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感悟——上樑不正下樑歪

《論語.顏淵》中有一段話: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這段話大家都很熟悉,政治如此,單位也是如此,家庭也是如此。做領導做家長的如果能以身作則,端正風氣,底下誰敢不服?誰敢不按照你要求的做呢?正人想正己,自己做不好,卻只要求別人,別人肯定不會服氣,就算表面迫於你的權勢而暫時屈服,心裡也是不服。

《論語》感悟——上樑不正下樑歪

俗話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當將軍的如果貪生怕死,臨陣脫逃,那當兵的自然不會去為你玩命;當將軍的能夠不畏生死,衝鋒在前,那士兵肯定也會精神振奮,奮勇殺敵了。領導的表現確實非常重要,孔子這個為政原則,永遠都不過時。

下面還有一句:季康子患盜,問與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春秋時期,魯哀公執政魯國,但只是傀儡,季氏三家掌握國家實權,季康子就是這個當權人物。當時魯國社會上盜賊土匪可能比較多,季康子就求教於孔子。孔子說,這很簡單呀,只要是你不要的,就算賞給他,他也不要呀!

《論語》感悟——上樑不正下樑歪

什麼意思呢?因為當時季康子三家當權,搜刮百姓,貪得無厭,過著窮奢極欲、紙醉金迷的生活。當官的都這樣貪婪、享受,底下的老百姓能不效仿嗎?如果你們做領導的只講仁義道德,努力提高個人道德修養,淡泊物慾,儉樸節約,老百姓當然也就會效仿了,到時候你就算把東西丟在路上,人家都不會要了,怎麼還會出來偷搶呢?

所以儒家思想,一直教導大家過儉樸平淡的生活,走樸實無華的人生道路。大家都這樣做的話,人心就會安定,社會就會安定,盜竊搶劫的事就少了。如果做領導的特別偏好某樣東西,那底下人就會跟風效仿,甚至比領導偏好的的更厲害,大家都愛好,就不容易得到,得不到,就開始偷了,搶了,利用各種非法手段巧取豪奪了。

《論語》感悟——上樑不正下樑歪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就因為楚王喜歡腰細的,宮內女人們就爭相減肥,甚至減肥減出人命。漢文帝劉恆,勤儉節約,以身作則,一件袍子穿了二十年,縫縫補補都不肯換件新的,還禁止地方官員給他送禮,所以舉國上下都流行勤儉之風。有一個大臣貪汙後被漢文帝知道,不但不責罰他,還另外賞賜了他一些金銀財寶,弄得這位大臣很內疚,自己主動承認錯誤改過自新了。

所以說,社會風氣的好壞,主要還是要看領導自己怎麼做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在位的人要是腐敗了,社會風氣也就好不到哪裡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