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渊:她是李鸿章外孙女,张爱玲亲姑姑,和张爱玲母亲暧昧不清

她是李鸿章的外孙女,她是张爱玲的亲姑姑,她是张爱玲晚年有来往的唯一的亲人。民国时期,她炒股票,炒黄金,炒房子;她在银行里做会计,在广播电台做播音员,还在影院做翻译……她聪明智慧,美丽大方,是民国时期“高收入,高学历,高年龄”的“三高”剩女,她是从民国一步跨越到现代的职业白领,可是,她一生寻寻觅觅,七十八岁才终于恋爱成功…… 她就是张茂渊,世称“史上最资深剩女”。

张茂渊:她是李鸿章外孙女,张爱玲亲姑姑,和张爱玲母亲暧昧不清


家住大观园的豪门千金

张茂渊出生在1901年,说起她的出身,有必要了解一下张茂渊的家史。 张茂渊的外祖父李鸿章自不必说,可谓家喻户晓。早期的历史课本上,李鸿章是一名臭名昭著的卖国贼,签订了一系列不公平的卖国条约,到了近期,李鸿章渐渐被翻案。他兴办洋务运动,支持变法,建立了中国近代的早期军工企业,总之,这个人物至今还存有争议,我们在这里不做赘述。

张茂渊的父亲,名叫张佩纶。是清朝“清流派”的代表。所谓清流派,就是清朝有一部分官员,以弹劾他人为主,不论是徇私舞弊,还是假公济私、贪污受贿,都是这帮文人弹劾的对象,可以说,这支流派,是一群仗义敢言的清官,张佩纶正是这股清官的代表。后来,他被朝廷委以重任,领兵抗击法军的侵略,可惜,兵败如山倒,张佩纶还背上了临阵逃脱的罪名。其结果被充军发配。 刑满之后,失意的张佩纶福星高至,李鸿章竟然看中了他是个人才,于是把自己疼爱的小女儿嫁给了张佩纶。这个小女儿,就是李鞠耦,她是一位贞静良徳的女性,生得貌美如花,人见人爱,这样的女儿,嫁给名门望族,肯定会是另一番人生。

可惜李鸿章不是一个按理出牌的人,他看重张佩纶是个人才,所以他毅然把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了四十多岁的张佩纶,那时候,李鞠耦才二十二岁,张佩纶不仅没什么钱,年纪还比李鞠耦大十九岁,另外,李鞠耦嫁过去后,只是续弦,当时,张佩纶已经死了两任老婆。

这段历史,被清末的文人骚客写在了《孽海花》里,文人们为了使得这段历史更加有噱头,还杜撰了一段李家小女儿和张佩纶联诗暗定终身的浪漫情节。

事实上,李鞠耦嫁给了张佩纶之后,命运是很凄惨的。张佩纶和李鞠耦只生活了十五年,就离开了人世。

李鞠耦这个时候才三十七岁,女儿张茂渊两岁,儿子张延重七岁。

张茂渊和哥哥被寡居的母亲抚养,可谓是艰辛度日。 至今人们都说,张家的人,包括张爱玲和张茂渊,性格比较寡淡,人情味也不浓,似乎都有着某种很孤僻的性格,不太融于这个社会。其实,追本溯源,这和张茂渊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张茂渊:她是李鸿章外孙女,张爱玲亲姑姑,和张爱玲母亲暧昧不清


在那个封建社会里,李鞠耦是名门之后,受到的毕竟是封建主义教育,她必须要遵从贞洁礼教,所以只能独守空房。没有男主人的家庭,只能坐吃山空,虽然李鸿章给了她丰厚的嫁妆,可是李鞠耦也知道,要想继续维持家里的盛况,只有教两个孩子读书。只有读书,才是走上仕途经济的唯一道路。 可以说,放在现在,让儿女读书,来改善家庭状况也是大多数母亲的愿望。张茂渊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天天长大。

李鞠耦对于两个儿女的教育方式,就跟时下的“棍棒”教育一样,每一次遇到兄妹俩背不上书来,李鞠耦就是一阵棍打,她立志要把两个儿女培养成才,就像自己的父亲李鸿章和丈夫张佩纶一样,通过科举,走上成功。 虽然张茂渊是个女子,可是,李鞠耦对她一样的严格。母亲的孤僻是有原因的。早年丧夫,这对于一个从小生活在温柔乡里,不愁吃穿的大户小姐,毕竟是天上地下的落差。这位母亲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思想,多年之后,张茂渊还对张爱玲回忆说,母亲节俭得近乎吝啬,就连香皂、草纸都要节省。

就连草纸都要节省,沦落到这样的地步,其实正是李鞠耦焦虑心理的体现,其实,即使张佩纶离世了,那个时候李鞠耦名下的家产仍不是一个小数字。在她死后,她给张延重留下的遗产,足可以让这个儿子住洋宅,买豪华轿车,配专有的司机;张茂渊在穷迫的时候,还曾经卖掉了三个弄堂,那也是李鞠耦给她留下的遗产。

李鞠耦的焦虑心理,主要是受了几个阔亲戚的刺激。李鸿章的几个儿子,都曾经世袭,家业也越来越最大,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心理不平衡,不是由于穷,而是对比。“不患贫而患不均”是很多人的心态,所以李鞠耦不愿意和亲戚们来往,她是害怕亲戚们的阔绰,影响自己的心情。

一家人住在南京的安园内,她两岁丧父,没有得到过父爱,母亲由于寡居,也是郁郁寡欢,在这个缺少温情的家庭长大,她的心是落寞的,她渴望爱,可是,没有人给她。 张茂渊和哥哥从小生活的安园,位于今天南京市白下路273号,现在叫做江苏省海事职业技术学校。1949年建国后被政府收回,最初叫做南京远洋技术学校。至今,还保存着李鞠耦住过的那套房间,人们叫它“小姐楼”。不过,一楼成了老年人活动中心,说起张爱玲,谁都知道这是她的祖母住过的,但是问起李鞠耦、张茂渊,大多人都摇头。 其实,这所宅子,张爱玲没有住过一天。张爱玲出生的时候,张延重已经去了上海谋职,携家带眷在上海落户。至于这所庄园,是张茂渊最喜欢最留恋的,张爱玲回忆录里说:“姑姑对于过去就只留恋那园子,她记得一听说桃花或杏花开了,她母亲就扶着女佣的肩膀去看。”

所以这所安园,是研究张茂渊一生很重要的地方。她在这里度过了她的童年和少女时期。近来随着张爱玲热,也有不少的专家记者专门去这所航海职业学院探访。为此,这所安园还考证出另外几桩轶事。

第一,安园占地一百五十余亩,最初是清朝名将张勇修建的。就是金庸先生《鹿鼎记》里和韦小宝结拜兄弟的张勇。张勇抗击吴三桂,骁勇善战,官至太子太保,可以说,金庸先生借用了这个张勇的历史事件,并且把他写进了自己的书里。

张茂渊:她是李鸿章外孙女,张爱玲亲姑姑,和张爱玲母亲暧昧不清


就是这个历史上的张勇,由于受到皇帝的重用,修建了这所庄园,在前面书里,所提到的黄蕙兰买下的北京狮子胡同那处宅院,也是张勇的旧宅,可见,这个张勇在清朝年间,是很受重视的。

张勇修建了这所房子后,由后来张家的子孙一直居住,名为安园。张家子孙势力衰落,逐步落到他人手里,后被张茂渊的父亲张佩纶买下,所以,这里是张茂渊幼时的乐园。

第二,安园和红楼梦里的密切关系。 近来已经有不少史学家考证出,南京的这所安园,就是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当年,张勇的儿子张云翼和江宁织造的曹寅关系很好,两家时常往来,到了曹雪芹这一代,曹雪芹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去了北京,对于繁华锦地的记忆是不会多的,他对于大观园的描写,还是四十多岁时,拜访了张云翼的后人,才有了客观的描述。

总之,张茂渊所出生和生长的这处安园,当年修盖的确是雕梁画柱,回廊曲折,张茂渊在这所大观园里长大,也许,她也有过林黛玉的感伤,有过妙语的高洁,有过探春的抱负,还有过爱情的憧憬……这一切,都随着辛亥革命战乱,一家人北上青岛和上海,安园,留在了张茂渊尘封的记忆里。

民国时期的“CEO”

可以这样说,张茂渊是至今白领女性的鼻祖。也有人用“金领”来标榜她,认为她已经超越了白领,成为民国时期的CEO。

母亲去世后,张茂渊在哥哥身边耳熏目染,看了大量的林译小说,几个亲戚虽然走动的不多,可是也耳闻过几个亲戚女儿去国外留学的事迹。

于是,到她成长到二十三岁那年,张茂渊毅然做出了去国外接受新式教育的决定。她离开了这个家庭,去了英国的伦敦。可以说,张茂渊当时虽有一笔嫁妆,可也并不是非常的富裕,她毕竟是个女子,世袭家业的,还是两位哥哥(其中一位是父亲原配所生的张志潜),况且,张家当时还没有分家,她只带着一些母亲陪嫁过来的首饰,做了去伦敦的盘缠。

那时候,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也是个新式女性,由于对家庭的不满,也跟着小姑去了国外。

张茂渊和黄逸梵,两位大家庭出来的闺秀,被西洋的教育所熏陶,她们脱下了束缚人的三寸绣花鞋,穿上了摩登的高跟鞋,她们走出了国门,成为了新民国的新知识女性。 在国外,她们融进了西方的现代文明,穿着比基尼,展露大家小姐曼妙的身材,在海滩拍照,在阿尔卑斯山,她们把笑声留在了山脉,肆意地滑雪游玩,当张茂渊回到国内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于一般的旧家庭出来的妇女。

回到上海的时候,是1928年,张茂渊二十七岁,作为大龄剩女,她开始了她的金领职场生涯。

张茂渊此时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知道,一个女人要摆脱男人,要自立,必须要在经济上不依靠男人,于是她进了英商怡和洋行做了一名职员。当时英商在清朝的不平等条约的优惠下,在天津上海等港口,进行了很多进出口的贸易,洋行也就由此诞生。 英商的怡和洋行,是英国在上海设立的最大的洋行总部,当时,女性在洋行里的职位大部分是做会计、书记员等。由于当时的记账簿比较烦琐,女性的细心,使得一些洋行开始招纳一些具有告知的女性职员。

张茂渊:她是李鸿章外孙女,张爱玲亲姑姑,和张爱玲母亲暧昧不清


当时,对于民国时期的女子,尽管新的思潮已经浸入了人们的意识,可是,女性涉足这类金融企业,毕竟是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当时,徐志摩的夫人张幼仪,也曾经在类似的银行工作,这类高知的进步女性,夹着公文包,穿着笔挺的西装,出入在银行大厅,像当代的知识女性一样,拨弄算盘,计算利率,的确是一件“很摩登”的工作,张茂渊能够进入这样的企业,证明了她的能力和才识在一般女性之上。

在洋行工作不久,上海沦陷,洋行裁员,张茂渊面临失业。不过,她马上就找到了第二份工作,那就是进了德国一家电台做广播员。

播音员这个职业,是1927年才第一次出现在南京市,到了30年代,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也开续了播音这一职业,她们每天只工作半小时,报告社论、新闻广播等,这类广播机构,大都是和外国人一起办公(因为一些广播电台,也需要进行其他语种的广播),月薪好几万,在当时,的确是一个不错的职业。

几万元,虽说民国期间,孔祥熙为了填补国库,总是加印钞票,导致物价飞涨,可是几万元这个数字还是很不少的。1919年,鲁迅的月薪是三百元,他和兄长合买下了一所大院子,才花了三千多元,张茂渊做播音员的期间,是30年代,月薪几万元,虽说物价飞涨得厉害,这笔钱,还是能派上很大用场的。

据张爱玲回忆,姑姑每天在广播电台说得口干舌燥,回到家就要吃润喉咙的药物,张茂渊还心急气躁地说:“姑姑整天说着没意思的话,可以挣几万元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说着没意思的话,却一分也拿不到。” 就是在那段时间,张茂渊开始打两个官司。

其中一个官司是和同父异母的哥哥张志潜打,当时是为了分财产;另一桩官司是为了救李国杰(李鸿章的孙子)出狱。一个女性,又是请律师,又是写诉状,还要打通“衙门”的各路关系,就是放在如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茂渊能在民国时期做出如此的举动,确实不是一般女子可为。

张茂渊为了打官司四处筹钱,可是亲戚们给的都是冷脸,没办法,张茂渊开始炒股。

虽说炒股在当今社会,不是一个新鲜名词,可是在民国,很少人炒股,尤其是一个弱女子,她变卖了所有的首饰,还把张爱玲母亲托她照管的几箱子古董也变卖了,只听说法币要保值,她购进了大量的法币。和平年代,她的股票买进的经销观念,这一招都是没错的,可惜的是,她没料到,自己身处的是一个混乱的时局,当时民国货币发行也有些不按章法,很快她就赔了个一干二净。

虽说,张茂渊蚀了本,可是,对于那个年代,能炒股,请律师打官司,做出这些事业的还真是少见,她好像离我们很近,作为1901年出生的民国旧时大家族出来的女子,她和我们没有距离感,就好像生活在我们身边,不停地面临跳槽,面临被炒,还一度飞黄腾达,在电台升职。她在民国是另类的,可是,在我们看来,她很正常,我们不也是经常遇到被炒鱿鱼,不是也经常幻想炒股,期望大发一笔吗?

张茂渊在电台做久了,实在觉得这份工作没意思,就跳槽到了大光明戏院,在里面任了一名翻译。

大光明戏院,位于黄浦区南京西路216号,至今,还坐落在上海的繁华街道上,经过几次装修和重建,至今还是上海最著名的一家电影院。

30年代,国外的一些有声电影开始进入中国,可是国外的影片,看字幕的话,一般跟不上影片的速度会很不方便,于是一种新型的职业,很快就风靡了大上海。每个女孩子,都以能进入影院当翻译为傲,这就是所谓的“译意风”小姐。

由美国设计师设计的一种“小匣子”装配在座位的后座上,只要多花上一角钱,就能租上这套译意风,戴上耳机,听到翻译小姐翻译的中文对白。

张茂渊:她是李鸿章外孙女,张爱玲亲姑姑,和张爱玲母亲暧昧不清


这个职位是当时的时髦职业,就跟90年代,很多女孩子希望跻身空姐这个职位一样,由于它待遇优厚,工作也不累,还能看很多的电影,所以能做这份职业是很多女子的向往。当然这份职业也是很不容易被聘用的。影院要求这类小姐,第一英文一定要好,能够清晰地翻译电影中的情节对白;第二,还要普通话好,声音悦耳,动听,能够让人们在听到的时候,能够有一种美的享受;第三,要求能够身临其境,把感情代入进去,让人身临其境…… 应聘“译意音”小姐,需要进行严格的口试和笔试,能够进入大光明影院,代表着一种身份和地位,张茂渊作为民国的新新女性,她用自己的美丽和智慧,在旧上海驰骋在就业的职场上,的确不可小觑,可以说,她是一位从民国一步跨到现代的女性。

亲兄妹闹上法庭

张茂渊丧母后,一直跟着自己这个亲生的哥哥生活。俗话说,长兄如父,张茂渊一直把哥哥当做唯一的亲人。除了哥哥,她再也没有可以依托的人。

可是,最后结果,张茂渊却和这个哥哥闹翻了。直至张延重死的时候,家人给她打电话,她只是“哼”了一声,并没有回去凭吊。她的态度也没有什么伤悲,这种发自内心的冷,何尝不是对亲情的失望? 张茂渊和张延重闹翻的原因,是由于同父异母的哥哥张志潜。李鞠耦死后,张延重才十七岁,还没有成家,而同父异母的这个哥哥张志潜,已经三十四岁了,他担负起家族的账目和财产,可是到了张延重结婚后,关于分割财产这一问题,就显露出来。

据张子静的回忆录说,这位伯伯是一位公平的好人,李鞠耦从娘家带来的嫁妆都分给了张延重兄妹。可是,另一版本却说,张志潜分配得极不公平,把大部分财产据为己有,所以张茂渊才和张延重打这场官司。 现在我们考证出,张茂渊确实是为了分割家产不公允,要和张志潜打官司。

他们是为了一套宋版书,这套宋版书,是张佩纶用李鞠耦的嫁妆买的,很是珍贵,后来由于战争,这套书辗转沦落,落在了民国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手里,张志潜写信要回。

按说,张茂渊这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为要回这套书起的作用也不小,不过张茂渊当时为救李国杰这个表哥,填补李的虚空,急需钱用。张茂渊和张志潜打官司的结果,是张志潜收买了张延重,给了张延重好处,结果,张延重竟然倒戈,和妹妹张茂渊打起了官司。

最后张茂渊输了,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哥哥会帮着别人来告自己,她感到心冷了,从此后,她对这个哥哥再也没有亲人的感觉,即使是沦落到多么困苦的地步,她也没有向哥哥求过一分钱。

可以说,这场官司,彻底摧毁了张茂渊存留在心底的唯一的温情。她对亲情麻木了,谈不上恨,也谈不上爱,这种被辜负被出卖的感觉,本不是她一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承担的,她父母双亡,没有一个亲人,却受到唯一的哥哥的倒戈,她对此产生的灰飞烟灭,我想只有当事人才能清楚。当然,她这种透视虚伪,敢于撕裂最美好的东西,展现出丑陋事实的个性,也给以后的张爱玲,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张爱玲是她的翻版

张爱玲至今都是一个传奇。她的出生,是一个奇迹,可是,我们要说,假如没有她的姑姑,这个奇迹,也许不会造成这么大的凝聚力。她对亲情的冷漠,对世事的看透,都受着姑姑的影响,她今生最崇拜最喜爱的,就是姑姑张茂渊。在她老年之后,她和姑姑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打一个越洋电话,她的书稿,都交给大陆的姑姑做经纪人,她还把稿费留给姑姑,她崇拜这个姑姑,于是耳熏目染间,她作品里,有着姑姑的影子。

小时候,在张爱玲津津乐道于《孽海花》里祖父母相敬如宾、琴瑟相和逸事的时候,是姑姑告诉她“我想,奶奶是不愿意的”。这句话,销毁了张爱玲对于祖父母爱情的神话传奇;当张爱玲为考取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居住在姑姑的住所时,她们实行的是AA制,姑姑也不愿意拿出自己的财产支援张爱玲的学费,她觉得,张爱玲虽然和自己很亲近,可是这份钱,毕竟还是应该张爱玲的父亲出……她受到的伤害太深了,她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唯恐自己再一次受伤害,所以她就要保留自己的热情,免得被泼冷水…… 张爱玲在上海,和姑姑一起生活了十年,那十年,是她创作力最旺盛的十年,是她的才华像珍珠一样迸射的十年,她用一支犀利的笔,冷冷地解剖着这个世界,“成名要趁早”,她终于成名了,可是,姑姑张茂渊却并不看重她的成名,也不看她的小说。 很多年之后,张爱玲还耿耿于怀地说:“关于姑姑,是我自己贴上去的。”

其实张茂渊,尽管性格冷淡,相比之下,对侄女张爱玲,还是颇为器重的。

因为,张爱玲可以说是张茂渊的翻版。张茂渊对张家冷漠,断绝关系,张爱玲对父亲也看不起;张茂渊索性寡居,不喜欢热闹,张爱玲也不喜欢热闹;张茂渊和张爱玲母亲黄逸梵要好,张爱玲也无比崇拜和爱慕自己的母亲;张茂渊做职场白领,花自己挣的钱,张爱玲也依靠自己的笔,独立自主。姑姑说的话,张爱玲都记在本上,觉得姑姑的语言奇妙,可以写一部小说,张爱玲文字里细腻的比喻,和姑姑出奇地相似…… 张茂渊从小被具有诗才的母亲强迫学习古典文学,她的文学才能,想当然比起张爱玲有过之无不及。张茂渊和张延重同出于一个母亲管教,文学才能,想当然是超出常人。

说起来,张爱玲能够在上海打响名声还是靠张茂渊介绍黄岳渊。黄老和张茂渊的父母都是社会名流,很早就很熟悉,所以张茂渊也很早就认识他们,正是通过黄老的引荐,张爱玲才得以见到了当时的《紫罗兰》主编周瘦娟,从此后,张爱玲这颗明珠,才震惊了上海滩,从而响彻全国。

写作者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即使写得妙笔生花,假如没有相熟的人情,也很难出版。到了网络化写作的当代,据说全国写作者已经达到了一千万,可是能写文挣钱的,就连万分之一都不到,假如能得一伯乐相识并提携,这对于初写作者,简直是感激涕零,张爱玲有幸得到了姑姑的重视,并且给她的写作之路,联络了一条捷径,要是没有张茂渊的引荐,我想,张爱玲也不会“趁早出名”,更不会受到出名的激励,一口气写出数十部伟大的文字作品。

张茂渊:她是李鸿章外孙女,张爱玲亲姑姑,和张爱玲母亲暧昧不清


据说,张爱玲晚年离开上海,离开了姑姑之后,写作源泉一路下跌,乃至后来的《秧歌》《赤城之恋》《易经》等著作,都没有在她跟着姑姑这段时间受到世人的好评,《秧歌》的销路一直不好,到了美国之后,她的书,一直难以得到出版,远没有在大陆时候风光。

张爱玲和胡兰成结婚的时候,证婚人是姑姑和最要好的朋友炎樱。1952年,由于受到胡兰成“汉奸”身份的影响,张爱玲离开了大陆,为了避免嫌疑,和姑姑说好永远不联系。1987年,时局稳定下来,张茂渊从轲灵处得到了宋淇的地址,张茂渊给宋淇写信说:“可否请先生把爱玲的通信址见识?并转告她急速来函,以慰老怀,我已经八十五岁了,张姓方面的亲人,唯有爱玲一个。” 看到这封信,我们似乎觑见了这位老人那坚硬的心理柔软的一面。谁说她不懂得慈悲?谁说她是个没有感情的女人,她的爱与恨,有如刀刻般分明,她是个内心火热、外表冷漠的女人。一直都是。关于张茂渊的怪癖性格,张爱玲曾专门撰文,叙说姑姑一点一滴的小事。

张爱玲说,有一次自己撞到了阳台的玻璃上,腿破了,很疼,可是姑姑更关心那块玻璃,后来,张爱玲给姑姑买了块玻璃。这个细节,虽然说明了张茂渊的冷僻,可也看出,张爱玲是个敏感多心的孩子,也许张茂渊对这块玻璃根本没有那么看重,或者说明,张茂渊不是一个虚假客套的人,她看到张爱玲伤势不重,也就不在意了。

张子静来看姑姑,张茂渊说:“我就不留你吃饭了,你要是来,提前说,我们也好给你预备饭菜。”很多人从这句话里,推断说张茂渊不喜欢张子静,其实说这话,也是张茂渊的本性使然,她并不是真的没礼貌,她害怕麻烦,不愿说违心的话。

她是一个真性情的人。假如说张爱玲的真实,是反映在文字里,那么张茂渊的真实,则反映在她的为人处世上。张爱玲要是不喜欢姑姑的话,依她那高傲的个性,绝对不会黏着姑姑,到了老年,她还是记挂着姑姑,姑姑经济紧张,她几次汇过钱来支援。 张茂渊的文学才能,绝对在张爱玲之下。张爱玲说,有一次姑姑洗头发,水很黑,姑姑说“就跟头发掉色似的”。

一次有三五个日本兵在公寓面前人行道的树下放步哨,穿的草绿色服装,她的姑姑从楼窗口望下去,说他们像树里的青虫……

关于张茂渊说过的奇妙比喻还很多,张爱玲在《姑姑语录》里都有记载,可见,张茂渊的孤傲才情,是没有发掘出来的美玉,她的才学,都隐藏在岁月的风霜里。这样的一位女性,为什么一直不结婚呢?为什么坚持到了七十八高龄,才嫁给李开第呢? 这个原因,可以从《小团圆》里,窥视一二。

每一段爱情都很纠结

关于张茂渊的恋爱,通用的版本是张茂渊一生等待着自己最爱的男人李开第,在七十八岁高龄,李开第的妻子死后,有情人终成眷属,五十年的等待,换来了最后的牵手……可以说,这段爱情故事,是让人流泪的,可是爱情不是神话,张爱玲《小团圆》的面世,让我们看到了这位姑姑曾经有过怎样刻骨铭心的爱情记忆。

张茂渊在《小团圆》里,对应的人物是盛楚娣。张爱玲揭露了姑姑和母亲关系暧昧,胜过一般的姑嫂。 可以说,张茂渊虽然和哥哥断绝了关系,可是,她和嫂子黄逸梵的关系,却是史上最亲密的姑嫂关系,这个关系有史以来,得到了很多张迷的猜测和质疑,看起来非常的怪诞。即使张茂渊是个不按理出牌的人,这种事的发生,也是很稀少的。

张爱玲一直不愿意向世人展示《小团圆》的出版,可能这个也是一个原因,母亲和小姑同性恋,张爱玲不可能不知道,舅舅黄定柱也曾取笑黄逸梵和张茂渊关系不正常。张爱玲在《小团圆》里说:“母亲这次来,谈了她对炎樱的印象,说:'人是能干的,她可以帮你的忙,就是不要让她控制你,那不好。'最后三个字,说得声音很低,别有意味似的。”

炎樱是张爱玲最要好的女朋友,母亲这样说,是害怕女儿和女友搞同性恋,担心女儿是“被控制”的那一方。她之所以这么说,就因为她和张茂渊就是同性暧昧关系。

黄逸梵和张茂渊一同在伦敦待了好几年,欧美的风气,渐渐被感染。在那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两人一起租住公寓,关系发展到什么地步,是很难猜测的,我们只知道,张爱玲在《小团圆》里说了一件张茂渊的痴事。黄逸梵当时和一个德国人恋爱,回国后,担心张爱玲的父亲怪罪,小姑子竟打算为嫂子做掩护,自己先行和德国人结婚。

嫂子有了新欢,小姑子张茂渊还为此掩护,也只有张茂渊这样特立独行的女子做得出来。她爱黄逸梵,所以为了嫂子,不惜牺牲自己的名誉。

张茂渊:她是李鸿章外孙女,张爱玲亲姑姑,和张爱玲母亲暧昧不清


《小团圆》里另一个细节,是说盛楚娣和一个德国老师夏赫特相爱。

“德国投降前的春天,一场春雪后,夏赫特买了一瓶威士忌回家,在结了冰的台阶上滑倒了,打碎了酒瓶,坐在台阶上哭了起来。楚娣帮他变卖衣物,又借钱给他回国。她刚认识他的时候就知道战后他要逃亡,事到临头反而糊涂起来。”

张茂渊(盛楚娣)爱过夏赫特,她的每一次爱情,都是以牺牲自己为前提,她是一个独身女子,经济来源只有职场打拼挣的薪水,她爱上了,就毫不保留地付出,她的这种精神,与现代社会很多女孩子,傍大款做情人是多么大的反差!我们不能说,她爱夏赫特是对的,因为夏赫特有老婆,她不求婚姻,只求对一个人好就够了。

张茂渊:她是李鸿章外孙女,张爱玲亲姑姑,和张爱玲母亲暧昧不清


其实,她就是一个至性的女人,男人和她一起,不用担心受骗,她爱你,就会付出自己的所有。 《小团圆》里透露,回到上海,姑姑盛楚娣(张茂渊)又和李国杰的儿子“绪哥”相好。

盛楚娣在国外待过,所以一些封建礼教,对她来说不算什么,她把整个身心都给了绪哥,为了拯救绪哥的父亲“表大爷”,她不惜变卖家产,帮着李家打官司,这就是前文说的,为什么张茂渊会同时打两个官司了。和同父异母的哥哥张志潜打官司,是为了要钱,帮着绪哥的父亲打官司,是为了给绪哥钱。

关于盛楚娣(张茂渊)的这段历史,很多人会出来诟病,认为她乱了伦理,毕竟“绪哥”是她的子侄,我却觉得,这正说明了盛楚娣(张茂渊)是一位至情至性的女子,她只要爱了,就不管不顾地爱,为了爱他,她耗尽了家产也不可惜。

这就是张茂渊的真实面目,谁说她冷了?她的心比谁都热,张爱玲也正是看到了姑姑的热,而不惜一次次巴结地贴上去,结果,她对姑姑的好,也得到了更大的回报,她的小说频频见报,她成为我国杰出的作家,和姑姑对她的提携是分不开的。

盛楚娣爱的绪哥却是个花花公子,这是盛楚娣的伤,本来绪哥是有妻子的,盛楚娣和他相爱,没有图地位,就是图了他对她好,结果,这份好,竟然是那么的短暂,很快,盛楚娣就听说了绪哥和弟媳妇“维嫂嫂恋爱”,这事对于盛楚娣是个打击,张爱玲在《小团圆》里,无比心酸地写姑姑的原话:“那时候绪哥哥跟我不好,我常常很晚才回来,跟焦利调情,我也害怕。”

后面九莉(张爱玲)又说:“怎么会想到这么年轻漂亮的青年会强奸她,未免使人有点害怕与伤心。”楚娣默然片刻,又道:“绪哥哥就是跟维嫂嫂好这一点,我实在生气。” 话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了,可见,盛楚娣(张茂渊)是有过真爱的,可是,她的爱被戏弄了,最后,她在万念俱灰的状态下,与办公室的一个混血儿有了一层“办公室恋情”的暧昧,本心对于她,是一种放浪形骸的解脱,可是,没料到的是,雪上加霜,她又遭遇了“宋山木强奸门”,这个叫焦利的混血儿,并不满足于那一点点办公室恋情的暧昧,他把盛楚娣(张茂渊)强奸了。

可以想见,当初的盛楚娣(张茂渊),是何等地痛苦绝望!

张茂渊:她是李鸿章外孙女,张爱玲亲姑姑,和张爱玲母亲暧昧不清


每一段感情,她都遇人不淑,都是对方对不起她,每一段感情,她都耗尽了自己的心血,最后,却千疮百孔。张爱玲不允许自己虚伪,她还原了姑姑的真实面目,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张茂渊。

再资深的剩女也有结婚的一天

虽然说,张茂渊的感情生涯磕磕绊绊,爱过,被伤害,成为了极品剩女。可是,并不妨碍她七十八岁和李开第成就一段佳话。也并不妨碍,我们客观地、公平地认识张茂渊。 据说,张茂渊是在英国的轮船上认识的李开第,当时张茂渊晕车很厉害,李开第对张茂渊很是照顾,几日的接触中,两人萌生好感,可是,两人最终还是发于情止乎礼,这段感情,转变成了友情,因为李当时是订了婚的。 现在的很多书籍,都把李开第和张茂渊这段恋情大加渲染,说张等了李五十年等等。其实我感到,他们更属于一种随遇而安的心态。张茂渊是个现实的人,她绝不是故意等着李的妻子死,嫁给李开第的,他们的结合,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要说两人五十年有没有私情,通过李的妻子,就可以看到,他们两人一直没有跨过雷池一步。张爱玲去香港读书,张茂渊委托李照顾侄女,李开第结婚时,张茂渊做的伴娘,李开第的妻子患病期间,张茂渊亲自到医院端屎端尿地伺候。虽说,张茂渊属于“小三”,可是这个“小三”,无怨无求,她只求人家一个心眼对她好,她也一个心眼对人家好。

李开第的妻子临死时,还委托张茂渊以后照顾李的生活,希望他们结婚。张茂渊这个小三要是安什么坏心眼,盼着李的妻子早死的话,卧病在床的妻子,是不会说出这番话的,正是因为张茂渊对爱情对名分无欲无求,更加让人无比敬仰。

张茂渊:她是李鸿章外孙女,张爱玲亲姑姑,和张爱玲母亲暧昧不清


十年浩劫,李开第被迫刷洗马桶,扫厕所,是张茂渊用她弹过钢琴的手,帮着李开第打扫卫生。她没多少钱了,可是她依然用自己不多的积蓄接济李开第,那时候,很多人嘲笑他们老不正经,可是她不怕,只要真爱了,她就勇于付出,她是一个为了爱,燃尽自己的女人,她的一生,孤僻冷漠,可是,一旦认准了爱情,就飞蛾扑火扑过去,直至燃尽…… 可喜的是,张茂渊有一个幸福的晚年,1987年,两人平反后,七十八岁张茂渊和李开第结成良缘,张爱玲接到姑姑结婚的电报后,几乎泪下。她说:“我知道姑姑总有一天会结婚的,就是八十岁也会结婚。” 是的,岁月不老,夕阳红,这个史上最资深极品剩女,终于圆了爱情的梦。

张茂渊1991年死于肺癌,享年九十岁。她是在老伴的怀里去世的,她走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很幸福,因为,她终于寻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爱,尽管这爱,来得那么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