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國時代曾屢試不爽的島津戰法之“釣野伏”

《孫子兵法》中“拋磚引玉”之計指的是在戰爭中以犧牲小利益為代價換取最大限度的成功的計策,而在千年後的日本九州南部,有一群深諳此道並以計謀稱霸九州的氏族,且在《孫子兵法》“拋磚引玉”之計上加以實踐,在一次又一次戰鬥中用這種所謂的“釣野伏”戰術擊潰一個又一個對手,幾乎統一整個九州,

這種以犧牲局部力量來戰果最大化的戰術看似殘忍,卻不得不承認是在亂世中的一步妙招。

日本戰國時代曾屢試不爽的島津戰法之“釣野伏”

在野戰中通常是以兵力多少來影響勝負的,但並不代表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一方就能獲得勝利,類似於島津義久,島津義弘,島津歲久,島津家久四兄弟所率領的九州島津軍團擅長以少量兵力擊敗強於自己數倍的對手。他們在統一南九州(薩摩,大隅,日向)後,只用了10年時間就已經稱霸九州。

而在這島津家恐怖的戰鬥力背後,他們所採用的戰術也為人津津樂道,在《島津家御舊制軍法抄卷》書中,有如下記錄:

釣野伏,即先安排伏兵,再以誘餌兵引誘敵方出城,在薩州的古戰中,經常有以伏兵擊退強大武力的戰例。

重點在於要事先在軍隊側面安插伏兵,接著再利用誘餌部隊巧妙引導敵軍進攻,之後從側翼,背後,正面合圍攻擊。這是傳承至島津日新齋於1527年的“伊作征伐”以來島津家傳統的戰術,在重要的對戰中都會採用這樣的作戰方式。特別是在己方兵力嚴重少於敵軍的情況下,大多會以釣野伏戰法逆轉取勝。

日本戰國時代曾屢試不爽的島津戰法之“釣野伏”

1572年“木崎原合戰”,在這場由島津義弘對決日向國伊東氏的戰鬥中,雙方兵力分別為島津軍300人,伊東軍3000人。島津義弘決定先安排伏兵,接著再以50人的餌食部隊大膽向伊東軍展開攻擊,成功引誘毫無防範的伊東軍落入島津軍四面八方的陷阱之中。此戰,島津義弘收穫500伊東軍首級。

1578年,以30000兵力擊敗大友宗麟50000大軍的“耳川之戰”,也是以“釣野伏”戰法發揮極致的典型戰例。此戰,誘餌部隊在越過高城川,並佯裝展開正面攻擊引起大友軍注意後突然後撤,將前來追擊的大友軍引誘至由島津義弘等人所在的島津軍本陣方位,之後由本隊猛攻大友軍正面,另外埋伏在高城川兩岸的伏兵從側面殺出,三面攻勢徹底打敗大友宗麟。

日本戰國時代曾屢試不爽的島津戰法之“釣野伏”

1584年,由島津家久,有馬晴信指揮的6000聯合軍,對戰龍造寺隆信率領的約60000大軍,雙方大戰於島原沖田畷,島津·有馬聯軍也是在兵力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以“釣野伏”戰法拿下勝利的一戰,首先利用誘餌兵與龍造寺軍交戰,後佯裝敗退,誘使龍造寺隆信率主力追至深田一代地勢開闊處,大軍無法展開陣型的沖田畷,再由潛藏在山邊與海岸附近的伏兵合作夾擊作戰,成功討取敵大將龍造寺隆信首級而告終。

1586年,島津家對陣“天下人”秀吉的四國聯合軍(仙石秀久,長宗我部元親,信親父子,十河存保等人),在決定雙方勝負的戶次川之戰中,島津軍在仔細偵查地形後以極少數兵力挑釁十河軍,將十河軍引入戶次川,且戰且退,不明所以的十河軍一路追擊卻最終落入島津家久本隊合圍中,雖然此後仙石秀久本人率兵救援,渡河遭到猛烈射擊而敗退,長宗我部軍也試圖救援卻遭到包圍,此役長宗我部信親,十河存保戰死。

日本戰國時代曾屢試不爽的島津戰法之“釣野伏”

島津軍之所以強盛的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懂得使用釣野伏戰法,並且同樣的戰術屢試不爽,在多次使用過的情況下依然沒有被對手識破,敵人一旦落入圈套極難脫身。伏兵遭到敵方發現時,還可在另一處安排若干隊伏兵,然後由被發現的伏兵充當誘餌,藉此讓敵人誤認為島津軍伏兵敗露而採取對戰,使之大大放鬆警惕,之後由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甚至更多伏兵接二連三從側後,正面以及兩翼不斷攻擊敵人陣線。

島津軍釣野伏另一大特點是,有時候大將在安排伏兵與誘餌部隊時,並不告知誘餌部隊關於己方伏兵情況,而讓其單獨作戰,即使誘餌部隊全軍覆沒,依然能有另外分出的誘餌部隊能夠執行釣野伏戰術迫使獲得暫時勝利的對手繼續毫無防備繼續攻擊而落入陷阱。總而言之,“釣野伏”與其說是一種戰法,不如說是一種詭計,其成敗在於誘餌部隊能否將對方引誘至陷阱,充當誘餌部隊的士兵往往會被無情放棄掉來達到引誘並麻木對手的戰術目的。

之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不告知誘餌部隊己方計劃,主要是為了讓他們抱定必死決心展開攻擊。在耳川之戰中,擔任誘餌部隊的角色是島津軍先鋒北鄉久盛,本田親治,他們都是在不知道自己擔任的任務下被要求發動攻擊而陣亡的。

此外,在關原之戰中見識到了島津軍“釣野伏”戰法的德川家康,也認為這是一種極其可怕的謀略,但不得不承認,釣野伏,確實是以少克多的有效戰法。

日本戰國時代曾屢試不爽的島津戰法之“釣野伏”

下面,我們著重分析一下島津軍主要作戰對手與兵力:

  1. 巖劍之戰,對手:祁答院良重,入來院重嗣,雙方具體兵力不詳,島津軍共3隊(島津貴久,島津義久,島津義弘分別帶領)島津軍利用野外作戰在巖劍城外收割糧食引誘對手出城,在野外奇襲取勝。
  2. 木崎原之戰,對手:伊東祐安,島津軍共3隊300人(島津義弘,五代有喜,村尾源佐衛門),伊東軍3000人,島津軍以奇襲戰成功打敗伊東軍。
  3. 耳川之戰,對手:大友宗麟,島津軍共3隊30000人(其中包括一隊伏兵),大友軍50000人,於高城川兩岸埋伏大量伏兵,引誘大友軍接近本陣處野戰而合圍對手,三面夾擊取勝。
  4. 沖田畷之戰,對手:龍造寺隆信,島津軍共3隊6000至7000人(島津義弘,島津義久,島津以久領伏兵隊),龍造寺軍60000,誘使龍造寺隆信親自出陣,佯裝敗退,使龍造寺軍主力追至陷阱而出擊。
  5. 巖屋城之戰,對手:高橋紹運,島津軍50000人,大友軍763人,由於是攻城戰,島津軍在人數佔優情況下全面包圍巖屋城,發動武力強攻最終以死傷4500人代價拿下巖屋城和高橋紹運首級。
  6. 戶次川之戰,對手:長宗我部元親,十河存保,島津軍共3隊15000人(伊集院久宣,新娜大善,大荘主稅助),四國軍7000人,引誘敵軍強攻,對後續增援敵軍
  7. 高城川之戰,對手:豐臣秀長,島津軍20000人,豐臣軍15000人(後續援軍200000人),此戰是戶次川之戰後續,
    豐臣秀長所部15000人率先抵達,島津軍面對後續20萬人的敵軍增援,選擇速戰速決,雙方在高城川附近對陣,島津軍猛攻豐臣秀長本陣但遭到失利。
  8. 關原之戰,對手:德川家康,島津軍共2隊(島津義弘,島津豐久)1500人,東軍104000人,島津軍在最後階段突入家康本陣撤退,由於西軍其他主要大名彼時均已敗陣,島津義弘採用“釣野伏”一步步與追擊之敵周旋。最終以島津豐久,長壽院盛淳,後醍院宗重,川上忠克先後成為“誘餌”陣亡情況下,帶領50人殘部順利回到薩摩。
日本戰國時代曾屢試不爽的島津戰法之“釣野伏”

德川家康曾經在關原之戰中被薩摩人的勇猛與樂於犧牲的精神所震撼。這些來自南九州荒蠻之地的人們,由於當地民風彪悍,戰亂不斷的緣故,孕育出島津一族勇猛無謂、上下一心的品質,這種視死如歸,忠君愛國的思想一直是島津家所強調和倚重的。而正是在這種自我犧牲精神的薰陶下,島津人先後兩次讓德川家康吃了虧,在之後德川家康為了懲罰島津而發動的“九州討伐戰”中,薩摩人再一次用實際行動和極為詭異的戰術狠狠打擊了這位即將得到天下的內府大人。

文|南書房|雜史篇

感謝觀看由「南書房」帶來的獨家原創文章,覺得不錯的朋友,不妨點個贊、轉發一下。如有不足之處,還望諸位多多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