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明朝封疆大吏胡宗憲

胡宗憲是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抗倭英雄,關於他的小說傳記很多,這是一個爭議兩極分化的人物。

“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這是胡宗憲在獄中寫下的詩句,胡宗憲就是一柄寶劍,斬倭寇,誅奸邪,雖身陷囹圄,但忠魂像白雲一樣純潔。

初露鋒芒

起底明朝封疆大吏胡宗憲


胡宗憲,字汝貞,號梅林,明朝嘉靖十七年中進士,十九年任青州府益都縣縣令,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胡宗憲任益都縣縣令後,勤政愛民,很受百姓們愛戴,當時有一夥山賊盤踞在縣裡,時常侵擾百姓,胡宗憲孤身涉險,不動一兵一卒,招撫了山賊,並把這夥山賊訓練整編成部隊。後來又任餘姚知縣,因政績卓著被升為右僉督御史。巡視宣府、大同,這兩個地方是軍事前線,在這裡胡宗憲看到了戰爭的殘酷,經過血與火的洗禮之後,胡宗憲學會了一項特殊的本領-兵法。

當時駐防的軍隊接到諭令,轉移至陽和一帶駐防,正是這一道諭令引起了士兵的譁變,在大家都不願背黑鍋的情況下,胡宗憲自告奮勇平息了軍隊的譁變,這次事件體現了胡宗憲敢於擔當,判斷力精準的特點,這也是打仗最需要的。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憲以御史身份巡按浙江,就這樣,傳奇就此開始。

不擇手段

起底明朝封疆大吏胡宗憲


巡按浙江的胡宗憲認識了一個人,這個人改變了胡宗憲的一生,這個人就是嚴嵩的乾兒子趙文華。

趙文華來到浙江處處 碰壁,總督張經是個很有能力的人,很會打仗,張經並不喜歡趙文華這個人,趙文華不但是個壞人更是一個小人,覺得受了輕視的趙文華想把張經扳倒,胡宗憲正是看到了趙文華的孤立無援,才主動給予支持和鼓勵。

胡宗憲知道趙文華是嚴黨的骨幹,更是權傾朝野的嚴嵩的乾兒子,他決定和這個趙文華結交,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心中的理想。

張經打了一個大勝仗,殲滅倭寇一千九百多人,史稱“王江涇大捷”,獲勝的張經沒有等來朝廷的嘉獎而是明晃晃的鐐銬,趙文華利用嚴嵩的權勢,耍了些陰謀詭計把張經殺掉了。

胡宗憲因此一月之內連升數級,當上了浙江巡撫。

大展宏圖

起底明朝封疆大吏胡宗憲


當了浙江巡撫的胡宗憲終於可以放開手腳的去打擊倭寇了。

首先,胡宗憲提拔並重用了一批有能力的將領,俞大猷和戚繼光就是在胡宗憲手底下大顯身手的,他還招募了很多有才能的人作為自己的幕僚,最出名的就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

東南倭寇橫行,人不但多而且戰鬥力很強,這些倭寇基本上屬於兩個集團,實力最強人數最多的是以汪直為首的,他們想要明朝開放海禁以便航海經商,其次是以徐海為首的職業強盜,他們主要就是打砸搶。

面對敵強我弱的形勢,徐渭作為胡宗憲的第一軍師,根據當前複雜的形勢做出了一系列的方針,基本上在不動刀兵的前提下誘捕了汪直,設計瓦解了徐海的倭寇團伙。

胡宗憲本不是嚴黨,但是為了抗倭大業不得不依附於趙文華和嚴嵩,連嘉靖皇帝都只顧煉丹修仙,把國家大事都交給嚴嵩處理了,要想辦實事不能沒有這些奸臣的支持。如果像徐階一樣忍個十幾年,黃花菜都涼了,倭寇都得打到北京城去搶劫了。

嚴嵩他們是為了辦壞事才辦壞事的,胡宗憲於他們是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當他們在陷害忠良貪汙受賄朋比結黨的時候,胡宗憲在東南為了沿海的安定正熱火朝天的抗擊倭寇。

在胡宗憲的支持下,戚繼光得以訓練讓倭寇聞風喪膽的“戚家軍”,新軍訓練成功後,初登戰場就殺的倭寇抱頭鼠竄,新河戰鬥殺敵二百八十有餘,戚家軍只傷亡三人,花街之戰,擊殺倭寇一千多人,救出被俘百姓上萬人,戚家軍傷亡三人。至此,倭寇肆無忌憚的邊走邊搶,想搶哪裡搶哪裡的幸福搶劫生活結束了,聽聞哪裡有戚家軍駐守,拔腿就跑,什麼武士道精神啥的都拋到腦後去了,保命要緊啊。

嘉靖四十年,在直浙總督兼制軍務督察院右都御史胡宗憲的統籌領導下,只是戚繼光一部於台州在倭寇數量數倍於己的情況下五戰五捷,殲敵五千多人,傷亡不足二十人。

在封疆大吏胡宗憲的領導下,胡宗憲沒有退縮畏敵,明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東南沿海,倭寇望風而逃,東南沿海恢復了一樣的安定和繁榮,胡宗憲功不可沒。

悲慘結局

和很多英雄人物一樣,胡宗憲也沒能逃脫悲慘的命運。嚴嵩倒臺後,以徐階為首的文官集團開始了反攻倒算,對於嚴黨決不輕饒,嚴嵩倒了,嚴世蕃被殺,趙文華死了,該輪到胡宗憲了。

徐階指派人選彈劾胡宗憲,列出了十大罪狀,嘉靖帝念在胡宗憲平定東南沿海的倭患,功不可沒,只是被罷職免官回籍養老去了。

兩年後,曾隨胡宗憲平定倭患的羅文龍被捕,竟然還查出了胡宗憲假擬的聖旨,這是赤裸裸的栽贓陷害,胡宗憲被關進了錦衣衛大獄,因為受不了別人的侮辱,為了以示清白,選擇了自盡。

胡宗憲在獄中寫下了“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

胡宗憲是一個可歌可嘆可敬的抗倭英雄,這就夠了,所有的爭議和指責都無所謂了,因為胡宗憲是一個偉大的抗倭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