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在攝影創作中,很多同學關注的大多是美麗風景,街頭攝影,異域風情和人物肖像。我們也經常說攝影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很多好看的畫面在形容它們的時候是被冠以藝術攝影的頭銜的。但是現實情況是,攝影中所謂的“藝術攝影”,其實是以攝影為手段的藝術創作,更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觀念意識上的攝影創作。如果這樣理解,藝術攝影並不是攝影的藝術效果,而主要是藝術家的創作觀念的支撐。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基於這樣的一個解釋,很多同學就會問,那這樣的藝術攝影是什麼樣子的呢?又該如何觀看呢?我們為什麼需要了解這樣的攝影呢?

一句話,藝術創作的作用就是引領和發現,藝術攝影追求的是理念的視覺化和攝影形式建構,不是攝影畫面的藝術效果,簡單來說,我們觀看更多的藝術攝影,其實就是拓展我們自己的創作視野,啟迪創作思維。本篇文章開始向同學們介紹在藝術攝影創作領域的大家作品和創作分析,這種推介希望能夠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

今天談到的攝影師,他的作品多少有點紀實攝影的味道,可是說到紀實攝影,又不免讓人頭皮發麻,因為這樣宏大的議題,隨著時間的線性發展,攝影創作的創新流變,不停產生新觀點,新問題,新理念,實在不是三言兩語能夠掰扯明白的。所以今天咱們先擱置爭議,且來看看alec soth的作品,不妨來說說他的創作除了紀實風格,還有哪些值得聊聊。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你看見的,不是你以為的

亞列克·索斯(Alec soth)來自美國明尼蘇達州,也是世界知名的馬格南圖片社的攝影師之一,也是當代攝影炙手可熱的攝影明星。他的作品風格樸實直白,沉靜內斂,據說這種風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也是由於攝影師本人性格較為靦腆。

不過話說回來,都說攝影師是以影像為語言的人,能說會道的攝影師也屬實是珍稀物種。記得初見索斯作品,覺得氣場迷人,與眾不同,遂抱著畫冊想找老師交流指教,興沖沖說了一堆觀感,什麼主觀紀實啊,什麼亞文化啦,什麼新教文化,開拓精神啊。老師放下水杯,擺擺手說“那是你以為,這就是人家的生活,就這樣。”一句話終結了話題。話題的戛然而止也引出了新的觀看視角,把對索斯作品的解讀翻到了B面。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是索斯的代表作之一,以紀實手法拍攝了流經索斯家鄉明尼蘇達的密西西比河沿岸的故事。流域內人們的生活,曖昧的肖像,略帶神秘感被拋棄的床,與宗教相關的活動等等。在畫面的解讀上,我們很容易陷入一種獵奇情緒不能自拔,這來自於一種天然的對陌生環境的浪漫想象。當然這或許就是一種由刻板印象帶來的誤解。這種誤解或許就源自於我們心中的美國印象。一般人們對與美國的認知,來自於經濟的發達,科技的進步,文化的繁榮,他是以現代都市的摩登時尚和好萊塢式的絢麗多彩為代表的。索斯的照片中我們覺察到的恰恰相反,作品彷彿引領觀者進入了虛假的空間,以至於有一種窺視感縈繞心頭。其實索斯的作品,讓我們看見了美國現實的背面,也正是展示出的背面,彼岸的世界才完滿真實。

索斯的密西西比

索斯畢業後回到家鄉明尼蘇達,在一所美術館工作,利用閒暇時間計劃性的安排了《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系列的拍攝。在這個系列的拍攝中,內容涉及景觀,居室生活場景,肖像等,畫面冷靜平和,細節豐富。索斯的作品全部使用大畫幅相機拍攝,在之前的文章和視頻中,我們介紹過相機的不同畫幅。大畫幅相機的特點,就使得攝影師即無法隨意移動,也不能迅速抓拍,提前做好計劃,拍攝前的溝通都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在《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系列中,還頻繁的出現了與宗教相關的內容,通過這些宗教符號來提示密西西比沿岸生活的另一空間。通過景觀,肖像,各類符號的映射,多維呈現了普通美國人的生活景觀。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複雜的親密關係

《NIAGARA》系列延續了《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系列的調查性質,不同的是它進入了更深層的私密空間。私密,往往意味著親密,親密的基礎來自於信任,這種信任的建立可以感受到攝影師在拍攝這一系列時的專注。尼亞加拉瀑布是美國著名的蜜月旅行勝地,卻同時也是許多人結束自己生命的場所。生死,愛慾這些人類永恆的話題都以尼亞加拉瀑布為背景展開。在這個系列中,肖像成為絕對的主角。情侶親密無間,掛起的婚紗標記了愛情卻也存在某種不詳的預感。當然,也有令人難忘的眼神,或許是在尋回或忘卻愛情。索斯還收集了散落各處的情書和信件一併呈現,愛恨交加的文字好像清燉牛肉上面的一嘬香菜,沒了它便丟了一半滋味。

“如果我有一個不錯的公寓,一個體面的工作,並且帶給你歡樂,你會考慮跟我一起度過這個美好的假期,然後跟我走麼?”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關注點由地理座標到文化地圖

或許是主題先行的工作方式讓人感覺些許沉重和束縛。《Songbook》系列作品給觀者帶來了更多“肆意”的感覺。一方面放棄彩色模式,使用黑白底片拍攝,抽離色彩,簡化色彩賦予的意涵。另一方面畫面整體的基調更加趨於“靈活”,更多的運動,或者說是人物活動進行的過程被拍攝下來。這在他之前的作品中是很少見到的。各類社區活動的場景,人們生活的購物空間,節日嘉年華會的狂歡,就像這個系列的名稱,好像在唱著歡快的歌曲。由於要記錄運動狀態又不能使畫面模糊,在拍攝時還使用了閃光燈進行補光,畫面內容氣氛靈活而輕佻。閃光燈的介入強化了一種在場感和突然介入的印證。大畫幅相機拍攝,黑白照片,閃光燈的使用,擺拍與抓拍的混合,這些拍攝手段的變化帶來視覺效果的異化。許多在畫面的浮現出也採用類似工作方式的美國攝影師維吉和戴安·阿勃絲的影子。這種對比或許在說明,時間可以變化,潮流可以變化,但生活方式和尋找快樂是生活在這裡的人一直沒有變化的。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亞列克·索斯的作品一方面為我們展示了他所熟知且願意探索的美國,這也使得我們對於攝影師鏡頭下美國的立體形象得以建立,消除了狹隘的刻板印象,拓展了理解空間。另外一方面,攝影作品有力的情感表達和細節刻畫並不用沉重的任務和厚重的歷史來賦予意義。同樣是主題先行的創作,《NIAGARA》《Sleeping by the Mississippi》沒有被預先設置的主題而背上沉重的負擔,通過攝影本身對細節敘述的能力,選擇更多視角的綜合敘事,不強迫給予定論,開放意義解讀空間,反而使得作品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還有一點就是從一開始就想說,只是沒有機會插一嘴,現在不說就沒機會了的就是,索斯作為一個美術館的工作的普通人,又不是開美術館的大佬,如何安排自己的創作和經費的呢?索斯本人在採訪中介紹到,他生活的明尼蘇達州有很多的藝術基金資助項目,他經常申請並且很多都能夠通過。有了這些基金的經濟支持,利用閒暇時間堅持拍攝,就有了這麼多作品。怎麼樣,小夥伴們是不是有些羨慕嫉妒恨呢。如果你找不到這些項目,還是先拍好照片再說吧。

總結一下

亞列克·索斯(Alec soth)的作品很多同學如果初次看見,或許會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這拍攝的是什麼啊,似乎我連手機拍攝也會拍攝出這樣的照片。通過分析,我們知道,從拍攝形式上,他使用大畫幅8*10膠片座機拍攝,大尺寸的印放,就這一點,其實很多小夥伴已經無法達到類似的質量。另外一方面,亞列克·索斯(Alec soth)的創作是基於他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思考的意識形態之上的,每一個創作系列並不是我們熟知的創作過程中的“命題作文”式的拍攝,而是基於一種對創作意識的攝影化探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起來這些照片沒有激烈的情節衝突或者是高亢的情緒氣氛,同樣也能讓人進行深入的觀看和聯想。

所以,通過對攝影家亞列克·索斯(Alec soth)的分析,同學們可以嘗試一下理解,什麼是以攝影為手段的藝術創作,這種攝影創作方式與我們所理解的攝影和藝術攝影有啥不同呢?


藝術攝影:美國炙手可熱的攝影藝術家,3組作品解讀影像創作思考


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喜歡的同學不要忘記關注、轉發、點贊,有什麼想要交流的想法在評論區留言哦,咱們下次見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