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人工智能顯實力 安防應用落地早拔頭籌

各地吹響新基建“集結號”

  從3月初,中央頻繁提及“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隨著“新基建”政策不斷落地,各地吹響新基建開工“集結號”。

  進入4月份以來,重慶、貴州、湖南等地紛紛集中開工一批新基建項目。安徽、廣東、浙江、山東等地新基建項目庫或投資計劃也相繼出爐,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成為投資重點。

  4月3日,重慶市2020年首輪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集中開工。此次集中開工的項目共28個,新基建重大項目佔比達八成,涵蓋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領域,總投資815億元。

  4月8日,湖南省長沙市106個新基建項目集中開工,涵蓋5G建設、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特高壓、新能源充電樁等領域,總投資近30億元。

  安徽省日前下達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今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安排項目6878個,年度計劃投資1.3萬億元。突出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此外,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還新增開工一批公共衛生類項目。

  人工智能顯實力

  “新基建”不同於“鐵公基”傳統思路,其本質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建設,用於支撐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人工智能作為“新基建”七大版塊中的重要一項,其技術地位逐漸顯示其重要性,以此次“疫情防控”為例,人工智能可謂顯神通,以智能服務機器人、大數據分析系統和智能識別產品為例,計算機視覺、語音、大數據等人工智能技術紛紛落地助力疫情防控。

  近日,新華網攜手賽迪顧問發佈的《2020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與投資趨勢報告》認為,未來三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將穩步向前,人工智能的場景落地以及市場開拓將在各行各業中穩定展開。預計到2022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元。

  從“新基建”的角度看人工智能主要包含了硬件、AI能力多個層面的支持。其中在硬件層面,AI芯片不僅涉及到邊緣加速、雲端推理、邊緣計算、端側加速等,還包括相關的傳感器,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監控攝像機和紅外芯片等;在通用AI能力中,計算機的視覺能力最為常見,如人臉人形識別檢測、檢測車牌,在此基礎上,還包含軟硬件平臺的服務,包括物聯網雲平臺、雲端數據標註和雲端訓練平臺、邊雲協同平臺等。

  接下來,新技術的應用將加速對產業的滲透和效率的提升。以互聯網、金融、安防、消費電子等領域為例,這些領域擁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和數據素材,在未來幾年發展中,這些領域在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落地探索過程中市場份額佔比將會顯著提升,並迎來新一輪行業升級和變革。

  智能安防應用落地早 拔頭籌

  雖然從“新基建”角度來看,提供人工智能技術的科技企業將是收益企業,但未來人工智能落地垂直行業,帶給行業智能化變革將是核心內容,人工智能的生態主體也將逐漸變成人工智能技術的使用者,即各個垂直行業的傳統企業。

  在當下,人工智能領域真正在商業中應用落地的技術主要是深度學習在圖像及語音方面的識別分析。由於藉助機器視覺及深度學習能夠迅速對視頻進行結構化處理、對人、車、物進行快速識別比對,這也與目前安防對智能化的需求不謀而合。

  目前,安防已經進入了AI時代,不但激發潛在的安全需求,促進安防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實現新的應用模式和市場。同時帶來更多企業參與。眾多傳統安防制造企業,通過藉助AI賦能,實現傳統安防產業智能化升級外;以擁有優異算法的AI創業企業,持續湧入安防領域,實現安防應用場景的不斷落地。並且可以發現人工智能在安防行業已不僅僅存在於計算機視覺領域,ISP、傳輸、存儲、運維等單個環節,越來越多的企業推出集成AI技術的系列化、平臺類產品。

  因此在新基建的背景下,人工智能將通過基礎設施的完善,持續撬動整個安防行業,繼續推進安防為生活、企業生產和社會協作方式帶來巨大的變化,也推動著智能安防從傳統的“安全防範”向更多的應用領域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