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導語: 李隆基與楊玉環之間悽美的愛情故事,因為與安史之亂、馬嵬之變等歷史事件結合在一起,更能引起文人的共鳴。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很多文人都將兩人的愛情作為素材寫進文章中。

一、洪昇的創作

洪昇的祖輩都是當官的,他的家中有很多的藏書,這對於他後來的戲劇創作,產生了比較重要的影響。洪昇出生於剛易代不久,這個時期還有比較頻繁的戰亂,只不過由於家庭的原因,他仍然過著比較優越的生活,接受著良好的教育。

《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洪昇

少年時期,他先後跟著當時的很多文人學習,如毛先舒等。在這個時期,他就擅長創作詩文,並獲得了一定的名氣。後來,他先後遊歷了很多地方,如開封等地。也正是在這個時期,他的家庭發生了巨大的災難,在政治方面他也沒有多少作為。

後來他雖然在文壇上有著很大的名氣,但是在生活上卻過得十分的貧困。康熙二十七年,《長生殿》的最初版本誕生了,這部戲劇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據說在當時不管是平民還是貴族,都十分喜歡看《長生殿》。

在第二年,《長生殿》的演出卻涉及到了一場公案,大概是因為在皇后喪期之際,還有伶人在演出。這件事也導致了洪昇被國子監除名,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人都因為這件事而被革職。

這件事後,洪昇的生活就更加的貧困了。不僅如此,《長生殿》也因此受到了影響。晚年,洪昇又完成了另一部在當時引起極大轟動的戲劇作品-----《四嬋娟》。在這部戲劇完成後不久,他就因醉酒而墜入江中不幸身亡。

洪昇青年時期擅長作詩,並且創作了很多是詩集與詞集,只不過大部分都沒有流傳下來。他的詩詞,具有慷慨悲涼的特點,但是洪昇對於我國文學的影響,最主要的還是在戲曲創作方面。

《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洪昇

《錢塘縣誌》中記載,當時的婦女兒童都知道洪昇的名字。徐材跋的《天籟集》中記載,洪昇一生的經歷都放在了戲劇創作上,共創作了四十部戲劇,其中《長生殿》的創作時間是最長的,也是成就最高的。只不過除了《長生殿》和《四嬋娟》,洪昇的戲劇都沒有被流傳下來。

《四嬋娟》是一部雜劇,主要講述了四位才女的故事,分別是謝道韞、衛夫人、李清照與道升。雖然沒有較大的社會意義,但是卻表現出了對於女性的讚美,也表現出了作者對於情的關注。

《長生殿》在取得思想上的成就

《長生殿》主要是描寫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故事,這個故事在古代是一個經常被文人使用的題材,最出名的是白居易的《長恨歌》。除了詩歌之外,還有一些戲劇或者是筆記,也都創作過相關的題材內容。

《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李隆基與楊玉環

之所以在上面提到了《長恨歌》,是因為洪昇的《長生殿》就是在受到白居易的《長恨歌》啟示下而創作的。《長恨歌》和《長生殿》雖然是在讚美兩個人至死不渝的愛情,但是更多的是在批判昏庸的唐明皇。

《長生殿》的上卷,主要是描寫了楊玉環還活著時候的故事,如安史之亂、馬嵬之變等;下卷便是楊玉環死後,李隆基對於她的思戀以及仙境重圓的事件。《長生殿》的主旨就一個字----情。這裡說的情,不止包括了兩個人之間的愛情,在洪昇看來,情包含了更廣闊的含義。

《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安史之亂

雖然《長生殿》是根據歷史事件改編而來,但是也有很多的描寫是虛構的。就比如其實李隆基與楊玉環之間有三十幾歲的時間差,按理來說楊玉環年輕的時候,李隆基已經是老年了。可是在洪昇的筆下,李隆基一直都是少年狀態。

又比如作為皇帝和妃子,在加上年齡的差距,他們兩人的愛情可能並沒有文人們想得那麼美好。可是在洪昇的筆下,兩人之間的愛情卻是真摯而美好的,充滿了浪漫色彩,成為了作者本人的理想寄託。

在《長生殿》中,我們還可以看出洪昇思想上的矛盾性。就比如洪昇在文中,多次強調,帝王真正的感情是罕見的,是不可相信的,可是另一方面他又花費了大量的筆墨,將李隆基與楊玉環的愛情生動細膩地描寫了出來,使得他們的愛情成了唯一的例外。

《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李隆基

但是諷刺的是,就在兩人許下山盟海誓不久,就發生了馬嵬兵變,楊玉環被李隆基賜死。從這個情節的安排上,我們又不難發現,作者認為帝王的愛情無法擺脫政治的影響,在皇家利益得到威脅的時候,愛情都是隨時可以拋棄的東西。

可是在楊玉環死後,李隆基又表現出了對楊玉環無盡的思念,甚至最後洪昇還給兩人安排了一個在仙境重圓的結局。《長生殿》似乎想通過這樣的結局向人們展示,只要情深那麼最後都會得到圓滿。可是筆者卻覺得這樣的安排,顯得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更加地具有諷刺的意味。

《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長生殿 戲劇

就洪昇本人而言,他是想通過李楊二人的愛情故事,表現全天下有情人渴望愛情美滿的普遍願望。可是,哪怕是在帝王家中,這樣的愛情也只是幻想,可見古代人民要追求自由、幸福的愛情是多麼的艱難。

可是李隆基的愛情並不是純粹的,這是由他特殊的身份所決定的。作為封建社會的帝王,他的愛情本身就摻雜了政治成分,與大唐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他一味地沉浸在愛情的甜蜜中,那麼就會導致國家出現問題。

《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李隆基

首先,洪昇在《長生殿》中也描寫了百姓艱難的生活場景,這是對李隆基只寵幸妃子,而不顧百姓安危的控訴。另一方面,楊玉環的得寵也意味著楊門可以憑藉楊玉環把持朝政,導致大唐由盛轉衰。

在筆者看來,大唐的衰落主要原因不在楊玉環身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李隆基不理朝政身上。而洪昇也是這個看法,他在《長生殿》中,對中國古代經常出現的"女人亡國"的說法進行了反駁。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長生殿》中出現了楊玉環自責後來到仙界的情節,表現了對於楊玉環的寬恕。

《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楊玉環

而另一邊,李隆基在失去楊玉環之後,陷入了無盡的思念之中。洪昇對李隆基的不理朝政表現出了強烈的批判與譴責,可是面對李隆基失去了愛妃與皇權,他又對李隆基表現出了同情。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李隆基死後,與楊玉環在仙界相見,獲得了一個比較圓滿的結局。

比起李隆基,洪昇對於《長生殿》中的反派人物,如楊國忠、安祿山等人,表現出了更加強烈的譴責與批判。而對於本文中的賢臣,如雷海青等,則是表現出了強烈的讚美之情。

《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安史之亂

對於奸臣的揭露與批判,是《長生殿》描寫的另一個重點內容。在洪昇看來,是這些奸臣的醜惡罪行,與李隆基的不理朝政共同造成了安史之亂的產生。因此,洪昇還在文中發出了深沉的感嘆,這使得《長生殿》不僅只是一部愛情題材的作品,更是一部沉鬱的歷史作品。

《長生殿》的藝術特色

《長生殿》中使用了對比的藝術手法,洪昇將戲劇的上半部分,李隆基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寫得十分美好真摯。可是後來卻又因為安史之亂,導致李隆基不僅失去了楊玉環,還失去了權利。上下兩個部分的強烈對比,使得李隆基經歷的離別顯得更加地悽苦。

《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楊玉環

《長生殿》中的人物,不管是李隆基還是楊玉環都具有鮮明而典型的性格特徵,使得人物立體而豐富。其中,最具有典型性的人物是李隆基。

李隆基既有對楊玉環專一的一面,又有在馬嵬之變中毫不猶豫放棄楊玉環的一面。這樣的描寫,顯得李隆基作為大唐的帝王,性格特徵更加地突出而真實。在楊玉環死後,他又表現出了對於楊玉環的無限思念,這又顯得李隆基這個形象更加地複雜豐富。

《長生殿》:李楊二人的愛情與盛唐衰落的關係

李隆基

《長生殿》帶有濃郁的抒情色彩,不論是李楊二人愛情的描寫,還是對安史之亂、馬嵬之變歷史事件的描寫,都帶有洪昇本人的主觀色彩。

作品中強烈的抒情性,主要體現在了兩個方面,首先是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描寫景物表現李隆基對於楊玉環的思念,使得悲劇氣氛更加的濃郁,也顯得人物的心境更加的真實細膩。第二個是弔古傷今的運用,借大唐衰落的歷史事件,感嘆人世間的不公平,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鳴。

最後是濃郁的神話色彩,洪昇通過對仙境的描寫,將自己對情的理想寄託在仙界中,人間已經無法實現他對於情的期盼。也是通過仙境的描寫,表現了對於真情的讚美。

結語:其實筆者認為,如果說《長生殿》是一部講述李隆基與楊玉環之間愛情故事的戲劇,還不如說,這是一篇講述大唐興衰以及分析其原因的歷史戲劇。這部戲劇,更寄託了洪昇對於情的讚美,以及對於帝王不理朝政的控訴。這樣的控訴在當時很多文人的文中都有描寫。也正是如此,筆者才說,《長生殿》並不是一篇單純的愛情戲劇。

參考書籍:

郭預衡《中國古代文學史》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