈了2019年十大輔導作業後遺症排行榜,由於輔導作業導致家長生氣、夫妻爭吵、親子關係緊張,從而直接引發的高血壓、冠心病、精神抑鬱、食慾不振、心臟不適等疾病高居榜首。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解鎖陪孩子寫作業的正確姿態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網上關於陪孩子寫作業的段子層出不窮,各種奇葩行為也成了生活中的黑色幽默,當然現實中也不乏一些痛心的教訓。不知從何時起,陪孩子寫作業,成為家庭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不同的家長表現也各不相同。


陪孩子寫作業的幾種姿態,你是哪種?歡迎對號入座!


01代勞型家長

典型表現:這道題應該等於15啊,你怎麼算的10?趕緊改過來!


癥結後果:當孩子答錯時,直接說出正確答案,不給孩子思考和改正的機會,強行剝奪孩子的思考過程和打算付諸的努力,久而久之,孩子沒有了思考的動力,更加註重結果,忽視過程,並形成依賴。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02監督型家長

典型表現:我就在這盯著你,我看你能寫到什麼時候?寫不完,不許吃飯!


癥結後果:全程指令不斷,寸步不離,擺出各種不耐煩或者不滿意的姿勢和表情,製造緊張氛圍。孩子長期在這種壓抑又緊張的環境下學習,容易失去信心,甚至討厭學習。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03抱怨型家長

典型表現:為了你,我連工作都辭了,你還不爭氣,考過一次前十名嗎?


癥結後果:全程嘮嘮叨叨,無視孩子的努力,各種不滿和抱怨,過度強調自己的付出,讓孩子產生負罪感和壓力,患得患失,喪失學習興趣。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04干擾型家長

典型表現:

中單你瞎嗎?差點被你搞死!

寶貝,渴不渴啊?寶貝把這杯酸奶喝了再寫吧!


癥結後果:跟孩子在同一個房間,忙著遊戲、看電視或者打電話,總是發出聲音,又或者以關心為由,總是打斷孩子。本來孩子的定力和專注力就有限,這樣一來,孩子勢必無法專心學習。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05咆哮型家長

典型表現:

這麼簡單的題都錯,你是豬腦子嗎?你想氣死我呀!

磨磨蹭蹭,懶驢上磨屎尿多,我看你是皮癢了!


癥結後果:對於孩子的錯誤,過度反應,經常以怒吼咆哮甚至辱罵的形式指出,或者手裡拿著一些訓誡的物品,一邊喊一邊拍打桌面等。給孩子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膽小甚微,缺乏自信,或者對家長的管教產生免疫,無動於衷。而且家長的言行也有失體面,使得孩子日後也會以同樣的方式與他人相處。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06目標型家長

典型表現:

媽媽覺得你認真做作業的樣特別有範兒,給你個大大的贊!

做錯了?那知道錯在哪了嗎?需要媽媽幫助嗎?還是自己能解決?


這樣的家長很會欣賞孩子的努力,即使是錯誤,也能看到點滴進步。並且目標十分明確,能看到問題的本質,不會因為孩子的一時錯誤就盲目的發脾氣和打擊,懂得正向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和持之以恆。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是不是帶著愧疚的心,顫抖的手,刷到了這裡?


當然了!對於家長們“冒著生命危險”的付出,還是要說一聲辛苦的!一切都源自愛!但千萬別被愛束縛!孩子們有些時候,確實是五行缺揍,而且當前學校教育的一些措施,實際是變向轉嫁課業負擔於家庭,讓家長苦不堪言。


但是,只要找對方法,並且給孩子尊重和信任,還是可以讓寫作業這件事變得其樂融融的!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怎樣提高孩子寫作業的效率


相較於因為不會不懂而犯的錯誤,家長們更不能容忍的是寫作業過程中那些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等行為。因此,找到提高孩子寫作業效率的辦法,很關鍵!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01 運動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很多父母可能都會有這樣的顧慮,總覺得孩子應該全身心的聚焦學業,不應該花費更多的時間參加體育運動或者加入學校的運動隊,以免耽誤寫作業的時間或者是影響學習成績。


但事實並非如此,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團隊進行過一項關於“探討急性運動對學業表現及大腦活動的影響”的研究,研究人員讓一組兒童在跑步機上進行20分鐘60%的最大心率慢跑運動,另一組則不參與。20分鐘後分別進行注意力測試、學業表現及腦電波測量。


結果發現,相對於不運動組,運動組除了注意力及學業表現都加強外,更增加了大腦的活躍度,這也代表運動可促進更多與注意力相關神經元的啟動。


另外,加拿大研究團隊發現4分鐘高強度運動也可以促進學生上課的正向行為,如:上課注意力更加集中,低頭次數減少,互動性更高,還能顯著減少作業的錯誤率。


因此,鼓勵孩子多參加運動,不但不會影響學習,還有可能提高學習成績。


注意力的提升也是提高寫作業效率很重要的一點。我們都知道,人的注意力是無法長時間保持高度集中的,尤其是孩子。所以我們需要幫孩子安排出一個張弛有度的日程安排,各種活動、體育運動,都會佔用不同的時間段,這樣有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在固定的時間裡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來完成預定的事情。


從人體科學角度來看大腦發育不完善是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一個原因,而運動可以讓大腦分泌一些幫助我們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的物質,比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等


參加一些節奏比較快、攻防頻繁的運動,如乒乓球、羽毛球等,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快速反應能力。而且球類運動因為需要將注意焦點放在球上,也可以起到很好地提升視覺及大腦注意力的效果。


此外,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多做培養專注力的親子游戲也是可以幫助孩子的。親子游戲可以有效的促進親子關係,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同時,因為有家長的參與,孩子也會更投入。


這些遊戲都非常簡單可行,基本上不需要什麼道具,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比如:照鏡子,家長做什麼動作,孩子就跟著做什麼動作或者與之相反的動作;左右跑,家長出題(直接說數字,也可以出計算題),單數孩子向左跑,雙數向右跑等。


運動會讓孩子有一個更加清醒和活躍的大腦,而一旦大腦的思維更加清晰,目標也就更加明確,做起作業來,自然也會既有效率,又有效果。


02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陪孩子寫作業的“陪”,不是要寸步不離,更不是全權代理。“陪”的意義在於,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明確父母對這件事情的認真態度。父母陪孩子寫作業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孩子能更好的獨立完成作業。


寫作業的時候,父母陪伴在身邊,不是當一個糾錯機器或者一個拍照錄視頻的打卡工具,更多是要當一個引導員,引導孩子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運動中培養獨立性。經常參與運動的孩子,個性更加開朗,遇事更加果斷,責任意識強,也相對更加自信。即使需要同伴配合的集體運動,孩子在培養團隊意識的同時,也會提升判斷力,比如球該傳給誰,如何尋找破門時機等,都需要思考和判斷。


因此,運動不僅讓孩子思維更加活躍,也使得孩子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獨立應對學習中的各種問題。當然,我們上面提到的運動磨練專注力,其實也是在為孩子積累獨立資本。


做好榜樣。父母在陪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不要過多關注孩子做到哪了,對了多少,錯了多少,視線總在孩子身上。孩子有壓力,家長也疲倦。


家長可以做自己的事情,當然打遊戲追劇這種儘量不要做。讀書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既能打發時間,又能傳遞一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積極態度。


在旁邊用電腦工作也可以,這樣孩子也會知道,自己的爸爸媽媽很辛苦,為了理想仍舊在奮鬥,並且能夠獨自處理很多問題,很厲害的樣子。


再輕鬆一點的也可以做一些數獨、填字等益智類小遊戲。總之,不用刻意的言語,孩子會受到氛圍的薰陶。


明確責任主體。寫作業本來就是孩子的事情,督促孩子寫作業也並不是家長無條件的責任。嘗試把“吃完飯,趕緊去寫作業”換成“我們現在吃完飯了,接下來該做什麼?”引導孩子主動開啟任務並完成任務。


看似小小的改變,實際是讓責任更加清晰,讓孩子為自己的角色和行為負責任。


當然,眼下不陪著寫作業貌似不太現實,孩子實在有不會的問題,也不能袖手旁觀。家長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那些知識點,而不是一副過來人的姿態輕易說出“這麼簡單的題怎麼還錯”之類的話語。


轉變一下心態,就當作一次重新學習的機會,也許還會有驚喜!而且,能有機會重新學習,誰能說不是一件幸事呢!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陪娃寫作業的那些梗,你中招了沒?

學生時代是美好的,切莫讓作業佔滿了童年;親子時刻是溫馨的,更不要讓作業攪亂了時光!陪伴有種種,如果一定要有加減乘除,那麼無論等號那邊是什麼,都是孩子自己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