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宋元時代,我國戲劇正式形成,傳統的文學題材都紛紛進入戲劇領域,李、楊故事也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部分。現在我們知道的最早的作品,產生在南戲和院本當中。《宦門子弟錯立身》有曲:“

這一本傳奇,《周勃太尉》這一本是《馬踐楊妃》。”這《馬踐楊妃》,就是我們所能知道的第一本南戲作品。《輟耕錄》載“諸雜大小院本”有《廣寒宮》、《擊梧桐》,“諸雜砌”有《梅妃》,當是北方第一批雜戲表演。但這些都失傳了,故不具論。金元之際,諸宮調、雜劇都曾以天寶遺事為題材,王伯成作《天寶遺事諸宮調》,關漢卿作《唐明皇啟瘞哭香囊》,白樸作《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遊月官》,庾天作《楊太真霓裳怨》《楊太真浴罷華清宮》,嶽伯川作《羅公遠夢斷楊貴妃》。《遊月宮》、《霓裳怨》、《華清宮》早已無傳,《哭香囊》、《楊貴妃》留有殘文,我們都不能看到它們的真實面貌。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楊貴妃繪圖

《天寶遺事諸宮調》雖也散,但近代學者從《太和正音譜》、《盛世新聲》、《詞林摘豔》、《雍熙樂府》《北詞廣正譜》、《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納書楹曲譜》諸書中已輯得整套、殘套共六十七套。我們雖不能說可以對作品有全面的瞭解,但已可以看清它大致的面貌。從《雍熙樂府》所錄的引子看,作品全面敘述了天寶遺事的全過程:大唐太平景象,玉環選入昭陽,華清賜浴,舞按霓裳,安祿山買馬招軍,偃月堂李林甫拜相,漁陽兵起,馬嵬坡馬踐楊妃,扶歸路,愁觀羅襪,痛哭香囊。關目相當完備。作者自稱,在創作過程中,他也曾“請才思翰林風月,吏部文章”,但從現存曲文來看,李翰林、韓吏部的影響微乎其微多的是猥褻色情的描寫。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玉環繪圖

按現存套曲題目,即有“楊妃澡浴”,“楊妃出浴”、“楊妃梳妝”、“楊妃剪足”、“楊妃繡鞋”、“玄宗捫乳”、“祿山偷楊妃”、“祿山憶楊妃”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關目已足以沖淡許多社會內容,滿篇的淫詞醜語更反映思想上的庸俗。這表明,李、楊故事又帶上了猥褻、色情的色彩。然而,同樣在元初,白樸成功地創作了雜劇《梧桐雨》。作者拋開了對於故事完整性的追求,竭力細緻地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它雖沒有著重描寫事件發生的社會矛盾,但它對李、楊愛情生活本身以及唐明皇失去貴妃以後的懷念,寫得極為細膩而富於個性,表現出對《長恨歌》的豐富和發展。例如,《長恨歌》有“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之類宮廷生活的概括性描寫,《梧桐雨》卻發展為戲劇舞臺表演的一場,俗稱“

小宴”,寫下了〔中呂粉蝶兒〕“天淡雲閒”一組優美的唱詞。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梧桐雨》

明皇返京後,《長恨歌》以“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來表現環境的淒涼及對貴妃的追念,《梧桐雨》卻寫成了全劇最重要的場次,熔鑄成極為優美的曲辭。例如:

〔伴讀書〕一會家心焦躁,四壁廂秋蟲鬧。忽見掀簾西風惡,遙觀滿地陰雲罩。俺這裡披衣,悶把幃屏靠,業眼難交。〔笑和尚〕原來是滴溜溜繞閒階敗葉飄,疏剌剌刷落葉被西風掃,忽魯魯風閃得銀燈爆,廝琅琅鳴殿鐸,撲簌簌動朱箔,吉丁當玉馬兒向簷間問。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梧桐雨》

〔叨叨令〕一會價緊呵似玉盤中萬顆珍珠落,一會價響呵似玳筵前幾簇笙歌鬧,一會價清呵似翠巖頭一派寒泉瀑,一會價猛呵似繡旗下數面徵鼙操。兀的不惱殺人也麼哥,的不惱殺人也麼哥!則被他諸般兒雨聲相聒噪。倘秀才這雨一陣陣打梧桐葉凋,一點點滴人心碎了。枉著金井銀床緊圍繞,只好把潑枝葉做柴燒,鋸倒。景物的蕭瑟,雨聲的淒涼,心情的沉鬱,襯托得極其協調。這正是白樸發展李、楊故事的創造性所在。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李隆基與楊貴妃

明清以降,傳奇、雜劇之寫同一題材者仍復不少。於史可徵者如:吳世美《驚鴻記》、戴應《鈿盒記》(不傳)、單本《合釵記》(不傳)、吾邱瑞《合釵記》(不傳)、許次紓《合璧記》(不傳)、雪蓑漁隱《沉香亭》(不傳)、汪道昆《唐明皇七夕長生殿》(不傳)、徐復祚《梧桐雨》(不傳)、程士廉《幸上宛帝妃春遊》(有殘文)、王湘《梧桐雨》(不傳)、無名氏《秋夜梧桐雨》、《明皇望長安》、《舞翠盤》(皆不傳)。幾乎與洪創作《長生股》同時,孫雪崖在康熙十年,還寫了一本《天寶曲史》這些作品絕大多數都散了。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恐怕是缺乏獨特的藝術構思,缺乏創造性。如呂天成評吾邱瑞《合釵記》:“

即明皇太真事,而詞不足。內遊月宮一出,全鈔《彩毫記》,可笑。”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李隆基與楊貴妃劇照

《曲海提要》評《沉香亭》:“其情節與《驚鴻記》相同。”《遠山堂劇品》評無名氏《秋夜梧桐雨》:“此與王湘《梧桐雨》一折,總不及白仁甫劇

。”於此可以悟到它們自生自滅的原因。《驚鴻記》和《天寶曲史》是倖存的兩個傳本,它們也是我們在《長生殿》之前所能見到全貌的兩本傳奇。作為傳奇,它們的容量大,篇幅長,所以它們都增加了很多戲劇情節,諸如:梅妃舞驚鴻,梅妃與太子、薛王的瓜葛,兩妃妒寵,李白醉草清平調,虢國夫人承恩,安祿山逆謀,明皇尋真,幽明大會……。故事雖都從史傳或傳說中來,但它們都已構成了傳奇表演的一部分,形成了專門的場次。有的場次,如《驚鴻記》中的“翠閣好會”、“七夕私盟”、“胡宴長安”、“馬嵬殺妃”、“父老遮留”、“馬嵬移葬”等等,都還對洪昇產生過一定影響,這表明它們在情節、場次的構思上突破了雜劇的框框,反映了傳奇表演李、楊故事的取材特點。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梧桐雨》

而且,因為《驚鴻記》出現時間較早它為傳奇之反映該題材走出了第一步。這都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兩本傳奇都過多地增加了宮廷秘事和不相干的情節。《驚鴻記》為加強梅妃故事,涉及到近半數的場次,其趣味不過在描繪二妃的爭寵;它讓杜甫、李白不斷出場,為的是讓他們向皇上甚至向楊國忠表示卑恭;它對祿山與楊貴妃的曖昧關係津津樂道,更表現了低級、庸俗的惡趣。《天寶曲史》的缺陷與之大致相同。它的場次不多,卻用專場描寫梅妃與王的瓜葛,寫群臣為明皇祝壽,虢國夫人承恩,高適諸人旗亭燕飲鬥詩。整個結構主次不分,互無照應,雜亂無緒。這種結構上的蕪雜鬆散現象,說明這些劇作家不曾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思想把素材貫穿起來,不曾有全局的構思,更不曾在如何深化主題、描寫性格上深思熟慮。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楊貴妃繪圖

而這些,正是提高劇作的思想性和藝術性的首要前提。從上述李、楊故事的發展來看,《長生殿》出現以前這些代表性的文學作品的演變,既反映了人們認識與表現這一歷史題材的矛盾過程,又反映了不同藝術樣式表現該題材時合乎邏輯的特點。李白、杜甫以詩反映現實。他們既沒有敘述事件的始末,又不曾創造什麼文學情節。事件剛剛發生,浪漫主義的幻想、傳說都沒有出現,他們的詩自然也沒有提供這方面的素材。但是,他們是人民的詩人,是唐帝國由盛轉衰的見證人。他們目睹社會的危機,同人民一起經受了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災難。他們的感受特別深切,揭露的矛盾尤為尖銳。他們所揭露的內憂外患的種種矛盾,反映了該歷史時期的基本史實;他們的認識深度反映了古代作家最為深刻的歷史見解。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長生殿》

因此,後世一切反映該題材作品所能達到的思想深度都跟能否深刻地反映這些社會矛盾、能否繼承這一優秀的現實主義傳統有直接的關係。這是洪昇創作時面臨的客觀情況之一。第二,從作品的歷史看,早自《長恨歌》與《長恨歌傳》後至諸宮調、雜劇與傳奇,反映天寶遺事的作品,始終突出地圍繞著李、楊愛情,不斷擴充著愛情的情節,生髮出各種愛情糾葛,形成了一個有特色的愛情主題。這些作品之間雖良莠不齊,雅俗異趣,但它們都提供了很多生動的情節,從不同側面豐富了故事,並具有舞臺表演的特點,這正為創作一個全面反映前人成果的傳奇作品準備了基礎。總之,洪昇之前的作品,有的以暴露社會矛盾為主,有的以反映愛情為主;有的以思想的深刻性見長,有的以素材的豐富性見長。事實已經證明,不吸收前者的優良傳統,就不能表現出事件產生的歷史必然性,也不能表現其愛情的實質,易於成為庸俗的宮闈秘事;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楊貴妃舞臺劇照

不吸收後者的創造性情節和場面設計,也無異於排除了素材的直接來源,也無法構成傳奇所需要的廣泛的內容。洪昇面臨的抉擇,就是:吸收上述已取得的優秀的思想藝術成果,發掘當時社會矛盾與李、楊愛情故事矛盾發展的內在聯繫,加深對歷史的瞭解,汲取並改造已有的藝術材料。在此基礎上,把對社會矛盾的揭露與李、楊愛情故事的描寫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一個全局性的整體構思,洪昇開始並不明確。康熙十二年(洪昇時年二十九歲),洪昇與嚴十定談開元、天寶間事,他感觸最深之處在於李白的遭遇,因而作《沉香亭》傳奇。這部作品已不可見,我們固不便對其構思妄加猜測;但毛玉斯既謂其“排場近熟”,作者又承認不諱,則其基本情節與思想當與現存的一些以李白為中心的雜劇、傳奇近似。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李白

那麼,看看他人現存的作品,似也可以對洪昇的構思有一個粗略的瞭解。元人王伯成作《李太白貶夜郎》,其第一折即衍沉香亭賦詩的故事。但因為它是雜劇,沉香亭事又僅是其中的一折,情節無法展開。透過它當不足以瞭解傳奇的構思。屠隆《彩毫記》以二十餘出鋪陳“沉香亭”的情節,始自李白夫婦玩賞煙波光景,司馬承指點過去未來,繼而寫李白散財結客,夫人廬山修道。然後是賀知章薦舉李白拜官,長安狂飲,義釋汾陽。高潮在貴妃捧硯,力士脫靴,李白賦清平調三首,作品予以大力渲染。隨後即以高力士進讒作為轉折,李太白知幾而退。作者以李白騎驢華山道上,歸隱於揚州林下作為“沉香亭”遭逢的歸宿。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李白繪圖

作品以“羊腸虎口人難住”(十七出〔尾聲〕)來形容仕途之險惡,以李白的唱詞:“任河漢星低,簾櫳月曉,兩眉端不掛閒煩惱。直待把公侯藐,乾坤傲,永不踏紅塵向市朝,真喚做聖世漁樵。”(二十出〔梁州序七〕)來表現氣凌王侯,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的狂放與不平。這樣的結構與思想,大約可以反映以李白沉香亭賦詩為中心的劇本的共同狀況。洪昇富有才名,脫略不羈,流寓困窮,備極坎。一面自傷不遇,發出“破帽羊裘困塵土”的感嘆;一面“白眼踞坐,指古摘今”,狂言而罵五侯。這樣一個“風流直壓李青蓮”的洪昇,利用“排場近熟”的情節,借李白之酒杯,澆自己的塊壘,就是合乎邏輯的事了。既然洪昇《沉香亭》的構思重點在於個人的感遇,那麼,它在主要人物、主要情節和基本思想上都與《長生殿》大異其趣類似題材的作品連唐明皇、楊貴妃的故事尚且著墨無多,自然更無暇去反映更多的現實矛盾,並把它們綜合起來考察了。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長生殿》

康熙十八年,洪昇對作品作了一次大修改。劇名改了,近熟的排場改了,主要人物李白也去掉了。補充進劇本的是“李泌輔肅宗中興”的內容。李泌是歷經玄宗、宗、代宗、德宗四朝的“異人”,他在劇本中取李白而代之,則他那些獨特的遭遇和思想(主要當為玄宗、肅宗兩朝的事蹟)必有所渲染。如少年穎異,張九齡稱之為“

小友”,玄宗敕“善視養之”;居鬼谷,數與靈仙相接,慕神仙不死之術的傳聞;天寶中,自嵩山詣闕獻《復明堂九鼎議》,並供奉東宮;泌作《感遇詩》,國忠設計陷之,奏其譏刺時政而放置春郡肅宗即位,泌至靈武,陳天下事。肅宗欲授以官,泌固辭,而以客從。入議國事,出陪輿,權逾宰相平安祿山之亂,泌為肅宗劃策,議以先取范陽,制敵四將,人稱兩京收復,泌謀居多。後又為李輔國所疾,隱衡山,絕粒棲神如此之類,顯示出李泌謀事之遠慮,輕世之清高,自全之明智,它們都是構成李泌形象不可缺少的情節。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長生殿》

洪昇改《沉香亭》之主要人物,改“近熟”之排場,則其《舞霓裳》的創作,當在加強李泌故事,即構思新的排場去寫這個有些怪異行為的人物。這樣,作品就不可能重點從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去反映社會矛盾,也就是說,不能從社會矛盾中反映出其愛情生活的實質,及對歷史轉折的影響。作為《長生殿》前身的《沉香亭》和《舞霓裳》都失傳了。以洪昇的才識與戲曲藝術造詣而為之,我們可以相信這兩部作品,前者在表現身世之感方面,後者至少在構思新的排場方面,都有其深刻與獨到之處。但是,洪昇著意於天寶遺事的目的不在此。他說得很明確:他借天寶遺事,斷章取義,綴為傳奇,是為了“垂戒來世”,以為“樂極哀來”者戒。這一點很值得注意。這不僅說明了他對天寶遺事感興趣的實際原因,也反映著他的創作思想。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長生殿》人物劇照

這一目的,決定了他必須刪節足以影響表達“垂戒”作用的李白或李泌的故事,進行第三次創作,把作品的構思聚集到由唐明皇、楊貴妃愛情故事所集中表現出來的歷史教訓上來。作品的構思集中於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既能吸收前人豐富和發展了的愛情故事,形成一個不同於其他愛情傳說(諸如“白蛇傳”的故事,梁祝故事之類)的新類型,滿足“專寫釵盒情緣”的主題要求同時,因為唐明皇、楊貴妃的愛情生活,是帝王后妃宮廷生活的重要方面。它牽涉到上層統治階級一系列政治權利和經濟利益,在一定條件下甚至關係到國家的興衰。因此,以描寫這方面的生活內容為線索,可以展開當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社會生活的種種矛盾,把反映社會矛盾與愛情描寫緊密地結合起來。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長生殿》人物劇照

因此,我們在洪昇最後寫成的《長生殿》裡,看到了對唐明皇、楊貴妃宮廷生活的細緻描寫與對社會矛盾層層揭露雙線發展、相互交織的藝術結構。《定情》是其愛情生活的開端。時玉環剛受冊封,明皇夙願初償,作品表現的是一派昇平、無限寵愛的氣氛。但是,“昇平”潛伏著矛盾,“歡娛”觸發著危機。因為統治階級的婚姻本來就是一種政治行為,這種聯姻正是加強楊氏一門勢力的機會。“君王舅子三公位”是諺語,而實際上,楊國忠因這種聯姻關係已經官居右相,秩晉司空,招權納賄,坐攬朝權作者在第三齣《賄權》裡,已把這種婚姻帶給社會的影響初步表現了出來。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長生殿》人物劇照

據歷史告訴我們,楊玉環於天寶四年受封,八年以後楊國忠才晉為右相,十年後方進位司空,作者特意把它處理為立即發生的事,正說明作者有意識地把表現這種愛情與暴露它對社會政治的影響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還應該看到,作者不是孤立地渲染楊氏的得勢,它的高明之處,是通過楊國忠對安祿山求寬罪通關節的處理,既表現了楊國忠的氣焰和姦滑,又表現了安祿山“權時寧耐”的野心,內憂外患之禍,即從其愛情生活的開始就萌發了《春睡》與《遊》是兩條線索交織發展的又一組合。《春睡》以將梅娘娘遷置上陽宮的側面交代與李、楊歡愛情景的正面場次,展開了宮廷愛情生活的面貌,這是李、楊愛情線索的展開。場面一轉,作品自後宮轉到曲江,作者以杜甫《麗人行》為基礎,構思了《遊》一齣戲。它揭露了楊氏兄妹奢靡的生活和炙手可熱的權勢。同時,作者也沒有停留在杜甫原詩的敘述上面。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長生殿》

作品通過村姑村婦滿地拾得真珠金簪之類,襯托了統治階級豪奢生活的程度。它還特地穿插了安祿山遊春的無禮舉動,展開了權臣與悍將的矛盾,讓觀眾初步看到這兩個對帝國政局將發生嚴重影響的奸滑之徒的卑劣品質。《傍訝》、《幸恩》、《獻發》、《復召》四出,集中表現李、楊愛情生活的第一次大波瀾。因曲江之遊,唐明皇有寵於虢國夫人楊貴妃恃寵任性,被嚴譴出宮,經高力士的幫助重敘舊情。在這裡,愛情成了一種恩賜,淫亂是一種特權。這已經真實地表現了宮廷情愛的特點;作品還通過楊府的驚恐之狀的表現,說明了“這是關係大家(指楊家一門)榮辱”的大事:貴妃得寵則一門榮耀,貴妃忤旨,則一門失勢。這更觸及到這種婚姻背後的“利害”本質。作品的愛情線索有了更豐富的內容。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戲曲中的楊貴妃

經過這一波折,楊玉環作了讓步,表示“願承魚貫,敢妒蛾眉”?唐明皇嘗夠了離別的煩惱,表現了所謂的“如天之度”——不咎既往。於是,這一愛情矛盾的結果是“恩情更添十倍”了。作者至此,並不急於連續表現新的恩愛,相反,他卻使這條線索戛然停頓,插入《疑讖》。這出戏,雖為郭子儀出場而設置,但這不是為英雄人物亮相而亮相。作者成功地把它放在尖銳的矛盾之中,通過他的所見、所聞、所思,把當時的社會危機作了更具體、更深刻的揭露。這裡我們不僅看到貴妃固寵以後,楊門四家大興土木的情況,看到唐明皇寵用安祿山,安祿山耀武揚威的神情。而且,通過外戚的寵幸,作者指出“朱甍碧瓦,總是血膏塗”通過大小官員的賀禮,指出“一班兒公卿甘作折腰趨”通過對祿山的觀察,指出“亂天下者,必此人也”把動亂前的社會矛盾展開得更為充分。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唐明皇與楊貴妃

正是在這種現實面前,郭子儀感嘆:“笑他每似堂間處燕,有誰曾屋上瞻!不提防柙虎樊熊,任縱橫社鼠城狐。”“淹則見來往紛如,鬧昏昏似醉漢難扶,那裡有獨醒行吟楚大夫!”這裡揭露的矛盾和郭子儀抒發的憂憤之情,與前面的愛情線索在內容上、情感上、氣氛上都造成了強烈的對比。這就把李、楊愛情帶給社會的禍害映照得更為明顯了。《聞樂》、《制譜》寫貴妃以音樂上的才藝博得明皇的歡心,“

倚長袖香肩並亞,翻新譜玉纖同把”,表現了他們新的恩愛情景。下一出《權哄》又把劇情轉向了現實矛盾。它暴露權奸之間的利害衝突已發展到水火不相容的程度。這時唐明皇命祿山為范陽節度使,則如同放虎歸山,為叛亂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應該指出,依據史實,安祿山早在楊玉環冊為貴妃前天寶三載就被任為范陽節度使。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唐明皇

作者改變史實,把這個任命放在李、楊愛情進一步發展後予以強調,其用意正是把現實矛盾的尖銳化與李、楊故事的展開緊密地結合起來,以便從現實矛盾中看宮廷生活的實質,從他們的生活中看它帶給社會的災難。《偷曲》是對宮廷享樂生活的側面描寫,它從李所聽到的樂曲中,描寫了宮中“雲翻袂影,翻然迴雪舞風輕”的狂歡狀況。場景一轉,作者寫了《進果》一出,最深刻地揭露了現實矛盾的尖銳,統治階級的腐朽,形成了與前後舞臺情景的鮮明對比。對這一出,下面還將作具體分析。《舞盤》把李、楊宮廷生活中的聲色之慾描繪到如火如的程度,妙舞仙音,金觴流轉,明皇已沉醉在這“萬種風流”之中。緊接一場卻是《合圍》,讓觀眾在歡歌妙曲聲中聽到戰鼓號角之聲,在毺嫋娜之外,看到敵人的戰馬已經“潑刺刺旋風”。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戲曲中的楊貴妃

祿山唱:“等不的宴華清《霓裳》法曲終,早看俺鬧鼓鼙漁陽驍將反。”正反映了作者在《舞盤》後構思這出戏的本意。《夜怨》、《絮閣》寫的是李、楊愛情的第二次波折這裡,矛盾更為尖銳了,遷置上陽宮是直接的威脅;而楊玉環卻也更成熟了。她汲取了前次被逐的教訓,這次處處用權謀,巧機變。她既惱怒,又強為忍耐;說話既尖刻刺心,又冠冕堂皇,適可而止。在哭、鬧、嬉、笑之中,活現出后妃之間勾心鬥角、爭寵固勢的內幕,展開了帝王后妃宮廷生活的又一方面。下一出《偵報》回到現實的威脅中來。這時,由於唐明皇的縱容安祿山全部撤換了漢將,排設了親信爪牙。由於唐明皇的昏庸,告發祿山反狀者被送往祿山軍前治罪,受賄中官把逆跡全部遮掩。加之楊國忠有意激祿山造反,安祿山有了清君側的藉口。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戲曲中的安祿山和楊國忠

時至今日,已造成了“生兵入帝畿,野馬臨城闕”的嚴重局勢。《絮閣》與《偵報》表現的是兩番情景,兩個舞臺畫面,但作者正是在帝王后妃的哭鬧嬉笑之中,把叛亂的危機進一步提到觀眾的面前,又一次在李、楊愛情的矛盾中反映歷史的進程。唐明皇楊貴妃愛情發展的最高峰是《密誓》。二人在長生殿上,拜告雙星,山盟海誓,情意深摯。這是作者特意渲染的生死至情是作者賦予他們在人世最後得到的理想化的愛情。但是,作者認為:“古今來逞侈心而窮人慾,禍敗隨之。”因此,當他們的愛情達到頂點的時候,也就是他們窮奢極欲所造成的社會矛盾到了總爆發的時候。讀者在《密誓》《驚變》中看到李、楊愛情發展的高潮,在《陷關》《埋玉》裡同時看到了矛盾發展的高潮:社稷傾覆,生民塗炭,軍士鼓譟,貴妃投繯。這些正是作者把愛情描寫與社會矛盾緊密結合起來所作的最後幾場驚心動魄的描寫。

愛情衝突與社會矛盾的有機結合,是《長生殿》的整體構思

《長生殿》中的楊貴妃

​總之,《長生殿》的前半部,由於洪昇把李、楊愛情的發展同現實矛盾的尖銳化結合起來加以考察和予以表現,作者在展開愛情故事的時候,就避免了一些同類題材作品對愛情情節的片面追求和平鋪直敘加以堆砌的弊病。前人的藝術素材,他固然十分重視,作品中已有了最廣泛的汲取然而,前人對這一段歷史經驗的總結,前人已揭露的社會矛盾他更為重視在作品中,它們成了體現思想靈魂的一環,並步步深入地加以展開。結撰、穿插,都見精心與獨到之處。兩條線索,相互交織,相輔相成,使觀眾在愛情故事中看到深刻的歷史內容,這反映了作者藝術整體構思的深刻之處,標誌著作者對前人思想、藝術成果的全面繼承和重要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