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讀《西遊記》,我的18條感悟

大學時候初讀《西遊記》原著,當時就是看個熱鬧。近一個月來再讀《西遊記》,讀的比較仔細,有一些感悟,雖然不是特別成熟,但還是與大家分享。

再讀《西遊記》,我的18條感悟


1

讀悟空學藝一節,我想到如果老師在我頭上打三下,倒揹著手走入裡面並關門,我可猜不出來他是要我半夜三更從後門進去,要給我開小灶學習。

也許生活中機緣常有,但因為我悟性低,也不知錯過了多少個學通天徹地本領的機會。
進而想到,我找不到對象,可能悟性低也是一個重要原因。28年來,因為不懂女生的暗示,也不知我錯過了多少次脫單的機會。

2

“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這個設定解決了一些問題,比如顯得天上地下不同;神仙或神仙的童子、坐騎下界為妖,雖然地上已經好幾年了,但天上才幾天,沒有被發現,顯得更合理。

但這個設定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作者在行文過程中,有時候忘了這個設定,比如第三回,千里眼、順風耳給玉帝彙報“這猴乃三百年前天產石猴”,其實悟空在地上呆了幾百年,在天上看來也就一兩年,不應該是三百年;再比如後文孫悟空上天求救,如果他上去1小時,地下已經十幾天了,唐僧早就被吃了,但書中描寫其實地上也沒過多久……

3

悟空跟著太白金星第一次見玉皇大帝,不知道參拜,玉帝問哪個是妖仙,他答“老孫便是”。玉帝的其他大臣都想,這個野猴,不但不參見,還這麼無禮,卻該死了。誰知道玉帝因悟空無知,恕了他的罪。
從眾大臣的想法可以看出,平時玉帝對他們還是很嚴厲的,這一點從沙僧的遭遇也可以看出來,因為打碎了玻璃盞,玉帝就把他打了八百,貶下界,每過七天,還要將飛劍穿他胸協百餘下。

但這次卻對孫悟空這麼寬大,原因就是孫悟空是個不入流的小官(當然這時候還沒當,要幾分鐘後才是弼馬溫)。真正的大領導是不會對小官以及人民群眾發火的,只對他直接領導的人嚴格要求。

再讀《西遊記》,我的18條感悟

4

話說孫悟空做了弼馬溫,還以為是個大官,每日裡殷勤幹活,把馬養得肉肥膘滿。可見孫悟空是個又有能力,又踏實肯幹的人,可惜天庭不會用人。用孫悟空手下人的說法,弼馬溫是“未入流”的小官,原文寫到“似堂尊到任之後,這等殷勤,喂得馬肥,只落得道聲‘好’字;如稍有些尪羸,還要見責;再十分傷損,還要罰贖問罪。”

悟空一沒資歷,二沒背景。即使有能力、有擔當,最多得到的也只是領導的口頭表揚,犯了錯還要問罪,可見天庭的用人制度還是存在很大問題的,最後把悟空推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5

讀到孫悟空嫌棄弼馬溫官小,返回花果山,玉帝派託塔李天王帶兵去擒拿悟空一節,書中寫到“李天王與哪吒叩頭謝辭,徑至本宮,點起三軍,帥眾頭目,著巨靈神為先鋒,魚肚將掠後,藥叉將催兵”。

可見巨靈神、魚肚將、藥叉將本是並列的,那為啥巨靈神遠比後面二將更有名呢?大概是因為他和孫悟空打過架吧(雖然慘敗)。孫悟空是超級大明星,曾經作為孫悟空的對手,自然也就有了一定的名氣,以後吹噓起來,還可以說“我是和齊天大聖交過手的人”,這就是“明星效應”哇。

6

我們現在經常談到“階層固化”這個詞,其實階層固化最嚴重的就是天庭。天庭何止是階層固化,簡直就是職位固定,因為大家都不死,所以空缺職位很少(只有像天蓬元帥、捲簾大將那樣犯了錯被貶後才有空缺職位)。當孫悟空這種有能力的人出現的時候,天庭已經沒有多少職位了,只能讓他當“弼馬溫”或者看管蟠桃園。

能力強的人得不到職位,自然就會反對天庭,即使沒有孫悟空,也會有李悟空、張悟空、王悟空,這就為天庭埋下了定時炸彈,一旦反對天庭的人(這些人還都是有能力的人)越來越多,天庭當權者就可能被推翻。
所以,天庭應該建立“能上能下”的人才任用機制,讓有能力的人得到提升,讓能力不足的人自動下臺,這樣表面上看似不穩定了,實際上換來了更大的穩定。

再讀《西遊記》,我的18條感悟

7

天庭對付孫悟空的策略其實就是歷代封建王朝對付農民起義的策略——剿撫並用,再加上欺騙。實力小的就剿滅,實力大的就封官許願、暫時安撫(安撫的過程中難免要欺騙),安撫不了就傾全力剿滅,傾全力也剿滅不了的結果就是統治被推翻、改朝換代。

天庭先是給孫悟空一個小官安撫他,安撫不了就派天兵天將去剿滅,剿滅不了就再次安撫,封他(其實是欺騙)做齊天大聖,實際上卻是“有官無祿”,被悟空發現後,只能傾全力剿滅,不得已還得借用西方勢力。

8

玄奘的父親陳光蕊被強盜劉洪推入水裡,母親因為懷孕不得已和劉洪生活了十八年。玄奘長大後,奉母命去告訴當宰相的外公殷開山,殷開山帶兵,把劉洪抓住殺了報仇。陳光蕊也因為龍王的搭救復活了,本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故事的最後加了一句“後來殷小姐畢竟從容自盡”。

唐朝比較開放包容,這種情況或許不會自盡,只不過《西遊記》是明清時人寫的小說,這時候封建禮教至於頂峰,就拿自己的價值觀來揣度唐朝人了。

再讀《西遊記》,我的18條感悟

9

書中有一對大家不太注意的夫妻劉全和李翠蓮。書中寫到“只因妻李翠蓮在門首拔金釵齋僧,劉全罵了他幾句,說他不遵婦道,擅出閨門。李氏忍氣不過,自縊而死。撇下一雙兒女年幼,晝夜悲啼。”

這也太過了吧?感覺和上一條一樣,也是明清人拿自己的封建禮教觀念來揣測唐朝人的。

10

其實唐僧去西天取經過程中,一直是有人默默保護的,保護他的人是觀音派來的,包括六丁六甲、五方揭諦、四值功曹、一十八位護教伽藍,這39個神仙輪流值班,保護唐僧。

所以即使沒有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唐僧也不會有事兒。西天取經其實就是如來安排,觀音導演的一場戲。當然,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也是其中的演員。

11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原著中篇幅並不長,而且沒有“白骨精”一說,只有“屍魔”和“白骨夫人”兩個稱呼。

那麼為啥這個故事這麼有名呢?我想可能會是因為這段體現了孫悟空的英雄氣概,白骨夫人是取經途中遇到的妖精裡,為數不多的完全是由孫悟空自己打死的,而沒有去請外援。請外援降伏妖怪,說明人脈廣,自己打死說明能力強。

再讀《西遊記》,我的18條感悟

12

金角大王、銀角大王一節,孫悟空變化成小妖去請妖怪的母親(實際上是九尾狐狸變得妖精),走到門口,突然哭起來。為啥哭呢?當然不是怕妖怪,而是變化成小妖進去,要給妖怪磕頭,想起自己只拜過如來、觀音、唐僧三個人,見到玉皇大帝都不拜,現在為了西天取經、降妖除魔,居然要給一個妖怪磕頭,所以委屈地哭了。

可見,齊天大聖也有委屈,何況我輩常人。

13

唐僧剛出女兒國,就被蠍子精捉去,逼著成親,孫悟空和豬八戒都擔心唐僧被妖怪迷惑,只有沙和尚說“我師父是個真僧,決不以色空亂性”。

這樣看來,最瞭解唐僧的,還是沙僧啊。可以看出,沙僧在取經團隊能有一席之地,說明是很有過人之處的,至少人家絕對相信領導的能力和意志。

再讀《西遊記》,我的18條感悟

14

九頭蟲一節,孫悟空看到二郎神和梅山六兄弟路過,讓豬八戒請他們一起來降妖,和豬八戒說二郎神是他兄弟。二郎神他們果然來了,和孫悟空分外親熱,不但一起喝酒到天亮,而且一起降妖。梅山六兄弟稱孫悟空為“孫二哥”,很明顯把他當成自己人了,二郎神是大哥,孫悟空是二哥。

按說大鬧天宮的時候,孫悟空和二郎神是對手,之後也沒見他們有啥交往,怎麼就變得關係這麼好了呢?我想,大概有兩個原因,第一是英雄惜英雄,倆人當年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大戰三百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是大家都不是天庭的正規人員(二郎神是聽調不聽宣),對天庭有些許共同的心理。

15

黃獅精偷走了孫悟空的金箍棒、豬八戒的九齒釘耙和沙和尚的降妖杖,然後要開一個“釘耙會”慶祝。

為啥不開“金箍棒會”呢?可見妖怪不識貨,金箍棒表面看就是一個棒子,九齒釘耙看起來更精巧,所以覺得釘耙比棒子好。

何止妖精,世上識貨的人又有多少呢?

16

師徒四人到了天竺國布金寺,吃飯的時候,唐僧正在開齋念偈,八戒已經等不得,開始狼吞虎嚥了。沙僧捏了八戒一把,提醒他注意“斯文”,八戒埋怨道:“‘斯文!’‘斯文!’肚裡空空!”沙僧笑道:“二哥,你不曉的。天下多少‘斯文’,若論起肚子裡來,正替你我一般哩。”

這段對錶面斯文,實際沒啥學問的人,諷刺可謂到家。

再讀《西遊記》,我的18條感悟

17

第九十六回,唐僧師徒四人見佛祖前的最後一站,到了銅臺府地靈縣,這裡的寇員外款待唐僧師徒半個月。

李卓吾在評論裡寫到:或問:“今人修西方,只為身在東土耳。那寇員外已在西方矣,緣何又修?”曰:“東人要修西方,西人要修東土,總只是在境厭境,去境羨境。如今在家人偶到僧房道舍,便生羨慕,殊不知僧道肚裡又羨慕在家人也。倘令之易地,亦必相羨相厭,亦復如是也。”

這個理論,不就是錢鍾書先生在小說裡寫到的“圍城效應”嘛,也是張愛玲說的“紅玫瑰白玫瑰效應”。這山望著那山高,去到那山又覺得這山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啊!

18

師徒四人千辛萬苦到了西天,取經的時候卻拿到了無字經,原因就是沒給阿儺、伽葉送禮,後來把化齋用的紫金缽盂給了他們,才拿到有字真經。悟空他們後來去如來佛祖那裡告狀,沒想到如來已經知道了收禮的事兒,還覺得理所當然。

可見佛祖也愛收禮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