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霸权的尽头:法兰西帝国气数已尽,欧洲格局展开新篇

1812年12月,拿破仑的征俄计划彻底失败,他在夏天带到俄罗斯的60万人仅有3万人撤出了俄罗斯,拿破仑的军队遭到了一次毁灭性的打击,这不仅是一次军事失利那么简单,更动摇了拿破仑在欧洲建立的霸权体系,拿破仑控制下的普鲁士、奥地利,以及莱茵联盟各国,都开始蠢蠢欲动。

首先是俄国,俄国刚刚才挫败了拿破仑军队的入侵,但是自身也损失巨大,损失了近二十万兵力,并且莫斯科等城市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虽然俄军总指挥库图佐夫建议亚历山大一世和法军议和,但亚历山大好不容易击败了拿破仑,他不想放弃一举击溃拿破仑的机会,所以他想和其他国家联盟共同对抗拿破仑。

拿破仑霸权的尽头:法兰西帝国气数已尽,欧洲格局展开新篇

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

亚历山大首先找到了普鲁士,普鲁士自从几年前在耶拿-奥尔斯塔特战役中惨败后,就一直处在法国的控制之下,腓特烈大帝为普鲁士打下的基业全都毁于一旦,所以普鲁士自然想推翻法国在普鲁士的统治。但威廉三世要考虑清楚,如果反对拿破仑失败了,那么普鲁士将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但普鲁士也惧怕惹不起俄国,所以威廉三世决定赌一把,和俄国结成了反法同盟,第六次反法同盟开始形成。1813年2月,普鲁士对法宣战,亚历山大一世得到了普鲁士的援助,实力更加强大。

当然,反法同盟怎么能少得了我们的欧洲“搅屎棍”英国呢?英国曾在法西战争期间在法军手中夺取了葡萄牙,接着由威灵顿公爵指挥的英军又在维多利亚之战中联合西班牙人击败了法军,现在英军在法国西南方向站稳了脚跟,随时可以配合俄奥两面夹击法国,届时拿破仑的处境将更加糟糕,当然在第六次反法同盟中,英国将继续扮演提供抗法资金的一方。

还有就是瑞典,此时的瑞典掌权者是贝尔纳多特,他原是拿破仑手下的元帅,1810年开始担任瑞典王储,拿破仑本希望通过贝尔纳多特控制瑞典,但贝尔纳多特并不想受拿破仑的控制,而且他因瑞典的利益问题和拿破仑产生了严重冲突,最后背叛了拿破仑,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

拿破仑霸权的尽头:法兰西帝国气数已尽,欧洲格局展开新篇

贝尔纳多特

最后是奥地利和一些莱茵联盟的成员国。奥地利因为对第五次反法同盟时期还心有余悸,所以弗朗茨二世决定持观望态度,躲在一旁吃瓜,等到双方打个你死我活之后,奥地利再出面捡个大便宜。而莱茵联盟的一些成员也因为拿破仑在俄国的失败想要摆脱法国的控制。

我们再说说法国的情况,法国在俄国损失了几十万兵力,拿破仑现在急切需要补充兵员,因为他直到还有一场大战等着法国,拿破仑只能提前征召未经完全训练的新兵,一共凑了20多万新兵,由于许多战马损失于俄法战争,所以拿破仑骑兵数量较少,且1812年俄法战争中损失了许多的将领和军官,所以法军军官的总体素质已经比不上从前,有“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之感。法军无论从单兵素质、军官素质还是人数上都落后于反法同盟,这也是拿破仑最终失败的原因,法军已经穷途末路了。

5月2日,内伊元帅的军团首先在吕岑和反法联军交战,双方不分上下,内伊略占下风,幸好拿破仑及时赶来援助内伊,但双方仍难以分出胜负,最后反法联军选择了战术性撤退,拿破仑取得了吕岑战役的胜利,并且乘胜占领了德累斯顿。吕岑战役结束后,双方的战争中止了三个月之久。这段时间,奥地利找到了拿破仑,提出法国归还从奥地利夺取的领土,以此为条件出兵支援拿破仑,但拿破仑明确地回绝了,没有得逞的奥地利秘密加入了第六次反法同盟。

拿破仑霸权的尽头:法兰西帝国气数已尽,欧洲格局展开新篇

吕岑战役

奥地利加入反法同盟后,假装对法俄奥三方进行调停,但实际上已经加入了反法同盟,双方都清楚调停只是缓兵之计,但双方都需要时间。拿破仑在停火时间里得到了兵力支援,反法联军在停火时间里迎来了奥地利的加入,并且贝尔纳多特请来了流亡美国的法国将军莫罗为联军献计策,因为莫罗非常了解法军的战术,但帮助反法同盟无疑是背叛了自己的祖国。

8月10日,双方再次交火。8月27日,15万反法联军开始进攻法军重要驻地德累斯顿,拿破仑刚开始并不在德累斯顿,得知消息后才回援,但拿破仑仍然稳定了局势,击溃了反法联军,取得了德累斯顿战役的胜利,值得一提的是,背叛了拿破仑和法国的莫罗将军在德累斯顿战役中指挥反法联军的作战,但不幸被法军炮火炸死。

德累斯顿一战是法军最后的胜利,由于法军的兵力不足,所以尽显劣势。10月16日,反法联军和法军的决战在莱比锡附近展开,这场战役的走向将决定欧洲各民族的命运,所以也被称为“民族之战”,反法联军坐拥30万兵力,而拿破仑只有区区18万人马,即使拿破仑的能力再强大,也弥补不了兵力优势带来的差距。虽然莱比锡之战中反法联军的伤亡人数要高于法军,但从双方的兵力比例来看,法军是越打越少,拿破仑最终输掉了莱比锡战役。

拿破仑霸权的尽头:法兰西帝国气数已尽,欧洲格局展开新篇

莱比锡战役

莱比锡战役后,联军不断向巴黎挺进,拿破仑虽然指挥着残军继续抵抗着反法同盟,但终究还是实力差距过大,无法阻止联军对法国的攻势。1814年3月31日,反法联盟最终攻入巴黎,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即普罗旺斯伯爵在反法联军的支持下复辟,恢复了波旁王朝的统治。4月11日,拿破仑和反法同盟签订了《枫丹白露条约》,拿破仑宣布退位,虽然拿破仑仍保留皇帝称号,但其领土也仅限于厄尔巴岛,说简单点就是,拿破仑被反法同盟流放到了厄尔巴岛,在小岛上当皇帝。厄尔巴到是一个地中海的小岛,拿破仑现在只能在这里当皇帝了,但是还别说,拿破仑把厄尔巴岛治理得还挺好,毕竟拿破仑的治国才能也很出色,但是他还是放不下莱比锡战役的失败,一直想找机会东山再起。

拿破仑对整个欧洲和法国国内的情况都了解得一清二楚,波旁王朝复辟后,虽然路易十八颁布了《钦赐宪章》,承认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但是人民的生活又慢慢回归到了大革命前的样子,贵族们的无能和挥霍和大革命前一模一样,法国人民依旧遭到贵族的压迫,而那些曾今跟随拿破仑的将领,他们也失去了曾经的地位。现在法国的大势所趋是法国人民和法军将领都希望拿破仑重掌帝位,因为他们对路易十八的统治非常不满。

拿破仑霸权的尽头:法兰西帝国气数已尽,欧洲格局展开新篇

路易十八

1815年2月26日,拿破仑看准了国内局势,率领千人偷偷乘船返回了法国,就像他在1799年从埃及回国发动雾月政变一样。3月1日,拿破仑重新登上法国的土地,他所到之处,都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当他到达巴黎时,慌张的路易十八派军队去对付拿破仑,谁知这些士兵一看到拿破仑兴奋不已,立刻高呼着“皇帝万岁”涌向拿破仑,一些军队在听到拿破仑回来之后,立刻撇下路易十八寻拿破仑去了,路易十八最终逃出了巴黎,拿破仑重掌杜伊勒里宫。国内局势一边倒足以证明拿破仑在法国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军队中的影响力,那一声声“皇帝万岁”是士兵们发自心底的呼声。

拿破仑霸权的尽头:法兰西帝国气数已尽,欧洲格局展开新篇

拿破仑一世

拿破仑重新登上帝位后,立即组织了三十万的兵力,而反法同盟也因为拿破仑的出现结束了维也纳会议的争执,重新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凑齐了七十万兵力与拿破仑作战,毫无疑问,拿破仑在兵力上是吃亏的。6月18日,拿破仑指挥的法军和威灵顿等人指挥的反法联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进行了决战,但由于战术上的错误和兵力上的不足,最终导致了法军的失败。

拿破仑霸权的尽头:法兰西帝国气数已尽,欧洲格局展开新篇

滑铁卢战役

6月22日,拿破仑再次宣布退位,虽然他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战争来再次与反法联军进行战斗,但是他没有那么做,为了法国人民的利益,他选择再次退位,由于拿破仑重新登上帝位后三个多月又再次退位,所以这段时间也被称为“百日王朝”。路易十六重新回到巴黎,一切又回归了原点,这一次英国人将拿破仑送到了大西洋荒岛圣赫勒拿,防止他再次兴风作浪。

拿破仑霸权的尽头:法兰西帝国气数已尽,欧洲格局展开新篇

拿破仑的最终归宿——巴黎荣军院

1821年5月5日,拿破仑躺在病床上停止了呼吸,这个曾经征服了欧洲的巨人在这个荒岛上逝去,他本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立志光复科西嘉的科西嘉青年,到后来成为了法国皇帝,他发动的拿破仑战争影响了欧洲历史近十年,他当时就像是欧洲的巨人,左右着欧洲大陆,虽然他最终失败,但他在法国人眼里仍是“伟大的皇帝”,当1940年冬天拿破仑的遗骸从圣赫勒拿岛被接回巴黎后,巴黎人民自发地顶着大雪迎接这位法国皇帝的“回归”,最终拿破仑的遗骸被安放在了法国荣军院,或许这就是拿破仑最好的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