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新人看硬件創業

產品新人看硬件創業

(本人原為互聯網產品經理,無意間參與了硬件背景的公司的線上項目。剛巧遇上創客大潮。從一個產品新人角度看待現在硬件創業,僅為個人角度看法,歡迎批評)

在現代,流水線量產的產品已無法完全滿足大眾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解決了基本生活層面的需求之後,用戶往往對帶有設計感,或者別具一格的產品越發感興趣。

現在更多的用戶是感性消費,而非出於理性。

許多硬件創業者正是意識到這一點,迸發靈感,施展才華。希望通過自己不拘的想法賦予設計,最終成為產品並推到用戶面前。

中國硬件產品太過關注性價比,只有與人文結合,在產品基礎功能上疊加情感,更有溫度的產品才有機會脫穎而出。

但硬件創業是一種很“重“的創業類型。從工業設計到結構設計、從手板到開模、期間還要經過無數次修正和測試等環節,如果生產量小還得看廠商願不願代工。如果產品沒夭折,還有銷售和推廣的壓力在等著創業者。對於小團隊來說,越是別具一格的設計面臨的產品夭折的風險可能就越大。這讓無數以設計謀生的創業者回歸“塵俗”。如果因產品過於“有個性”導致銷售不理想,創業者面臨的往往是生存問題,其背後的風險並不是每個人所能承受。

先來看看現在硬件市場的部分“小”問題:

  1. 設計: YY“蘋果系”,各種類“蘋果”的設計。反正接近蘋果就是好的設計;
  2. 功能&配置:功能必須越來越多,配置越來越強勁。功能和配置的盲目堆砌成為“主流“;還得 “智能”起來(其實就是藍牙連接手機+APP記錄數據);
  3. 銷售:搶搶搶、預售預售預售、眾籌眾籌眾籌。

設計出的產品無法銷售出去,那種不叫產品,叫作品。

產品是指能夠提供給市場,被人們使用和消費,並能滿足人們某種需求的任何東西,包括有形的物品、無形的服務、組織、觀念或它們的組合。

正是迫於生存壓力,有多少硬件創業者步入山寨、和盲目營銷的道路。

當然,當中不乏堅定不移的創業者。堅定的硬件創業者懷著滿腔的熱血怎能輕易被困難難住。既然壓力和風險無法避免,聰明的創業者摸索出了另外一種分擔風險的方式—眾包模式。

何謂眾包:

企業將某些原本應由自己完成的工作外包,既利用了外部專業公司的長處,又使自己減少了在這方面不必要的投入,使企業有精力做自己最擅長的事。企業將某些內部難以完成的工作眾包給不特定的大眾,廣泛地利用了外部智力、財力或勞動力等資源。

對於構成“不完善”的團隊來講,整合外部資源或許是當代小團隊硬件創業的另外一種可行之徑。

眾包的特點:

  1. 眾包是互聯網時代的產物。網絡讓信息傳遞和工作的協同成本降低是眾包模式賴以存活的前提條件;
  2. 產品並不是在團隊內部完成,是以發起人為虛擬主體向干係方發起任務或者需求,並共同完成工作的合作方式,擴大了原本團隊的侷限性。並且產品誕生後衍生的利益為各個干係人所有;
  3. 資源、技術、信息共享的一種合作方式。每個干係人在眾包環節中貢獻自身有利於產品的資源。但合作結束後又隨時可以迴歸各自工作。各個干係方不再共同協同;
  4. 沒有固定的合作單元:產品的誕生是一項系統工程,但是眾包發起人可以根據自身需要發出任意需要合作的環節;而相比團隊間的協同合作,一些企業則更傾向平臺思路。順應協同合作潮流為眾包模式服務:
  5. 眾籌平臺:如kickstarter,indiegogo,pozible,京東眾籌等;此類平臺出發點是供團隊提出產品設計理念,在平臺上籌得資金作為產品啟動。但是越來約多的團隊將眾籌平臺視為營銷的途徑;
  6. 創客空間/硬件加速器:如:柴火創客空間、3W咖啡、覓創100,為創客提供辦公協同場地,甚至線上調研社區,提供創業指導等服務。 創客空間成為技術創新活動,辦公協同的場所,也是技術經驗共享的地方,而成為創業集散地。

國內創客空間屬於起步階段,其運行模式和發起理念部分也是源於國外,比如將quirky和wework的模式的混合。如果將其視為一種趨勢化的運營模式,其探索和研究的價值或者更重於當前對其是否必要存在的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