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餐饮真放开了,却吃不出感觉了!


石家庄餐饮真放开了,却吃不出感觉了!

宅在家里那段时间,最想要做的事儿就是,等疫情稳定了,餐厅开门了,到外面大吃特吃一顿。这么久了,心中荡漾的只有那一个字:馋。虽然期间也产生了太多的民间大厨,估计各位老铁和我一样,还是不能替代想出去搓一顿的欲望。

当这一天真的到来了,欲望和冲动反而没有那么强烈了。仿佛在转瞬之间,宅在家里想象中的美食,并没有太过吸引人。悉数在脑中过滤一遍,一切都变得模糊起来,纠结于选择。或者可以换句话说,没有什么东西特别吸引你,不吃不行。

疫情只是让你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你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还停留在疫情前的水平,并没有因为疫情而有太大的改变。回味过去吃过的东西,吸引力自然打了折扣。对比出来的感觉,都不是太真实的。

石家庄餐饮真放开了,却吃不出感觉了!

或许是因为钱不够多,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即便是想象的到,也不一定有这样的堂食环境。看看自己荷包的厚度,便没有了任性的本钱。

再有就是,疫情还没有真正过去,内心的恐惧感并没有完全散去。这样的感觉,自然不是想要的,必然会影响到你做决定的勇气。

上周去拜访一位协会领导,本乡本土的石家庄人。闲聊之际,说到对石家庄的感受。领导说的很中肯,我们的城市缺少一种情怀,让人能有归属感的情怀。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没有集体认同的家乡味道。

石家庄餐饮真放开了,却吃不出感觉了!

领导说的这一点,这两天在解封的武汉找到了例证。3月底,武汉当地老字号店铺在重新开张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人们的热情。早上8点,来买热干面的武汉人就已经在门外排起了队,即便只限外卖和自提,在1个多小时内,店里就卖光了400多单热干面。附近街坊一次性提走四碗“家庭套装”,外卖小哥一手拎走七、八碗”大单“,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还有的吃客,刚拿上热乎的打包盒,便迫不及待地倒上芝麻酱,直接在路边吃起来:“热干面,热干面,就是热的好吃!”在武汉人眼里,只有吃下这碗惦记了两个多月的热干面,内心才真正地走出冬季,在春天苏醒。

其他还有面窝、豆皮、糊汤粉、油饼包烧麦.....清晨走上街头看看,那些过早的武汉人扯一张塑料小凳吃、拼一张油腻桌板吃、蹲在马路牙子吃、靠在灯柱底下吃、翘脚蹬在花坛边吃,甚至于赶着红绿灯也能吃。整座城市的勃勃生气,就在这样的节奏下流窜,所有加入到过早队伍里的食客,循着这样的节奏,嘴中食物也变得更加美味。

石家庄餐饮真放开了,却吃不出感觉了!

这就是武汉,这就是武汉味道,武汉人的家乡味道。武汉的解封,是从味蕾唤醒的激情开始的。

武汉是痛苦的,但是武汉又是幸运的。疫情让整座城市停了下来,但当这座城市重新启动,武汉人又有着让他们牵挂、让他们无法割舍的家乡美食。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咖叔在想,如果武汉和石家庄换个角色,我们会有武汉人这份喜悦吗?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真的可以出来堂食了,我们却没了感觉和激情,因为我们没有能代表这座城市的家乡味道、家乡美食。

一座城市真正的魅力,就是这市井的烟火味。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去挖掘、去保护我们的地方特色小吃,让它能走进我们的生活和记忆,每每遇到灾难的时候,我们也能有心灵的慰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