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定国号为宋看起来随意,其实不简单但也没想象中复杂


赵匡胤定国号为宋看起来随意,其实不简单但也没想象中复杂

随着一批以宋朝为题材的影视剧热播,关于宋代的方方面面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中宋朝国号的来历便争议不断,捧之者各种穿凿附会,不屑者贬之随意太普通。国号类似于人的名字,取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赵匡胤定国号为宋看起来随意,其实真没那么简单,但也没有想象中复杂。

兵变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随着“陈桥兵变”而入汴京,公元960年正月初四,赵匡胤便在这一天黄袍加身,改朝换代。回顾整个夺位过程,由营地而入开封城,再步入皇宫大殿登基,也不过是从清晨到晚上的事情,不到一天时间,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然而在这明目张胆、毫不掩饰富有戏剧性、史上绝无仅有的改朝换代事件上,却无疑佐证了赵匡胤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赵匡胤定国号为宋看起来随意,其实不简单但也没想象中复杂

早在四年前赵匡胤任殿前都指挥使时,或许更早便苦心经营,拉拢培植心腹势力。过了两年,趁后周世宗柴荣患病之际,赵匡胤导演了一出“点检作天子”的戏码,利用柴荣疑心,顺利获取了殿前都点检的要职,成为禁军最高统帅,离登上大位仅一步之遥。

国号早有准备,不是匆忙随意而定

试想一个蓄谋夺位称帝已久的人,在如此重要的国号问题上不可能没有一点规划。纵观历朝历代的国号的选定,大致上来自创建者原有的爵位或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名称。自宋以前的大一统王朝秦、汉、隋、唐等国号都是来自创建者原有的爵位,赵匡胤在这点上比较尴尬,称帝前最大的官也就是禁军最高统帅,跟爵位扯不上半毛关系。

赵匡胤定国号为宋看起来随意,其实不简单但也没想象中复杂

当然也不是完全没办法了,不是还有区域名称嘛。赵匡胤曾任义成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这三个地方可以选取的国号大致有蔡、郑、宋等。还有一个就是以汴京旧称大梁来定,但是这个后梁用过,灭亡也才不久的事情,第一个就会被排除。

赵匡胤定国号为宋看起来随意,其实不简单但也没想象中复杂

公元960年正月初五,也就是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二天定国号为宋,改元建隆。这也难怪让人看起来很随意,误以为是匆忙选出来的平淡国号。恰恰相反,这正是经过煞费苦心之后才选定的,连后周恭帝的禅位制书都能早就备好,同样重要的国号怎么会落下。早期备好的国号就有蔡、郑、宋等几个,只有宋最合适,而郑用来封爵了,也就是把后周恭帝改为郑王。

多个国号备选,宋因周朝典故最终定鼎

在国号定宋争议中难得一致的看法是,赵匡胤曾在宋州做官,于是就取龙兴之地的古国名称“宋”定为新朝国号。可蔡、郑、宋等可用国号选取区域,也都是赵匡胤发迹之地,为何偏偏选择了宋?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复杂,蔡国、郑国、宋国都是周朝诸侯国。但宋国地位特殊,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与周为客。换句话说就是宋国承袭于周朝,但是又有很高的地位,“与周为客”可见一斑。

赵匡胤定国号为宋看起来随意,其实不简单但也没想象中复杂

后周太祖郭威自称为周朝虢叔后裔,因此以“周”为国号。赵匡胤的帝位在法理上来源于后周恭帝的禅让,是一脉相承的,但毕竟又是新朝,“与周为客”地位特殊的宋国之“宋”定为国号再合适不过了,利于改朝换代权利顺利交接,降低赵匡胤篡位的负面影响,让宋朝赢得民心,稳定发展。

赵匡胤定国号为宋看起来随意,其实不简单但也没想象中复杂

兄终弟及让赵匡胤感到危险(图片来源网络)

史上周朝宋国是华夏圣贤文化的源头,处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地位的儒家、墨家、道家和名家四大思想之发源地,孔子、墨子、庄子和惠子四位圣人皆出自于宋国,被誉为礼仪之邦。宋朝大概是继承了宋国的文化基因,才有史上中国科技、经济、文化的巅峰。而宋国之初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是否也影响了赵匡胤兄弟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