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希望,有擔當,防疫一線的年輕一輩

  林西街道南工房一社區一直活躍著四個年輕的身影,他們分別是來自吉林大學的王昊洋,河北水利電力學院的馬婧文,河北金融學院的王璐彤和樂亭藝校的潘佳慧。疫情防控開始後,他們主動到社區請戰當志願者。他們每天按時到社區兩個卡點,參與值守卡點的疫情防控工作。寒風中他們剷雪、張貼通知、宣傳防疫知識。

有希望,有擔當,防疫一線的年輕一輩

  東工房二社區趙耕源是新疆大學學生,他加入社區志願者隊伍,風雪中站崗執勤,為進出的車輛人員測量體溫、消毒登記。苗洪生很早就外出打工,這次因為疫情不能上班,他就找到社區,加入了志願者隊伍,他話不多,卻眼裡有活,手上勤快,雪天路滑,就從家裡找來防滑毯鋪在路口,保證過往行人的安全。1996年出生的臧立新,是個剛脫去軍裝的小夥子,他滿懷人民子弟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腔熱血,值守在社區疫情檢查點,為保障社區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服務。

有希望,有擔當,防疫一線的年輕一輩

  電廠樓社區的陳碩2002年出生,是河北新能源學院的一名學生,看到社區工作者工作強度很大,十分疲勞,就從大年初六起每天早上8點不到就到社區幫忙,排查人員、修補圍擋、站崗值守,沒有一天空崗。

有希望,有擔當,防疫一線的年輕一輩

  機北社區的陳韌是蘭州財經大學長青學院會計系學生,是學校學生會幹部,他放棄假期加入疫情防控志願者隊伍,維持卡點秩序、登記出入車輛和人員信息、測量體溫、勸阻不戴口罩的居民……值守之餘,還在社區幫忙整理居民檔案。陳韌在志願者工作中嚴格執行工作流程,不因凜冽寒風而退卻,始終精神飽滿。還有趙睿晨,她的父親是公益崗志願者,受父親的影響,她也加入到卡點值守的隊伍。雖然她只是一個18歲的女孩子,卻一點也不嬌氣,各種工作搶著幹,還自己購買了慰問品送給值守的志願者同伴。

有希望,有擔當,防疫一線的年輕一輩

  二工房社區張寅格雅1998出生,放假在家的她主動找到社區黨總支,以一個黨員積極分子的身份請戰。在值守卡點,她不怕凍,不怕累,一面勸導大家遵守卡口紀律,一面組織、培訓志願者如何把守路口,如何測體溫、如何消殺,一干就是幾個小時,餓了就地吃點速食食品。嗓子喊啞了,手腳凍麻了,堅持不下火線。大家看在眼裡,都為她點贊加油。飄揚的黨旗下,她和社區工作者們一同宣誓:“疫情不退,我們不退,我們與黨旗同在!”

有希望,有擔當,防疫一線的年輕一輩

   97年出生的退役士兵彭哲、趙明軒,兄弟志願者柴迦翔、李欣澤,兩個女生王薇、王丹,一直活躍在北新社區疫情防控最前線,他們積極主動,服從安排,用青春熱血守護著家園。彭哲在路口執守,嚴格管控人員和車輛進出,文明勸返,看到有居民拿東西不方便停車,他就幫忙拿東西、扶車子,執守嚴謹又熱心,居民對他讚不絕口。趙明軒參與防疫流動宣傳和道路卡口檢測,經常一站就是一天,他說:“我年輕,還受過嚴格訓練,夜班交給我來值,一天24小時都沒問題!”柴迦翔在單位放假之餘帶大學生兄弟李欣澤,天天到社區幫忙,拿著喇叭樓前樓後宣傳、摸排外來人員、為居家隔離人員採購、路口執守,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兄弟二人。王丹趁著單位放假到社區幫忙摸排居民情況,整理檔案,不抬頭的工作,一干就是好幾個小時。王薇利用大學假期時間組織同學到社區做志願服務,宣傳、摸排、消殺,工作勁頭十足。

有希望,有擔當,防疫一線的年輕一輩

  賈雄彧,18歲,家住趙各莊街道新工房社區,河北工程技術學院一名大一學生。疫情防控開始後,他積極響應團委號召,第一時間聯繫社區成為一名志願者。他主動申請執勤晚班,一絲不苟地檢查出入人員證件,測量體溫、解答相關問題。賈雄彧的哥哥在部隊服役,曾多次打電話請父親代他向社區防疫工作者和志願者贈送慰問品,他的父母也都熱心於社區志願服務。良好的家風塑造了有希望、有擔當的新一代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