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开读资治通鉴:商鞅是如何实现逆势突围的?

【《资治通鉴》原文节选】

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

王美开读资治通鉴:商鞅是如何实现逆势突围的?

卫人商鞅,在人生的第34个年头,迎来了一场硬仗。

这一年,非常赏识自己的主人公叔痤,即将撒手人寰。

而商鞅此时却依旧默默无闻,除了公叔痤了解他的才干,其他人对其知之甚少。

作为一个“有奇才”的人,商鞅接下来的人生该如何布局,每一步都将是对他的挑战。

逆境中的商鞅,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反而屡出奇招,关键的几步走下来,成功突围,开始了他的“开挂”人生。

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商鞅是如何实现逆势突围的。

王美开读资治通鉴:商鞅是如何实现逆势突围的?

被动碰瓷:成功实现品牌升级

人生,没有彩排。

危机的降临,有时会打得人措手不及。

公叔痤去世,对于商鞅的命运而言,可以说是一场致命的打击。

然而,祸不单行的是,公叔痤还向魏惠王建议,如果不起用商鞅,就要杀掉商鞅。

这一切,来得如此突然,事先没有向商鞅打一声招呼。

人生的路很长,但关键处却只有那么几步。

此刻,对商鞅来说,就属于关键的一步。

商鞅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人生危机,直接决定其后来的命运走向。

公叔痤给商鞅的建议,是“子必速行矣”。

也就是说,商鞅啊,你快逃跑吧。

然而,商鞅却没有听从公孙痤的建议,而是选择了原地不动。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商鞅把这件事看透了。

用他的话说,就是“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

商鞅的决定,可以看做是他的一次被动碰瓷的行动。

之前,智伯的家人豫让,也曾经使用过碰瓷的策略。

不同的是,豫让是主动找赵襄子碰瓷,而商鞅是被动碰瓷。

无论是主动碰瓷还是被动碰瓷,都是拿生命来进行一场豪赌。

无论赌对还是赌错,都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甚至还可能青史留名。

相对于豫让来说,商鞅的这次碰瓷行动成本更低,风险更小。

结果不出商鞅所料,魏惠王并没有杀掉商鞅。

而商鞅却通过这次豪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无名小辈,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成功实现个人品牌升级。

王美开读资治通鉴:商鞅是如何实现逆势突围的?

押注秦王:快速集聚高位势能

《孙子兵法》 势篇有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事情,要找到自己的战略势能。

梁宁说,这是她读《孙子兵法》最大的收获之一。

用雷军的话来说,就是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

在这方面,商鞅用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生动的诠释。

在成功升级个人品牌的同时,商鞅并没有闲着。

他在密切关注各诸侯国的动向,积极寻找属于自己的风口。

很快,商鞅就锁定了目标:秦孝公嬴渠梁。

因为,就在34岁的商鞅陷入人生危机的这一年,秦孝公下令: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伺机而动的商鞅,听到秦孝公这道命令,立即一路向西,来到秦国。

下一步,只要自己能抱上秦孝公这个大腿,就大概率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道理其实很简单,只要得到秦王支持,形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态势,就能使自己获得巨大的势能。

然后,推行自己想法时,可以利用和调动的人财物等资源将是惊人的,从而使自己发挥出最大的价值,真正成为一只会飞的猪。

因此,到达秦国后的商鞅,找到秦王的宠臣景监,托景监把自己引荐给嬴渠梁。

成功见到秦孝公之后,商鞅向秦王陈述了自己的富国强兵计划。

秦孝公听罢,大喜过望,与议国事。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商鞅成功站在了时代的风口,准备起飞。

王美开读资治通鉴:商鞅是如何实现逆势突围的?

恩威并施:全力打赢背水一战

站在风口上的商鞅,客观上把自己逼上了决战的位置。

试想一下,一块置于山顶的巨石,一旦被人拉一下,开始往山下滚动,注定是一次性的进出。

滚石前面拉动的人,要么拼命往前跑,要么被滚石压过去。

变法,就是那块滚石。

商鞅,就是滚石前面拉动滚石的人。

因此,对商鞅来说,自己主导的这场变法就是背水一战,没有退路,只能打赢。

重压之下,商鞅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立信。

也就是让老百姓相信这次变法是来真的,不是开玩笑。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商鞅付出了五十金的代价。

现在看来,付给移动木杆的人五十金而换来老百姓对变法的信任,实在是一门划得来的交易。

第二件,是立威。

也就是吓退反对变法的人。

反对的人不少,如果每个都给予很重的惩罚,不但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好,搞不好还会引来更多碰瓷的人。

为此,商鞅用了擒贼先擒王的策略。

敏锐地抓住了太子触犯新法的大好机会,对太子的两个老师进行处罚,以示惩戒。

效果可谓立竿见影,第二天那些反对新法的人就变得小心翼翼了。

于是,商鞅的新法得以顺利实施。

10年后,秦国出现了一片路不拾遗的太平景象,百姓勇于为国作战,乡野城镇都得到了治理。

可以说,在商鞅的努力下,变法之战大获全胜。

至此,商鞅逆势突围成功,其人生也步入了巅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