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餐饮行业只有4家国内上市公司?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告诉我们...


为何餐饮行业只有4家国内上市公司?瑞幸咖啡财务造假告诉我们...


全文共计1322字,阅读时长约4分钟。

4月2日晚

一直很lucky(幸运)的瑞幸咖啡

发布一则公告,瞬间引爆媒体

公告称,自查发现公司财务造假

牵涉约22亿元交易额

要知道,2019年前3季度

瑞幸咖啡的销售收入不过29.29亿元

22亿元的造假规模

已然逼近去年前3季度营收

可以说,这是瑞幸咖啡放出的一只

硕大无比的黑天鹅

公告当天,该公司美股股价暴跌75.6%

4月3日,继续大幅下挫15.9%

仅仅两天的时间

该公司的投资者账面财富缩水90%

简直让人生无可恋啊



根据公告,该公司的首席运营官

以及他的几名下属

从事不当行为,包括捏造某些交易,

不仅营收造假22亿元

一些成本费用也大幅膨胀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不理解

得道君稍微解释一下

毕竟,财务上的账要做平嘛

如果只增收入不增成本

利润表就会很好看,比如盈利

但地球人都知道

瑞幸咖啡的经营模式和扩张速度

意味着它短期内不可能盈利

也就是说,如果账上做成盈利

恐怕早就被人发现财务造假了

从这个角度看

这个COO的财务水平还是不错的



可是,恐怕很多人都会有疑问

这个COO年纪轻轻

就已经是瑞幸这家知名企业的高管

为啥会以很可能赔光职业声誉的代价

实施财务造假呢

尽管瑞幸暂未提及其他高管的责任

但得道君认为

瑞幸的董监高难辞其咎

这么明目张胆的财务造假

董事会不知情?董事长不了解?

CEO被蒙在鼓里?CFO是吃素的?

有理由怀疑

这些人要么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要么是能力不足

无论如何,财务造假事件说明

瑞幸咖啡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由此延展,得道君温馨提示

各位小伙伴注意下面这个现象

我国2019年餐饮行业收入4.6万亿

餐饮企业更是多如牛毛

但只有区区4家国内上市公司

占沪深近4000家上市公司的1‰

为什么会有这样明显的反差

除了众所周知的食品安全,以及

餐饮企业持续发展能力不确定等问题

还有一个很致命的因素

那就是餐饮企业的财务不透明

税务不规范



多数普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去一个餐馆吃饭

要发票时,工作人员百般推脱

反正就是不给开票

餐馆这样做自然有它的好处

不开票,这笔收入就可以不入账

进而就不用交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有小伙伴可能问,不是有结账小票么

确实,小票上白纸黑字不假

不过,小票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餐馆可以随意修改小票金额

这种情况下,别人怎么知道

这个餐馆到底收入多少呢



此外,①很多餐饮企业

故意不索取采购食材的发票

而是以大量白条、收据入账

或者购买费用发票

②很多餐饮企业使用现金收款

或使用老板个人的二维码收款

钱都进了私人腰包

企业账上没有流水

③很多餐饮企业

在食材采购、库存管理等方面

也极不规范

成本核算自然毫无准确性可言



可见,我国的餐饮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或问题是

财务数据不准确,税务不合规

企业存在很大的财税风险

更让人忧心的是

不仅中小规模的餐饮企业如此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说明

哪怕是资本市场曾经的宠儿

都在这方面栽了大跟头

试想,人们无法信赖企业的财务数据

怎么敢给它投钱呢

监管部门又怎么会允许它上市呢




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曝光后

中国证监会对该公司强烈谴责

米国资本对中概股的信任大打折扣

在这个背景下,得道君预计

短期内餐饮企业在国内外上市

难度会增加N个量级

当然,也不是不可能

细心的伙伴可能注意到了

以上所说餐饮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

无论是瑞幸咖啡的管理层舞弊

还是很多餐饮企业存在的食品安全

发票、收款、税务等方面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

都是餐饮企业内控有缺陷导致的

相应的,餐饮企业要想取得公众信任

要想获得持续发展

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是唯一正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