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同安建设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 推动“非遗”项目活态传承

人民网厦门4月11日电 4月9日上午,厦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视察活动,实地走访了坑仔口制陶窑址、仙宫龙窑文创园及同安传统锡雕技艺传习中心。

据悉,坑仔口制陶窑址于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创设,位于同安区祥平街道溪声村坑仔口里95号原同安陶器厂区内,产品以日用粗陶为主。除供当地和闽南一带使用外,产品还销往东南亚及我国台湾地区。坑仔口制陶窑址总占地三万平方米,是厦门现存极为珍贵、稀少的近代工业遗址,2009年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十大重要文物新发现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内涵。

目前,同安区共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3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13个、市级非遗项目名录7个、区级非遗项目名录2个。此外,新一批的区级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评选也在积极推进中。

厦门市人大代表林少杰表示,最好的保护应该是要合理地利用,可以利用文旅融合的方式,引入一些社会上、市场上的力量,增强它的活力。

视察组一致认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需要依靠政策、法治与专业技术等综合力量来支撑与保障。同时,还应该坚持以传承为主,让文物“活”起来,做到活态传承。(陈博 余雪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