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明朝封疆大吏胡宗宪

胡宗宪是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抗倭英雄,关于他的小说传记很多,这是一个争议两极分化的人物。

“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这是胡宗宪在狱中写下的诗句,胡宗宪就是一柄宝剑,斩倭寇,诛奸邪,虽身陷囹圄,但忠魂像白云一样纯洁。

初露锋芒

起底明朝封疆大吏胡宗宪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明朝嘉靖十七年中进士,十九年任青州府益都县县令,开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胡宗宪任益都县县令后,勤政爱民,很受百姓们爱戴,当时有一伙山贼盘踞在县里,时常侵扰百姓,胡宗宪孤身涉险,不动一兵一卒,招抚了山贼,并把这伙山贼训练整编成部队。后来又任余姚知县,因政绩卓著被升为右佥督御史。巡视宣府、大同,这两个地方是军事前线,在这里胡宗宪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之后,胡宗宪学会了一项特殊的本领-兵法。

当时驻防的军队接到谕令,转移至阳和一带驻防,正是这一道谕令引起了士兵的哗变,在大家都不愿背黑锅的情况下,胡宗宪自告奋勇平息了军队的哗变,这次事件体现了胡宗宪敢于担当,判断力精准的特点,这也是打仗最需要的。

嘉靖三十三年胡宗宪以御史身份巡按浙江,就这样,传奇就此开始。

不择手段

起底明朝封疆大吏胡宗宪


巡按浙江的胡宗宪认识了一个人,这个人改变了胡宗宪的一生,这个人就是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

赵文华来到浙江处处 碰壁,总督张经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很会打仗,张经并不喜欢赵文华这个人,赵文华不但是个坏人更是一个小人,觉得受了轻视的赵文华想把张经扳倒,胡宗宪正是看到了赵文华的孤立无援,才主动给予支持和鼓励。

胡宗宪知道赵文华是严党的骨干,更是权倾朝野的严嵩的干儿子,他决定和这个赵文华结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

张经打了一个大胜仗,歼灭倭寇一千九百多人,史称“王江泾大捷”,获胜的张经没有等来朝廷的嘉奖而是明晃晃的镣铐,赵文华利用严嵩的权势,耍了些阴谋诡计把张经杀掉了。

胡宗宪因此一月之内连升数级,当上了浙江巡抚。

大展宏图

起底明朝封疆大吏胡宗宪


当了浙江巡抚的胡宗宪终于可以放开手脚的去打击倭寇了。

首先,胡宗宪提拔并重用了一批有能力的将领,俞大猷和戚继光就是在胡宗宪手底下大显身手的,他还招募了很多有才能的人作为自己的幕僚,最出名的就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徐渭。

东南倭寇横行,人不但多而且战斗力很强,这些倭寇基本上属于两个集团,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是以汪直为首的,他们想要明朝开放海禁以便航海经商,其次是以徐海为首的职业强盗,他们主要就是打砸抢。

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徐渭作为胡宗宪的第一军师,根据当前复杂的形势做出了一系列的方针,基本上在不动刀兵的前提下诱捕了汪直,设计瓦解了徐海的倭寇团伙。

胡宗宪本不是严党,但是为了抗倭大业不得不依附于赵文华和严嵩,连嘉靖皇帝都只顾炼丹修仙,把国家大事都交给严嵩处理了,要想办实事不能没有这些奸臣的支持。如果像徐阶一样忍个十几年,黄花菜都凉了,倭寇都得打到北京城去抢劫了。

严嵩他们是为了办坏事才办坏事的,胡宗宪于他们是有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当他们在陷害忠良贪污受贿朋比结党的时候,胡宗宪在东南为了沿海的安定正热火朝天的抗击倭寇。

在胡宗宪的支持下,戚继光得以训练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戚家军”,新军训练成功后,初登战场就杀的倭寇抱头鼠窜,新河战斗杀敌二百八十有余,戚家军只伤亡三人,花街之战,击杀倭寇一千多人,救出被俘百姓上万人,戚家军伤亡三人。至此,倭寇肆无忌惮的边走边抢,想抢哪里抢哪里的幸福抢劫生活结束了,听闻哪里有戚家军驻守,拔腿就跑,什么武士道精神啥的都抛到脑后去了,保命要紧啊。

嘉靖四十年,在直浙总督兼制军务督察院右都御史胡宗宪的统筹领导下,只是戚继光一部于台州在倭寇数量数倍于己的情况下五战五捷,歼敌五千多人,伤亡不足二十人。

在封疆大吏胡宗宪的领导下,胡宗宪没有退缩畏敌,明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东南沿海,倭寇望风而逃,东南沿海恢复了一样的安定和繁荣,胡宗宪功不可没。

悲惨结局

和很多英雄人物一样,胡宗宪也没能逃脱悲惨的命运。严嵩倒台后,以徐阶为首的文官集团开始了反攻倒算,对于严党决不轻饶,严嵩倒了,严世蕃被杀,赵文华死了,该轮到胡宗宪了。

徐阶指派人选弹劾胡宗宪,列出了十大罪状,嘉靖帝念在胡宗宪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功不可没,只是被罢职免官回籍养老去了。

两年后,曾随胡宗宪平定倭患的罗文龙被捕,竟然还查出了胡宗宪假拟的圣旨,这是赤裸裸的栽赃陷害,胡宗宪被关进了锦衣卫大狱,因为受不了别人的侮辱,为了以示清白,选择了自尽。

胡宗宪在狱中写下了“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

胡宗宪是一个可歌可叹可敬的抗倭英雄,这就够了,所有的争议和指责都无所谓了,因为胡宗宪是一个伟大的抗倭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