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同安建設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 推動“非遺”項目活態傳承

人民網廈門4月11日電 4月9日上午,廈門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開展了“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視察活動,實地走訪了坑仔口製陶窯址、仙宮龍窯文創園及同安傳統錫雕技藝傳習中心。

據悉,坑仔口製陶窯址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創設,位於同安區祥平街道溪聲村坑仔口裡95號原同安陶器廠區內,產品以日用粗陶為主。除供當地和閩南一帶使用外,產品還銷往東南亞及我國臺灣地區。坑仔口製陶窯址總佔地三萬平方米,是廈門現存極為珍貴、稀少的近代工業遺址,2009年被列入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十大重要文物新發現之一,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內涵。

目前,同安區共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3項、省級非遺項目名錄13個、市級非遺項目名錄7個、區級非遺項目名錄2個。此外,新一批的區級非遺項目和傳承人評選也在積極推進中。

廈門市人大代表林少傑表示,最好的保護應該是要合理地利用,可以利用文旅融合的方式,引入一些社會上、市場上的力量,增強它的活力。

視察組一致認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需要依靠政策、法治與專業技術等綜合力量來支撐與保障。同時,還應該堅持以傳承為主,讓文物“活”起來,做到活態傳承。(陳博 餘雪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