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精緻”時代,企業自媒體運營如何避免尬聊?

最近同事們在討論一篇文章《停更雙微一抖》,大意是作者覺得企業官微或官信會造成消費者對品牌的情感消耗,建議企業大幅削減自己在企業自媒體方面的投入,別太搶戲,自己少說,讓第三方多說。

這樣的觀點對不對?在社交媒體時代,我們應該為每一個立場鮮明的觀點鼓掌。但也同樣可以立場鮮明地爭論。

“短精緻”時代,企業自媒體運營如何避免尬聊?

我和同事們的意見是,“短精緻”時代,新技術給了企業可以低成本甚至是零成本去和客戶、用戶溝通的大好機會,運營不好企業自媒體,就會有點暴殄天物。做一個會聊天的企業,其實正逢其時。

前兩天一個大健康領域的公司創始人來速途取經,他們也在想如何自己的企業自媒體矩陣做的更有靈性,有更多的粉絲轉發,但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媒體平臺,真的是有點迷茫。

我和這位創始人談了一個自己最近的感悟。

春節前,小學時成立的一個學校樂隊成員幾經輾轉,順利拉了一個小群,20多年沒見的小夥伴如今都天南地北的,感慨萬千。

為了維持群的熱度,當初的小夥伴們提議大家在群裡時不時全民K歌一把,還要經常打擂。為了相互提高唱功,時不時有人發一些如何提高唱歌技巧的短視頻在群裡,不少人也關注了幾個免費的短視頻賬號,學習如何鍛鍊氣息,如何開嗓飈高音。

一個多月下來,隊友們的唱歌功力的確都有了很大的進步。

這樣一個很平常的生活變化,其實折射的是,社交媒體的越來越普及,正在讓信息的傳播路徑和分享方式發生巨大的變化,一種建立在人人都是傳播者和分享者基礎上的“短精緻”時代正在到來。

能用140個字說清楚的問題,絕不用1000字。能用15秒短視頻表達的唱歌技巧,何必用幾個小時去參加線下的培訓?

那在這樣的一個“短精緻”時代,企業的自媒體到底該怎麼發展?我的建議是,要堅持一“小”二“美”三要“多”。

“短精緻”時代,企業自媒體運營如何避免尬聊?

一“小”:指的不僅是文章要短,視頻要短,互動要簡約,更重要的是內容的“魂”要“小”,不要上來就宏偉敘事、企業願景,多從細微之處、讓人感動的“小”事、“小”人物入手。

春節前紅遍大江南北的“啥是佩奇”其實表達的就是小人物、小感情,“小”的背後,卻是一個“常回家看看”的大命題。

二“美”:指的是企業自媒體首先是媒體,是媒體就要考慮可讀性和分享性,版式要講究,標題要精煉,短視頻要精緻,內容美了,粉絲們自然願意去分享。

當然,美還有更重要的一層,立意要美,不玩吐槽,不借題發揮,否則就會走“咪蒙”們的老路。

三“多”:指的是多平臺,將小而美的內容通過各種不同的新媒體平臺傳播擴散,去和消費者、用戶溝通,而且,在算法逐漸成為信息傳播的邏輯推手的情況下,企業自媒體平臺傳播的每一條真正對用戶、對消費者有益的信息,一定會在某個合適的時候主動推送到用戶的信息流瀑布裡。

小、美、多,三個關鍵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都做到了,就是一個自己會走路的好內容,總會到達它該到的地方,好內容的酒,根本不怕巷子深。

“短精緻”時代,企業自媒體運營如何避免尬聊?

在百度裡搜“聊天”這個詞,百科是這樣說的:“現代漢語辭典裡對聊天的解釋為:閒談,即空閒時候說說話。但聊天也是有很多技巧的,要注意說話的方式和時機。”

每個企業都羨慕小米們利用新媒體不怎麼花廣告費就贏得了市場份額,搶佔了用戶的心智,但又有多少個企業能懂得如何和用戶閒談?如何空閒時候說說話?

企業自媒體存在的價值之一,就是讓企業成為一個社交媒體時代會聊天的企業,懂得消費者和用戶的苦與樂,在他們空閒的時候,說說話。

【文章轉載自:速途網絡官方微信。作者為速途網絡首席運營官荀冠龍,畢業於武漢大學新聞學院,常年投身於媒體運營和品牌營銷的實踐和理論研究,多家大型企業的品牌傳播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