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打造“三化”网上课堂

说实话,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对疫情中做好网上教学工作,起初还是有点慌乱的。因为此前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已开办过网上课堂——“空中课堂”,我深知网上教学对硬件、软件的要求非常高。一想到这次更是全方位、立体式,不但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教学方法全新且有很多未知,而且很多农村尤其偏远山区的学生家中没有学习的移动终端,因此能否有效组织好,我心里觉得没底。

然而别无选择。两个月后往回看,从最初的慌乱变为如今的从容。“老师在家教,学生在家学”这种未来感十足的教学模式一下成为了现实。

快速起步,“空中课堂”推教学正常化

当绝大多数师生毫无准备地卷入在线教育教学时,不适应是师生的普遍状态。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主动作为。

学校开会形成决议:积极做好“空中课堂”网络教学工作,教务处要统筹考虑,长远规划;技术处要提供技术支撑,做好硬件设施服务工作;办公室要做好调研,会同教务处和三个年级研究制定网络上课教师课酬标准,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对授课教师进行多种肯定与奖励;三个年级要根据工作实际精心准备,因地制宜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随后,三个年级分别将各项工作实施细则,甚至包括可能出现的情况汇总,制定了本校“空中课堂”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指南,内容涵盖学习平台介绍、空中智慧课堂开播时间及作息时间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准备工作、学习方式、学习检测、班主任备课组长职责等。就这样,我们果断地抢先起跑,预期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任务。

直面问题,校长“巡课”让管理精细化

快速起跑,必定会暴露出一些问题。作为校长,我要做的就是推动教育教学管理的精细化。

坚持听课、巡课,是这一时期我最主要的工作。前前后后,我大约听了三个年级总共90节课,既感动于我们教师专业素养的深厚,又敬佩他们信息技术操作的娴熟,也欣慰学生们学习的认真与刻苦。但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好的情况,比如有的上课期间出现鸡鸣声或孩子叫喊声;有的教师已经讲了10分钟课,终端却无声;有的教师精心制作的课件放不出来;还有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出或随意发送与课堂无关的信息、不认真对待考试、不参加体育锻炼和劳动教育课;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各年级开展学情大调查,就教学内容、难度、课件、作业以及学习效果、效率等,发放学生和家长问卷调查,又邀请各学科、各类型班级教师代表座谈。随后,我们列举汇总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达10项之多。

针对技术故障,我们一方面要求技术部门全力升级扩容,确保硬件支撑;另一方面,要求技术处随时待命,确保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同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和频率,要求上课教师必须提前一天“试课”,确保流程清晰,操作流畅。再与学生和家长就网络出现不顺畅、效果差等情况时“约法三章”。

针对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先是调整授课进度,让进度慢一点、强度小一点、难度低一点、坡度缓一点,稳扎稳打,不搞“夹生饭”以确保质量;然后调整授课计划和细化作业安排。

还有,针对学生无教材问题,教务处和新华书店沟通,提供必需的教材,一起打包,由邮政公司快递到每名学生的手中;针对学生思想问题,我们召开网络家长会;针对困难特殊学生问题,我们做好关爱帮扶工作;针对学生精神不好问题,我们要求加强身体锻炼。

注重素养,“云教学”带内容优质化

经过第二阶段的攻坚克难,师生作息安排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作业布置批改多元结合,我们基本完成了“空中教学”的完整、完善工作,下一步将是向“完美”方向努力。

突发疫情面前,如何把疫情和灾难变成教材,上好这场生命大课?我们全面推动“空中课堂”提档升级,向优质化迈进。

利用班团会,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高一高二年级缩减文化课时,增加科学、艺术与生命健康教育等课时;每周必须休息一天,让学生观看学校推荐的经典纪录片,听听关于生命健康教育、科学艺术等讲座,还可以做做家务;班主任做好“五育”并举线上课程开发,利用班级群开展生命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艺术教育等。截至目前,我们已开始了“学会讲好中国故事,增强讲好中国故事本领”系列“云团课”,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演讲;与家长共同策划制作网课,通过喜马拉雅App共享;以“感恩爱国”为主题开展了三期网上团课。

发动教学反思大讨论,提升广大教师的理论深度。全校范围内掀起了“空中课堂”教学反思大讨论,教务处收到了30余篇反思稿件,质量普遍较高。

搭建劳动课程体系,脉动学生青春活力。3月初,我们就先后设计了“中国味养中国胃”劳动实践课,让学生在烹饪中体会中国传统美食文化的魅力,享受自己动手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我愿为您洗次头”劳动实践课,培养学生感恩父母;“变形记”中角色互换,让学生和家长彼此交换一次身份,由学生完成部分家务、午饭的制作,居家也成长。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0年04月22日第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