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玄宗李隆基和貴妃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是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素材,自唐天寶以來,以李楊之戀為題材的古典敘事文學作品一直在不斷產生。早在唐元和初年,白居易和陳鴻就分別作了《長恨歌》及《長恨歌傳》。宋朝則出現了《楊太真外傳》,明朝的白樸又創作了《梧桐雨》。到了清初,洪昇三易其稿作成的《長生殿》可謂是這一題材的巔峰之作。

幾乎在所有以李楊之戀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中,都存在一個這樣的問題:作者的創作思想到底是什麼,是想要歌頌愛情,還是要進行諷喻?在敘事線索紛繁、出場人物眾多的《長生殿》中,這個問題尤為關鍵。事實上,對於《長生殿》這樣一部複雜的敘事作品,若是拘泥於個別詞句,那麼難免要陷入矛盾的泥淖中。因此,我們要抓住李楊之戀與安史之亂這兩條主要的敘事線索,透過其二元對立結構,以觀作者的創作思想。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唐玄宗楊貴妃插畫

一、李楊之戀中的二元對立

在《長恨歌》和《長恨歌傳》中,李楊之戀其實已經具有了對立因素。李楊之戀和安史之亂在歷史上都確有其事,不過《長恨歌》及《長恨歌傳》除了實寫(改寫)真實的歷史之外,都花了大量的筆墨描寫楊貴妃死後之事。《長恨歌》從“臨邛道士鴻都客”處開始,《長恨歌傳》中則從“適有道士自蜀來,知上心念楊妃如是”處開始,由此形成實與虛的對立。《長生殿》不僅繼承了這種虛實對立,還創造性地發展出了強與弱的對立,使得李楊之戀格外蕩氣迴腸。

1. 虛與實的對立

《長生殿》在描寫李楊之戀開端的《定情》一出中稱“昨見宮女楊玉環”,這無疑是繼承了白居易《長恨歌》中“楊家有女初長成,一朝選在君王側”之說。這與其說是虛筆,倒不如說是反映事實的曲筆。《定情》之後的《禊遊》、《復召》、《夜怨》、《陷關》、《驚變》等出中雖然不乏虛構,但整體而言還是依著歷史的脈絡描寫了李楊二人從初識到熱戀再到死別的真實事件。與此實寫相對應的,則是帶有極強神話色彩的虛寫。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長生殿》插畫

在《長恨歌》及《長恨歌傳》中,虛寫和實寫是完全分開的,《長生殿》沿用了這種虛實前後對立的整體結構,但卻在實寫部分安排了諸多伏筆,使得虛與實之間的過渡更為自然。在第十一出《聞樂》中,洪昇即通過嫦娥之口交代了楊貴妃的另一個身份:前身是蓬萊玉妃。在《密誓》一出中,又通過牛郎織女見證了李楊之間的愛情:

天孫,你看唐天子與楊玉環,好不恩愛也!悄相偎,倚著香肩,沒些縫兒。我與你既締天上良緣,當作情場管領。況他又向我等設盟,須索與他保護。見了他戀比翼,慕並枝,願生生世世情真至也,合令他長做人間風月司。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崑曲《長生殿》李楊定情

由此,楊貴妃在慘死馬嵬坡後尸解成仙之虛寫過渡得極為自然,唐玄宗最終在牛郎織女的幫助下和楊貴妃重圓亦不顯得突兀。

2. 強與弱的對立

在《長恨歌》及《長恨歌傳》中,李楊之戀在驚變之前缺少一個發展過程,於是我們看到《長恨歌》開篇便雲“六宮粉黛無顏色”,《長恨歌傳》雲“自是六宮無復進幸者”。到了《長生殿》中,洪昇則關注到了愛情雙方的強弱關係問題。

《定情》一出中,玄宗有“褒封玉冊,三千粉黛總甘讓,唯願取恩情美滿,地久天長”之語。但李楊二人的地位其實是不平等的,因為楊貴妃不過是玄宗“遍求窈窕”的結果。玄宗是楊貴妃的唯一,但楊貴妃並不是玄宗的唯一。於是到了《幸恩》一出,便有了玄宗命高力士遣送楊貴妃回丞相府之事。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崑曲《長生殿》李楊形象

楊貴妃被遣送回宮之後,玄宗“似有悔心,獨坐宮中,長吁短嘆”。在看到楊貴妃令高力士送來的斷髮之後,玄宗終於意識到了她對自己來說有多重要。此後,楊貴妃又編排了《霓裳羽衣曲》,玄宗對楊貴妃的情感完全由“始於顏值”進入到了“陷於才華”的地步。二人的地位,也由此趨於平等。

到了《絮閣》一出,玄宗寵幸梅妃不料被楊妃發現,玄宗表現得完全不像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一個偷情被抓住的丈夫:且教梅妃在夾幕中,暫躲片刻罷。由此,李楊之戀甚至表現出了一些女強男弱的跡象。當然,這種強弱之分最終被七夕時的山盟海誓所消解。李楊二人之情,也由此步入“忠於人品”的境地。

二、歷史敘事中的二元對立

在以安史之亂為線索的歷史敘事中,也同樣存在上節所述的二元對立結構。其主要為忠與奸的對立及奢華與貧窮的對立,下文分點進行分析。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李楊及安祿山插畫形象

1. 忠與奸的對立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至衰的轉折點,歷來有“女禍說”、“邊將說”及“權臣說”等諸多歸因之說。在《長生殿》中,洪昇採取了一種較為文學化的處理方法,其最終表現為忠與奸的對立。

在《賄權》一出中,楊國忠和安祿山這對奸臣叛將便一同粉墨登場。楊國忠儼然呈現出一副隻手遮天的樣子:

榮誇帝裡,恩連戚畹,兄妹都承天眷。中書獨坐攬朝權,看炙手威風赫烜。“國政歸吾掌握中,三臺八座極尊崇。退朝日晏歸私第,無數官僚拜下風”。下官楊國忠,乃西宮貴妃之兄也。官居右相,秩晉司空。分日月之光華,掌風雷之號令。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楊國忠上昆形象

此時的安祿山犯下殺身之罪,處於較為弱勢的地位,但文中也不忘交代“他道我生有異相”。到了《合圍》一出中,安祿山終於表露了自己的禍心:我安祿山夙懷大志,久蓄異謀。當然,安祿山之所以會起兵,跟楊國忠有非常大的關係。這對奸臣叛將表面上是對立的,但實則是相輔相成的,最終釀成了安史之亂。

與楊國忠、安祿山之奸對立的,則是郭子儀、雷海青之忠。在《剿寇》一出中,國難當頭社稷不保之際,郭子儀懷著“家散萬金酬士死,身懷一劍報君恩”之志挺身而出。雷海青雖為一介樂工,但卻不做那些沒廉恥的勾當,甚至敢於在所謂的“太平宴”上當眾罵賊,在長安淪陷之際保持著一身正氣。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郭子儀上昆形象

2. 奢華與貧窮的對立

在《疑讖》一出中,洪昇這樣描寫了楊國忠兄妹造府邸的奢華之舉:

國舅楊丞相,並韓國、虢國、秦國三位夫人,萬歲爺各賜造新第。這宣陽裡中,四家府門相連,俱照大內一般造法。這一家造來,要勝似那一家;那一家造來,又要賽過這一家。若見那家造得華麗,這家便拆毀了,重新再造。定要與那家一樣,方才住手。一座廳堂,足費上千萬貫錢鈔。

與之對應的則是玄宗逃亡蜀中的途中,一位村野老漢以一盂“帶麩連麥”的粗糲之飯獻給玄宗。玄宗感覺難以下嚥,但這卻是貧苦人家最好的食物了。事實上,早在《進果》一出中,洪昇就以楊妃的奢華生活和普通百姓的貧苦生活作了鮮明對比。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楊貴妃荔枝插畫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海南道及西州道使臣為將新鮮的荔枝送到楊妃面前,日夜兼程飛馬而去。與之對立的則是一位為了阻止飛馬踩踏莊稼而守護在田中的農夫:

田中耕種多辛苦,愁旱又愁雨。一年靠這幾莖苗,收來半要償官賦,可憐能得幾粒到肚……一家八口,單靠著這幾畝薄田過活。早間聽說進鮮荔枝的使臣,一路上稍著徑道行走,不知踏壞了人家多少禾苗!因此,老漢特到田中看守。

可是,老漢不僅沒有護住自己的莊稼,還親眼目睹了使臣撞死算命先生揚長而去的過程。這些貧苦的百姓,就如同被騎在身下的馬兒一樣,累死累活、無處申冤。

三、透過《長生殿》的二元對立,看洪昇的創作思想

通過前文分析,我們發現在《長生殿》中主要存在這四組對立:實與虛、強與弱、忠與奸以及奢華與貧窮。其中實與虛、強與弱潛藏在於李楊之戀這條愛情敘事線索中,忠與奸、奢華與貧窮則潛藏在安史之亂這條歷史敘事線索中。根據這兩條主要敘事線索,我們能夠判斷出《長生殿》具有歌頌真情及諷喻這兩重主題。透過敘事中潛藏著的對立結構,我們則能看出洪昇浪漫主義及現實主義的雙重創作手法背後的創作思想。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洪昇畫像

1. 補償心理及進步的愛情觀

真實的李楊之戀是以楊貴妃慘死於馬嵬坡為結局的,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但《長生殿》只用了不到一半的篇幅描寫這段真實歷史,其中還包含著諸多虛寫,後半部分更是幾乎以神話筆法描寫李楊之戀,使之最終得到一個圓滿的結局。對於李楊之戀來說,實寫的終點是悲劇,而虛寫則意味著團圓的開端。

由此,不難看出洪昇在創作《長生殿》時是有意化悲劇為喜劇的,李楊的身上的神話色彩其實是對現實的一種補償。事實上,這種補償心理在許多文人的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如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眾多花精狐女,便是對孤苦現實的一種補償。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月宮重圓

《長生殿》中李楊愛情關係的強弱對立,則反映出了洪昇進步的女性觀。在封建社會,男人三妻四妾是極為正常的現象。身為帝王的李隆基貪戀美色朝三暮四,這其實也並不違背傳統價值觀。但洪昇卻在《長生殿》中安排了《絮閣》一出,將玄宗刻畫得如同一位平常的丈夫。這其實並不僅僅體現了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更是傳達出了作者“一夫一妻”的進步觀念。

事實上,唐朝三大愛情傳奇中的《霍小玉傳》就已經透露出了這種進步的愛情觀,霍小玉“妾年始十八,君才二十有二,迨君壯室之秋,猶有八歲。一生歡愛,願畢此期”之語即是明證。當然,洪昇之所以具有這種愛情觀念,這跟他個人的情感生活有關。在洪昇本人受到現實打擊之時,他的妻子始終陪伴在他身邊,在精神上給了他極大的慰藉。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霍小玉傳》

2. 忠君愛國及同情弱者

在《長生殿》中,洪昇通過楊國忠為禍、安祿山作亂及郭子儀平叛這條線索完成了安史之亂的歷史敘事。不過,要對安史之亂進行歷史歸因的話,著實容易陷入“辯證”的泥淖之中。《長生殿》中雖有多處言及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過,但都並非論斷性的話語。

洪昇主要使用的一種較為文學性的方法,通過忠奸對立表達自己忠君愛國的思想。在《罵賊》一出中,洪昇通過小人物雷海青之口,將忠君愛國之情發揮得淋漓盡致:

那滿朝文武,平日裡高官厚祿,蔭子封妻。享榮華,受富貴。那一件不是朝廷恩典!如今卻一個個貪生怕死,背義忘恩,爭去投降不迭。只圖安樂一時,那顧罵名千古!哎,豈不可羞,豈不可恨!

《長生殿》中楊貴妃和玄宗的美滿愛情: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

雷海青罵賊

此外,洪昇雖然歌頌李楊之真情,但卻未因此而過於美化楊貴妃。尤其是《進果》一出,將楊妃吃荔枝與貧苦百姓的生存聯繫在一起,不僅表達了對貴族奢華生活的憤懣之情,更是流露出了對弱者的同情之心。

值得注意的是,之所以不惜筆墨揭示弱者的生存困境,這多少與他自身的經歷有關。事實上,洪昇本人在現實中就是一位“弱者”。他早年曾想通過國子監入仕,但卻未謀得一官半職。之後又因“天倫之變”而流落在外,窮困潦倒。即使在他聲名大噪之後,因為沒有穩定職業,生活亦不算富裕。因此,洪昇對“弱者”的生存困境是深有體會的。

結語

通過本文分析,不難發現《長生殿》具有“愛情說”及“諷喻說”雙重主題。此外,透過虛實、強弱、忠奸、奢貧的對立,我們還發現洪昇在進行愛情敘事時以補償心理及進步的愛情觀念為主導,在進行歷史敘事時則是以忠君愛國及同情弱者的思想為主導的。

參考文獻

  • 陳鴻 《長恨傳》(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版)
  • 蔣防 《霍小玉傳》(唐宋傳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版)
  • 洪昇 《長生殿》.人民文學出版社.1980版
  • 伊河 《洪昇和研究》.江西財經大學.學位論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