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霸權的盡頭:法蘭西帝國氣數已盡,歐洲格局展開新篇

1812年12月,拿破崙的徵俄計劃徹底失敗,他在夏天帶到俄羅斯的60萬人僅有3萬人撤出了俄羅斯,拿破崙的軍隊遭到了一次毀滅性的打擊,這不僅是一次軍事失利那麼簡單,更動搖了拿破崙在歐洲建立的霸權體系,拿破崙控制下的普魯士、奧地利,以及萊茵聯盟各國,都開始蠢蠢欲動。

首先是俄國,俄國剛剛才挫敗了拿破崙軍隊的入侵,但是自身也損失巨大,損失了近二十萬兵力,並且莫斯科等城市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雖然俄軍總指揮庫圖佐夫建議亞歷山大一世和法軍議和,但亞歷山大好不容易擊敗了拿破崙,他不想放棄一舉擊潰拿破崙的機會,所以他想和其他國家聯盟共同對抗拿破崙。

拿破崙霸權的盡頭:法蘭西帝國氣數已盡,歐洲格局展開新篇

拿破崙遠征俄國失敗

亞歷山大首先找到了普魯士,普魯士自從幾年前在耶拿-奧爾斯塔特戰役中慘敗後,就一直處在法國的控制之下,腓特烈大帝為普魯士打下的基業全都毀於一旦,所以普魯士自然想推翻法國在普魯士的統治。但威廉三世要考慮清楚,如果反對拿破崙失敗了,那麼普魯士將會受到更嚴厲的懲罰,但普魯士也懼怕惹不起俄國,所以威廉三世決定賭一把,和俄國結成了反法同盟,第六次反法同盟開始形成。1813年2月,普魯士對法宣戰,亞歷山大一世得到了普魯士的援助,實力更加強大。

當然,反法同盟怎麼能少得了我們的歐洲“攪屎棍”英國呢?英國曾在法西戰爭期間在法軍手中奪取了葡萄牙,接著由威靈頓公爵指揮的英軍又在維多利亞之戰中聯合西班牙人擊敗了法軍,現在英軍在法國西南方向站穩了腳跟,隨時可以配合俄奧兩面夾擊法國,屆時拿破崙的處境將更加糟糕,當然在第六次反法同盟中,英國將繼續扮演提供抗法資金的一方。

還有就是瑞典,此時的瑞典掌權者是貝爾納多特,他原是拿破崙手下的元帥,1810年開始擔任瑞典王儲,拿破崙本希望通過貝爾納多特控制瑞典,但貝爾納多特並不想受拿破崙的控制,而且他因瑞典的利益問題和拿破崙產生了嚴重衝突,最後背叛了拿破崙,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

拿破崙霸權的盡頭:法蘭西帝國氣數已盡,歐洲格局展開新篇

貝爾納多特

最後是奧地利和一些萊茵聯盟的成員國。奧地利因為對第五次反法同盟時期還心有餘悸,所以弗朗茨二世決定持觀望態度,躲在一旁吃瓜,等到雙方打個你死我活之後,奧地利再出面撿個大便宜。而萊茵聯盟的一些成員也因為拿破崙在俄國的失敗想要擺脫法國的控制。

我們再說說法國的情況,法國在俄國損失了幾十萬兵力,拿破崙現在急切需要補充兵員,因為他直到還有一場大戰等著法國,拿破崙只能提前徵召未經完全訓練的新兵,一共湊了20多萬新兵,由於許多戰馬損失於俄法戰爭,所以拿破崙騎兵數量較少,且1812年俄法戰爭中損失了許多的將領和軍官,所以法軍軍官的總體素質已經比不上從前,有“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之感。法軍無論從單兵素質、軍官素質還是人數上都落後於反法同盟,這也是拿破崙最終失敗的原因,法軍已經窮途末路了。

5月2日,內伊元帥的軍團首先在呂岑和反法聯軍交戰,雙方不分上下,內伊略佔下風,幸好拿破崙及時趕來援助內伊,但雙方仍難以分出勝負,最後反法聯軍選擇了戰術性撤退,拿破崙取得了呂岑戰役的勝利,並且乘勝佔領了德累斯頓。呂岑戰役結束後,雙方的戰爭中止了三個月之久。這段時間,奧地利找到了拿破崙,提出法國歸還從奧地利奪取的領土,以此為條件出兵支援拿破崙,但拿破崙明確地回絕了,沒有得逞的奧地利秘密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

拿破崙霸權的盡頭:法蘭西帝國氣數已盡,歐洲格局展開新篇

呂岑戰役

奧地利加入反法同盟後,假裝對法俄奧三方進行調停,但實際上已經加入了反法同盟,雙方都清楚調停只是緩兵之計,但雙方都需要時間。拿破崙在停火時間裡得到了兵力支援,反法聯軍在停火時間裡迎來了奧地利的加入,並且貝爾納多特請來了流亡美國的法國將軍莫羅為聯軍獻計策,因為莫羅非常瞭解法軍的戰術,但幫助反法同盟無疑是背叛了自己的祖國。

8月10日,雙方再次交火。8月27日,15萬反法聯軍開始進攻法軍重要駐地德累斯頓,拿破崙剛開始並不在德累斯頓,得知消息後才回援,但拿破崙仍然穩定了局勢,擊潰了反法聯軍,取得了德累斯頓戰役的勝利,值得一提的是,背叛了拿破崙和法國的莫羅將軍在德累斯頓戰役中指揮反法聯軍的作戰,但不幸被法軍炮火炸死。

德累斯頓一戰是法軍最後的勝利,由於法軍的兵力不足,所以盡顯劣勢。10月16日,反法聯軍和法軍的決戰在萊比錫附近展開,這場戰役的走向將決定歐洲各民族的命運,所以也被稱為“民族之戰”,反法聯軍坐擁30萬兵力,而拿破崙只有區區18萬人馬,即使拿破崙的能力再強大,也彌補不了兵力優勢帶來的差距。雖然萊比錫之戰中反法聯軍的傷亡人數要高於法軍,但從雙方的兵力比例來看,法軍是越打越少,拿破崙最終輸掉了萊比錫戰役。

拿破崙霸權的盡頭:法蘭西帝國氣數已盡,歐洲格局展開新篇

萊比錫戰役

萊比錫戰役後,聯軍不斷向巴黎挺進,拿破崙雖然指揮著殘軍繼續抵抗著反法同盟,但終究還是實力差距過大,無法阻止聯軍對法國的攻勢。1814年3月31日,反法聯盟最終攻入巴黎,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即普羅旺斯伯爵在反法聯軍的支持下復辟,恢復了波旁王朝的統治。4月11日,拿破崙和反法同盟簽訂了《楓丹白露條約》,拿破崙宣佈退位,雖然拿破崙仍保留皇帝稱號,但其領土也僅限於厄爾巴島,說簡單點就是,拿破崙被反法同盟流放到了厄爾巴島,在小島上當皇帝。厄爾巴到是一個地中海的小島,拿破崙現在只能在這裡當皇帝了,但是還別說,拿破崙把厄爾巴島治理得還挺好,畢竟拿破崙的治國才能也很出色,但是他還是放不下萊比錫戰役的失敗,一直想找機會東山再起。

拿破崙對整個歐洲和法國國內的情況都瞭解得一清二楚,波旁王朝復辟後,雖然路易十八頒佈了《欽賜憲章》,承認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但是人民的生活又慢慢迴歸到了大革命前的樣子,貴族們的無能和揮霍和大革命前一模一樣,法國人民依舊遭到貴族的壓迫,而那些曾今跟隨拿破崙的將領,他們也失去了曾經的地位。現在法國的大勢所趨是法國人民和法軍將領都希望拿破崙重掌帝位,因為他們對路易十八的統治非常不滿。

拿破崙霸權的盡頭:法蘭西帝國氣數已盡,歐洲格局展開新篇

路易十八

1815年2月26日,拿破崙看準了國內局勢,率領千人偷偷乘船返回了法國,就像他在1799年從埃及回國發動霧月政變一樣。3月1日,拿破崙重新登上法國的土地,他所到之處,都受到了人們的熱烈歡迎,當他到達巴黎時,慌張的路易十八派軍隊去對付拿破崙,誰知這些士兵一看到拿破崙興奮不已,立刻高呼著“皇帝萬歲”湧向拿破崙,一些軍隊在聽到拿破崙回來之後,立刻撇下路易十八尋拿破崙去了,路易十八最終逃出了巴黎,拿破崙重掌杜伊勒裡宮。國內局勢一邊倒足以證明拿破崙在法國的影響力,特別是在軍隊中的影響力,那一聲聲“皇帝萬歲”是士兵們發自心底的呼聲。

拿破崙霸權的盡頭:法蘭西帝國氣數已盡,歐洲格局展開新篇

拿破崙一世

拿破崙重新登上帝位後,立即組織了三十萬的兵力,而反法同盟也因為拿破崙的出現結束了維也納會議的爭執,重新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湊齊了七十萬兵力與拿破崙作戰,毫無疑問,拿破崙在兵力上是吃虧的。6月18日,拿破崙指揮的法軍和威靈頓等人指揮的反法聯軍在比利時的滑鐵盧進行了決戰,但由於戰術上的錯誤和兵力上的不足,最終導致了法軍的失敗。

拿破崙霸權的盡頭:法蘭西帝國氣數已盡,歐洲格局展開新篇

滑鐵盧戰役

6月22日,拿破崙再次宣佈退位,雖然他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戰爭來再次與反法聯軍進行戰鬥,但是他沒有那麼做,為了法國人民的利益,他選擇再次退位,由於拿破崙重新登上帝位後三個多月又再次退位,所以這段時間也被稱為“百日王朝”。路易十六重新回到巴黎,一切又迴歸了原點,這一次英國人將拿破崙送到了大西洋荒島聖赫勒拿,防止他再次興風作浪。

拿破崙霸權的盡頭:法蘭西帝國氣數已盡,歐洲格局展開新篇

拿破崙的最終歸宿——巴黎榮軍院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躺在病床上停止了呼吸,這個曾經征服了歐洲的巨人在這個荒島上逝去,他本是一個默默無聞的立志光復科西嘉的科西嘉青年,到後來成為了法國皇帝,他發動的拿破崙戰爭影響了歐洲歷史近十年,他當時就像是歐洲的巨人,左右著歐洲大陸,雖然他最終失敗,但他在法國人眼裡仍是“偉大的皇帝”,當1940年冬天拿破崙的遺骸從聖赫勒拿島被接回巴黎後,巴黎人民自發地頂著大雪迎接這位法國皇帝的“迴歸”,最終拿破崙的遺骸被安放在了法國榮軍院,或許這就是拿破崙最好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