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自卑迷茫的枷鎖:擁有迷之自信

世界上三種人。

第一種是沒有自信的人,知道自己能力不如別人,總是認為自己說的做的是錯的,所以害怕去說,害怕去做。自卑懦弱,迷茫抑鬱。其實他們謹小慎微,慎言慎行,哪裡還有那麼多錯誤呢?錯的往往不是他們所認為的錯誤,而是他們的自卑感。這樣的人是最慘的人,感受不到生活的多少樂趣,有的還會提前結束自己的一生。

第二種人是有迷之自信的人,自己把生活搞得一團糟,但從不認為是自己的問題,錯的是別人,是全世界,自己永遠是對的。這種人是社會的主體,是正常人,雖然很多時候過得並不順,但是因為把責任推給了別人,所以自己心裡倒是心安理得的。社會上有太多的矛盾糾紛,當事者雙方都堅信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如果你是個局外人,你先遇到甲方,在甲方的述說下,你會認為甲方是對的,乙方是錯的。但是甲乙兩方是可以相互轉換的,你先遇到甲方可以是他們中的任意一方。古代的先賢們早就發現了這種現象,莊子說人們總是察人者明,察己者昏,總是能夠看到別人的種種問題,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先賢們也教導我們要經常反省自己,不斷提升自己。這樣的人是大眾,談不上差勁與優秀。

第三種人是擁有自信但不斷改變的人。人無完人,不是說每個人都有問題,而是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更好的自己。心中有著一個目標,為了目標的實現不斷努力,如果認為改變自己能有利於目標的實現,會毫不猶豫的努力做出改變。人生不死,精進不止。這種人有自信,有目標,有方法,會改變,可以稱得上優秀了。

我們會發現第一種人是最可憐的。自卑懦弱,否定自己,總是認為是自己的錯,不敢說,不敢做,不敢生活。自卑呀自卑,自卑是一切負面情緒中對人傷害最大的,甚至抑鬱厭世輕生。

自卑的根源在於認為自己不如別人。自己真的不如別人嗎?其實未必。只有是正常人,就有他所擅長的,必然也有他所不擅長的。但是這個社會是以賺錢能力來衡量一個人的能力的,而大部分的賺錢方式是與交際能力和動手能力掛鉤的。有的人很小的時候就不愛說話,這可能和基因有關。因為和別人交流太少,所以對生活中的一些常識認知不足,步入社會後就會感覺很難。

我們總想著改變人,總想著別人能改變。在自己的努力下,別人變得更好了,我們會給自己記一份功。如果變得更糟了,我們會說這個人不聽自己的,把責任歸於對方。想要改變一個人,其實在心裡已經否定了他,你告訴他他所做的很多都是錯的,他也認為他所做的很多都是錯的,於是你滿意了,以為他能改變,可結果是他更壓抑了。其實他和你最大的區別不是能力,而是心態。沒有自信的人活得真的很苦。

如何才能擁有自信呢?想要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獲得自信真的很難,但好在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每個人總有自己感興趣的事。可是往往我們擅長的領域不能賺錢,所以被迫做了自己不擅長的事。做不擅長的事還好,慢慢做下去就習慣了。

這篇文章寫廢了,越寫越亂了。其實我寫的是我。我不認為我通過努力能改掉我反應慢的缺點,從小到大都是一樣的。但因為反應慢,所以愛思考,講邏輯,研究經濟,宇宙,哲學都比較有興致。我有我的長處,但我的長處目前不能讓我賺到錢。我現在做房產銷售,需要溝通交流反應,這些都不是我擅長的,所以做起來要比別人難些。好在做這行可以鍛鍊自己的溝通交流能力,克服一直以來的心理障礙,彌補自己的不足,所以我還在堅持做。

我發現我沒自信時心態就崩了,世界都是灰的。有了自信時我就比較樂觀積極了。我的自信來至於我的唯一的目標,來至於對自己基礎世界觀的自信。我相信我能做到,我一直在為我的目標在努力。

就這樣吧。就用此文做個見證吧。我要證明一件事:有用與無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