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当一个受命于国家的窃听人员开始保护自己的窃听对象会发生什么?会发生一种奇怪的,冰冷秩序下的另类自由故事。《窃听风暴》并不是听名字那样认为的谍战大片和动作片,它围绕的故事只有一个窃听员和一对恋人。相比于国内译制片名,原名直译是“他人的生活”,这更贴合于影片关于人性的主题。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窃听风暴

影片讲述在1984年的东德,当时东德政府以专政控制着东德人民,卫斯勒受上级指示,监听一对恋人——剧作家德瑞曼和演员西兰,因为德瑞曼被怀疑在写作政府禁止的文章。

卫斯勒在监听他们的时候发现了秘密,但他已将情感融入到了他们之间,他开始保护他们,制作假的报告文章。在一系列事故后,西兰死了,瑞德曼的秘密没有被政府发现。1990年德国统一,这段尘封的往事被瑞德曼写作为小说,并像卫斯勒致敬...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卫斯勒


人物刻画——从冰冷机器转变为有温度的人

①冰冷机器

德国人的严谨和守秩序是很出名的,精准德国工艺正是出自他们手下。在1984年的东德,政府像一个专制帝国,他们想要监视一切威胁国家的人,而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民更像是维护国家秩序的一颗螺丝钉,整个国家都是冰冷的机器。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东德与西德

卫斯勒正是维护这个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忠诚守护者,他毫不犹豫的履行着上级的一切指令,他没有个人情感,只有秩序和命令才是驱动他运转的指令。而监听者这个特殊身份更是要放下一切情感,与国家机器保持高度一致。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卫斯勒

②偏离轨道

但这次情况有所不同,他监听的是一对艺术家,他们充满个性与艺术的言语和丰富的个人情感生活逐渐在打动卫斯勒,艺术家总是能打动凡人,给人带来直击心灵的震撼。

在与艺术家几乎共同“生活”的熏陶下,卫斯勒逐渐动摇了他的信念,他偏离了轨道,成为了这个稳定机器的叛变者。他发现人是永远不可能完全脱离自己的个人情感和表达诉求的。

德瑞曼和西兰重归于好后幸福的相拥在一起,卫斯勒听到后偏着脑袋,抱着自己的手臂,像是在与自己的爱人拥抱。此时另一名同事来后他马上又身体坐正,严肃的说:你迟到了5分钟。只有在自由的人面前,他才敢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西兰与瑞德曼

③遵从内心

瑞德曼渐渐厌烦了东德这变态的体制,最后转变为暗中帮助这对恋人。他的上司一直在追问有没有新的进展,甚至在暗示只有一点证据都可以马上抓捕艺术家,而卫斯勒则能晋升。如果说之前的帮助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和探寻,那么现在放弃利益而保护他人,则是卫斯勒向有温度的人转变的关键一步。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卫斯勒在保护西兰

卫斯勒帮助艺术家恋人已经不再是牺牲利益这么简单了——瑞德曼在暗中写作东德禁止的书籍。如果有任何消息的走漏风声,艺术家恋人会有刑罚,卫斯勒也会被逮捕。卫斯勒在保护艺术家的同时也就是在和制度做对,他是在冒着巨大的风险以及不计个人得失的遵从自己的内心,那本有的人性和自由。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瑞德曼与朋友的交流会

④成为众人

而西兰被卡车撞倒躺在血泊中时,压抑已久的卫斯勒像一个孩子一样疯狂的跑到西兰身边,他保护了她这么久,却没能阻止这场预料之外的人祸。卫斯勒终于从冰冷的国家机器变成了有血有肉的人。

在最后,德国统一,东德政府被并入联邦德国,卫斯勒从监听员变为了一个拆解邮件的普通人,在地下室拆解着邮件,当年的官员威风早已褪去。

他在书店看到了一本书《一个好人的奏鸣曲》,翻开扉页,书上写着献给“HGW XX/7”,这正是卫斯勒的编号。原来瑞德曼后来与前文化部长交谈后了解到自己已被监听多日,而监听员在暗中保护自己。他写下了这段岁月故事,致敬给卫斯勒。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在查阅卫斯勒编号的瑞德曼

卫斯勒成为了当年保护者的致敬人,他当年的“枪口抬高一公分”让瑞德曼逃过了专制政府的打压,从而书写出又一部感人的艺术作品。当年卫斯勒只能在另一边的耳机中幻想所有的画面,而现在他成为了故事的主人翁,用另一种更加永恒的方式弥补了缺席。

卫斯勒躺在沙发上,悠然的翻开了书本,当年永远无法做的事,如今在这个自由的国家每一个公民都能合法的完成,这其中有他一份努力和牺牲,这确实是献给他最好的礼物。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书店人员问需要包装以方便送人吗?卫斯勒说不用了,这是给我的



社会影响——对人性的反思

本片带有严肃的反省式思考,在二战后德国在国家和民众层面都有着挥之不去的心灵创伤。这部电影就像是献给好人的奏鸣曲,带着歉意和感恩。但电影来源于生活始终是高于生活的,可惜现实历史中并没有卫斯勒这样良心发现的东德警察。

电影描绘的是一个乌托邦,艺术家没有死,卫斯勒没有被抓捕,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致敬和尊重对方。当年导演用了大量的现实素材,包括窃听装备和东德机关大楼实景拍摄。

当他们准备在监狱博物馆拍摄一段戏份时,馆长却拒绝了他们的要求。他说;“电影剧本根本不符合真实的历史,当年的东德没有一个卫斯勒这样良心发现的秘密警察。”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派送邮件的卫斯勒

对于所有的警察和军人,他们一切行动都是按照命令,但当上级下达违背人性和残酷的命令时,士兵是否还需要遵守?当年有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1989年的一个夜晚,东德士兵亨里奇击毙了一个正在翻越柏林墙的青年,在当时这是合法的。

没想到仅过了几个月,柏林墙倒塌,亨里奇被告上法庭。亨里奇的行为被认为是无罪的,因为他只是在履行军人的职责。但法官却说:是的,但是军人打不中敌人是无罪的,当有人在翻越围墙而被瞄准时,作为有良知有人性的人,有义务将枪口抬高一公分!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美国反越战活动,青年将花朵插在枪口中

虽然现实与电影有着差别,但我们对于人性的追求和反思一直从未停步。

在1970年12月7日,时任德国总理的维利·勃兰特来到波兰华沙,在签订了华沙条约后来到纳粹德国侵略遇难者墓前献上了花圈后,毫无征兆的突然跪下,为遇难者哀悼。这一历史性事件被称为华沙之跪,从此德国和欧洲的外交困境冰释前嫌,为修复东欧关系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枪口抬高一公分,是人性的尺度,也是良知的距离

华沙之跪

结语

无论战争和冰冷政府有多残酷,我们总是在追求人性的真理。在专制强权下,总会有关不住的对自由的无限向往。在不得不做出违背人性的举动时,将枪口抬高一公分,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类的尊重,对自己良知的尊重。

在观看《窃听风暴》时,哪个镜头最让你感受到千钧一发?你还听说过将枪口抬高一公分的类似故事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文|影视后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