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含天安門觀禮臺)


天安門(含天安門觀禮臺)

天安門(含天安門觀禮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甲1號,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五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於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臺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1949年開國大典上臨時搭起的兩座觀禮臺是磚木結構的建築,此後一直沿用,1952年8月初,在天安門兩邊建起磚木結構的臨時性觀禮臺,觀禮臺面積7300平方米,可容納2200人,1954年初,為了滿足國慶觀禮的需要,北京市人民政府決定將這兩座磚木結構臨時觀禮臺改建成磚混結構的永久性觀禮臺,按照著名建築師張開濟的方案,1954年6月初,在原有的基礎上改建了磚混結構的永久性觀禮臺,使用面積2470平方米,1959年,根據觀禮規模的需求,增建了東西兩座觀禮臺,觀禮臺平日不開放,只有盛大慶典時,用來接納外國來賓和國內各界先進模範代表人物,現為北京市第二批北京市優秀歷史建築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批20世紀建築遺產保護建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