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明白却做不到的魔咒这样打破

1

我们迫友经常会遇到一个两难的境况,

做强迫行为暂时没那么难受了,但是长久看下来怕的越来越多,回避的越来越多,生活圈子越来越小。

下定决心不再实施强迫行为,实在太煎熬了,受不了啊。

基本在没有咨询前的迫友在挣扎下来的结果都是从了这个强迫冲动的。

或者说,当面对冲突时,迫友更容易选择实施强迫行为而不是有益于走出强迫症的行为。

带着这个疑问,我问了几位迫友,基本给我的答案都是:

我道理都明白,但是真的太难受了,我坚持不了,这种焦虑的感觉,没有强迫的人是没办法体会的。

我就做一次强迫行为,让我先舒服下来,否则真的什么也做不了了。

我也很想坚持不去实施强迫行为,可是不去做我担心的事情真的不会发生吗?何况要忍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从大家的回复里其实不难看出即使明明知道去实施强迫行为会让自己在强迫里越陷越深,但是仍然会在情绪的驱使下找各种理由去做强迫行为,这也是很多迫友所说的:道理都明白,可就是做不到。

相比于忍受暂时的焦虑获得长远的解放来说,通过强迫行为使得焦虑值降下来是心理需求即时被满足的,这样就强化了下次症状来袭的时候依然要用强迫行为来缓解的做法。

这里其实有个大脑的机制在:

当需要在两个决定中做出选择时,虽然两者都可以选择,但大脑往往会选择对它来说更容易、见效更快、回报更直接、更刺激的事优先去做。

当没太多选择时,虽然可以全力以赴投入一件事,但这件事又会承载过多的期待。

也就说,大脑往往是急功近利的、只顾眼前的、喜欢选择相对容易的去执行。

2

明白了大脑的运作机制后,我们来看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呢?

贪心是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会有的弱点,我们当然希望能够不去做这些讨厌的行为,不去受强迫思维的摆布,当然最好再能不付出什么努力就达到这一点。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在遵循大脑运作机制的基础上,来实现我们想要过的生活呢?

解决的要诀是,应该放在如何遵循大脑的运作机制上?准确的说,我们需要制定一些符合大脑习惯的激励方法,去喂养自己的大脑,使之有动力去实现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其实所有的游戏、让你欲罢不能的软件产品都是按照这样的机制设计的,那么对于强迫症,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呢?

凭心而论,这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对于迫友来说,更多的时候感觉很多选择是被逼无奈,实在忍受不了那个讨厌的感觉才不得已做了很多并非出于自己本意的行为。如果你的目标是坚决不让自己做强迫行为,绝大部分的人会感受到痛苦,一方面,如果不做强迫行为,会有担心、焦虑、害怕……,另一方面,这是剥夺,会让人有丧失感。那么如果不是不让自己去阻止强迫行为,而是去做另一件和生活目标不相悖的事情呢?比如我们有位迫友,自己对各种理论很纠结,经常性的字斟句酌的分析而无法自拔,现在他加入到了我们

微课分销的平台,帮助五位迫友找到东老师关于自助路上20个拦路虎的分享,拿到了自助锦囊,而他也早已赚出了自己的学费。谁说强迫和生活目标就一定是相悖的呢?

还有一位迫友在群里的发言也很有借鉴意义

强迫症明白却做不到的魔咒这样打破

所以有迫友说,强迫,是生活的不在。同时你需要想想,如果你得了感冒,甚至是其他的躯体疾病,难道你的生活中就只有疾病,没有生活了吗?显然不是!

所以首先,你需要调整认知,它们并非对立,甚至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只要你按照它的规律去行事。

只要你去做了,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头。


3

当然,也要预估到还会有其它的问题。

因此,我们并不要求一下子就能做到。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制定小目标。

我遇到很多的迫友,在咨询过程中,其实进步很大,但是他们目光总是容易放在那些进步不太明显的地方纠缠并无限放大。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余光强迫的咨客,一是被余光内的一切事物影响,二是害怕别人发现自己总是关注余光里的事物显得不正常。那么制定个小目标怎么制定呢?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目标是正向的,可以是把注意力放在听课上五分钟以上,而不要是五分钟不关注余光;第二个原则,目标要小,小到可以先费一点力气还是可以达到的就好。

2、学会对比。

对比很重要!!!所以这是症状记录表一项非常重要的作用。

真正感到痛苦的不是某一次单纯的情绪,而是你不知道这个情绪要困扰你多久,而且在情绪里的时候,你经常会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平静的时候。

而数据是从来不会骗人的,它会记录着症状的起起伏伏,会让你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每一次的症状来袭,这样就能理解大概的规律,不容易一叶障目!

3、要有一定的容错机制。

允许一定程度上的“倒退”,但要时刻清楚长远目标(价值观)。

比如,自己太想好起来了,可是强迫症的形成并非一天两天,同样走出去也不是一蹴而就,那就需要拉长时间区间,把任务放到半年一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段内实现。不要过分计较一时得失。

比如,这次因为想法的焦虑值太高了,很崩溃。忍不住去做了强迫行为,很多人自责的不行,索性自暴自弃随它去了,把之前的努力也一概否定了,很多迫友都绊倒在了这一关。

要学会放在较长的一两个月看,你可能会发现只有1-2次没忍住,大部分时间都是可以把注意力放在生活要求你做的事情上的。只要生活需要做的占据了主导,也算是达到了平衡。

因此,学会从更长的时间段内,更高格局内,实现更有意义的平衡。

这样就不会为一时的得失而焦虑,甚至打乱节奏。

最后做个总结:

“道理都懂,但为什么我们总做不到?”其实真正原因是,我们没有为自己设计一个符合头脑运作机制的“程序”。

没有设计一个对自己来说,具有正向激励和及时反馈的环境。

所以我们会忍不住把注意力放在那些眼前的、更容易获益的事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

当我们知道这个原理后,就可以为自己的长期和短期、工作和生活设计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解决方案。

让当下的利益和长远的利益相结合,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同时满足,同时降低起步门槛,让工作和生活像玩游戏一样,就更容易奔向你的理想目标。

最后:如果依然觉得不能容忍,为什么只是平衡而没有消灭强迫呢?那么就要审视下是不是自己的完美倾向在作怪了,要知道90%的没有强迫的人,也不是事事都能100%注意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