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三维房颤消融新技术啦!

【房颤福音】

----太和县人民医院常规开展三维房颤射频消融术

近日,随着房颤患者的恢复出院,从今年3月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率先开展第一例房颤射频消融术至今,已顺利完成10余例三维射频消融手术,在安徽省县级医院位居前列。

房颤是我国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疾病,我国房颤病人有1000万之多,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急剧升高,然而很大比例的房颤并不伴随明显症状,因此很多患者在发现后延误了最佳治疗阶段,是让人防不胜防的隐形杀手。

房颤有哪些危害?

危害一 血栓栓塞事件

发生心房颤动时,心房是以350-600次/分钟左右的速度颤动,这就意味着,心房做不到有效地收缩使血液快速通过;因此,血流瘀滞在心房中,就容易结成血凝块,就好像流速缓慢的河段有严重的泥沙淤积一样。一旦血凝块形成,又被血流冲刷脱落,血块就会随着大血管流到全身,随之堵塞外周动脉,造成相应器官的缺血,称为血栓栓塞事件,其中最严重的情况就是造成脑卒中。患房颤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而对于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了20倍。

危害二 心力衰竭

前面讲到,心房作为一个生了重病的传令官,传递给下一站错误的命令;而下一站,也就是房室结,会尽量完成传令官的命令,因此会导致心脏以非常快的速度跳动,最快的时候心跳会接近200次/分。在这样大的工作强度下,心肌的力量很快就会耗尽,即可能出现心力衰竭。房颤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3倍。

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三维房颤消融新技术啦!

危害三 房颤与心肌缺血

虽然房颤不一定由冠心病引起,但房颤使冠心病患者缺血程度加重,CASS注册研究表明,房颤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它使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增加1倍,近期研究发现,有或无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新发生的房颤为4.4%~7.5%,而且房颤明显增加近期和远期的病死率。

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三维房颤消融新技术啦!

危害四 房颤与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房颤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大多发生在心功能障碍和心室率持续性增快的患者,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可逆性,即一旦心动过速得以控制,原本扩大的心脏和心功能可部分恢复正常,预后尚可。

导管消融

目前,国内针对房颤的治疗有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两种方式,心血管内科医生普遍采用的是导管消融术,通过对病灶的控制和肺静脉电隔离来治疗房颤已经成为房颤治疗的较佳方案,且结合压力监测技术、腔内超声技术、以及高精密度标测技术,使手术成功率有了极大的突破,成功率高达90%以上。

近日,太和县人民医院应用当前先进的强生carto3三维标测导航系统,在几乎无射线的手术环境下已为10余例患者成功实施了射频消融手术,标志着该院电生理迈入新的台阶。

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三维房颤消融新技术啦!

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三维房颤消融新技术啦!

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三维房颤消融新技术啦!

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三维房颤消融新技术啦!

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三维房颤消融新技术啦!

太和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常规开展三维房颤消融新技术啦!

太和县人民医院三维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成功开展,迈出了针对复杂型心律失常疾病治疗的坚实一步,通过与上级医院技术合作与学术交流,科室的医疗技术达到省内的先进治疗水平。

获取更多胸痛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