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車金融“套路貸”:虛增貸款、保險費生利息

據業內人士介紹,服務費加在借款總額的行為被金融行業稱為“加融”,除此之外,汽車金融市場潛規則還包括給車商的“返點”,以及虛報車價、保險費等。在這一分期貸款購車利益鏈中,不論是金融服務公司,還是汽車經銷商,均收穫了導流和助貸的紅利。這些市場亂象,不僅讓消費者將汽車分期誤讀為“套路貸”,更讓消費者對正規分期付款模式的信任度降低,嚴重影響了汽車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

來自上海某律師事務所的於律師向中國金融科技專刊表示,其也曾接到消費者的此類投訴,稱美利車金融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收取高額手續費,虛高貸款金額,該行為涉嫌套路貸,已向警方報警,要求打刑事官司。但該律師指出,消費者的這一維權訴求是錯誤的。於律師指出,本事件中,美利車金融收取服務費時沒有如實告訴消費者,隱瞞消費項目,明顯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值得注意的是,該類糾紛根本性質上與常規的套路貸並不等同,其放款渠道也是通過銀行,而非自身。”於律師指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於2019年4月9日聯合印發的《關於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顯示,虛增借貸金額是指當被害人無力償還時,犯罪嫌疑人安排其所屬公司或者指定的關聯公司、關聯人員為被害人償還“借款”,繼而與被害人簽訂金額更大的虛高“借貸”協議或相關協議,通過這種“轉單平賬”“以貸還貸”的方式不斷壘高“債務”。而本次購車糾紛,問題主要出在收費不透明上。《價格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明確規定要事先明碼標價、消費者自主選擇、提供質價相符的真實商品或服務,不得違規收取費用。

因此,於律師建議,消費者可以通過民事訴訟解決糾紛,而非刑事訴訟。據其之前的案件處理經驗,涉及人數眾多的,可以申請聯合訴訟。

行業亂象待治理

據《2018汽車消費金融發展報告》預測,汽車金融有望在2025年突破3萬億元的體量。同時,據第三方機構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就有接近40%的小型機構倒閉。不管是加融,還是返點,二手車金融市場的亂象,來源於線下市場競爭的爆發。

上海某車行一名銷售經理表示,近年來在購車過程中,選擇分期付款的用戶佔比越來越高。大型車行往往會和銀行合作,為消費者提供相關金融服務,並在明確與客戶說明首付、利息、還款方式及相關的服務費收取標準,明碼標價,讓消費者自行選擇。

二手車市場則存在其特殊性,首先二手車在價格上較新車低出不少,分期市場的盈利空間較小;此外二手車領域的交易絕大部分掌握在中小商戶和“黃牛”手中,而二手車金融市場上,又有瓜子、優信、大搜車、美利、平安、易鑫等二十多家服務平臺。中小二手車經銷商一般月單量在20-30單左右,本身體量就小,按照30%的金融佔比,每月僅有6-10客戶有辦理分期的需求,每個商戶最多隻需要引入1-2家金融服務平臺就可以滿足日常的分期需求。為爭奪市場,給車商的“返點”成為行業潛規則,這對二手車經銷商來說幾乎是毫無成本的純利潤。一些中小商戶為提高利潤便默許業務員給消費者下套,甚至在整個分期貸款購車利益鏈裡扮演起導流的角色。

“而二手車金融服務平臺將GPS費、保險費、服務費等加在借款總額中,虛增消費者實際貸款本金的做法,實質是能幫其獲得更多的助貸提成的。”秒優車金融事業部相關負責人指出,前幾年汽車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都是民間自有資金為主,前一兩年是互金資金為主,現在已經持牌金融機構為主了。據其介紹,二手車金融服務平臺與貸款機構之間多為CPS合作模式(按銷售付費),即用戶申請貸款後,按實際下款金額抽取提成,這一比例一般在3%到6%左右。

可以看到,二手車經銷商提供的車貸金融方案裡面,往往會用誘人的“低息”“放價”“一成首付”等條件招攬客戶。同時為了彌補降價的損失,業務員在操作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不規範的現象,如借款合同中的“加融”,以及虛報車價、保險費等,整體收費透明度相對較差,用戶面臨著較大的消費風險。

美利車金融對此回應表示,目前其資金來源全部為銀行,操作時業務員是否有自稱銀行人員的現象,公司會進一步核實,如情況屬實,將進行溝通,規範業務用語。另外,對於服務費和合同的問題,美利車金融表示,消費者在簽訂分期服務合同之前,業務員會明確告訴消費者貸款首付款金額、月供金額、貸款期限、貸款金額等,消費者對上述金額明確知悉,並經過消費者簽字確認。其中美利車金融只是作為平臺提供金融貸款中介服務,收取服務費,本身並不發放和收取貸款。合同簽訂後,如果消費者需要,美利車金融會為消費者提供電子合同。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5月10日消息,市場監管總局表示,下一步,總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對汽車銷售行業開展專項整治,切實破除消費者反映強烈的潛規則,堅決查處侵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開展消費投訴公示,健全長效監管機制,更好規範汽車行業發展,推動汽車消費升級擴容,保障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需要維權歡迎添加我的微信15817628095聯合捍衛自己合法權益,也防止更多人上當受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