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身世之谜21:玉里伯牙吾氏考辨——兼说朱元璋父母为何入川

朱元璋身世之谜

——四川广安朱元璋现象调查与研究


在四川省广安市,至今流传着朱元璋及相关的故事,如朱洪武儿时当和尚,朱元璋起义修筑黎梓卫,朱元璋子孙修建华蓥山宝鼎24座庙等。为此,笔者联同广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侯立新、广安市作协主席邱秋、广安著名考古专家刘敏等,深入实地走访搜集,并整理成篇,后期还加上一些推理和思考,形成《四川广安朱元璋现象调查与研究》系列文章,共计6万余字,并配上相关内容图片。

通过现场调查与史料研究,我们基本揭开了朱元璋掩藏的千古谜案:他并非汉人,而是蒙古钦察人,其祖上还是元朝显赫之极的宰相家族;元朝末年,朱元璋祖上一族因宫斗惨败,其分布各地的族人被迫隐姓埋名,四处逃散……

【之21】蒙古玉里伯牙吾氏考辨——兼说朱元璋父母为何入川

玉里伯牙吾氏属蒙古钦察部,族人被封王封相

从上期《朱元璋为元朝王室后裔》一文可知,凡家谱里有“原本元朝宰相家”之类的认祖诗的,该族均为蒙古玉里伯牙吾氏家族,其所指认的共同先祖为不花帖木兒。

不花帖木兒,系燕帖木兒叔父,均属玉里伯牙吾氏家族。《元史·土土哈传》记载,土土哈先祖本是武平北折连川按答罕山部族,自其先祖曲出徙居玉里伯里山后,便以山为氏,号其国曰“钦察”(此地距中国三万余里)。曲出生子唆末纳,唆末纳生子亦纳思,世为钦察国王。元太宗九年(1237),元太宗派蒙哥西征钦察国,时钦察国国王亦纳思年岁已高,为避免灭族,亦纳思孙子班都察便率全族出城投降。忽必烈称帝后,班都察率百余名钦察人多次出征,因英勇善战,忽必烈经常将其陪侍左右。班都察去世后,其子土土哈承袭父职,战功更是显赫,于至元十九年(1282)授昭勇大将军、同知太仆院事,二十年(1283)改同知卫尉院事兼领群牧司,二十二年(1283)拜镇国上将军、枢密院副使,二十三年(1285)置钦察亲军卫,土土哈兼都指挥使。

至元二十六年(1287),土土哈征海都立下巨功,忽必烈更是对其大加赞赏,决定先奖赏土土哈所率领的钦察军,再奖赏蒙古军,土土哈欲推辞,说:“庆赏之典,蒙古将吏宜先之。”忽必烈则说道:“尔毋饰让,蒙古人诚居汝右,力战岂在汝右耶?”意思是说,蒙古人的地位虽高于钦察人,但论勇猛善战,却不及钦察人。

至元三十年(1291),土土哈加封龙虎卫上将军。大德元年(1297)正月,土土哈拜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同知枢密院事、钦察亲军都指挥使,同年二月去世,赠金紫光禄大夫、司空,追封延国公,后加封升王。从此,玉里伯牙吾氏一族成为蒙古王室家族,世代承袭。

土土哈共有8个儿子,其中床兀兒与不花帖木兒皆因勇猛善战而著称于史。在元朝时期,土土哈一族先后有4人担任过丞相一职,分别是:不花帖木兒任中书左丞相,床兀兒之子燕帖木兒任中书右丞相、撒敦任中书左丞相,燕帖木兒之子唐其势任中书左丞相。

《元史》所载青居都元帅钦察被隐去真名,其人正是土土哈

钦察,本是一个族群的名字,但在《元史》的记载中,曾有一段时间却专指某人,这真是奇怪了!

《元史》首次将“钦察”作为个人记载,出现于忽必烈时期的中统二年(1261)六月,并在当月记录中出现两次:“赏钦察所部将校有功者银二千五百两及币帛有差……秦蜀行省言青居山都元帅钦察等所部将校有功,诏降虎符一、金符五、银符五十七,令行省铨定职名给之。”从这里可知,此时的钦察任都元帅,驻守青居山。按《元史》,其官职全名应为“阆、蓬、广安、顺庆、夔府等路都元帅”,相当于当时派驻四川的最高长官。

朱元璋身世之谜21:玉里伯牙吾氏考辨——兼说朱元璋父母为何入川

《元史》关于钦察为青居山都元帅的记载。

《元史》又载,至元二十三年(1286)三月,立钦察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翌年五月,钦察被诏为亲军都指挥使。对比《元史·土土哈传》,答案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这个“钦察”正是土土哈本人!

朱元璋身世之谜21:玉里伯牙吾氏考辨——兼说朱元璋父母为何入川

《元史 土土哈传》载:"(至元)二十三年,置钦察亲军卫,土土哈兼都指挥使."

那么,问题就来了:朱元璋急修《元史》,竟把当时派驻四川的最高统帅、青居山都元帅的名字给隐了,同时还隐藏了土土哈在四川的所有行踪。这不正说明,朱元璋修史的目的,是想隐藏一段历史么?奇巧的是,盛传朱元璋儿时故事的今岳池县排楼、龙孔一带,距青居山(今南充市高坪区青居镇)竟不足百里之远!

宰相家族宫斗惨败,其余族人被迫逃散天涯

后至元元年(1335)六月,中书右丞相伯颜奏左丞相唐其势及其弟塔剌海谋反,便将其诛杀,同时将皇后、唐其势亲妹伯牙吾氏囚禁,不久又将伯牙吾氏毒死。从此,玉里伯牙吾氏一族一蹶不振,并面临着诛灭九族之险。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玉里伯牙吾氏族人被迫四处逃散,并纷纷改姓埋名。

如果《元史》关于元顺帝时期的事情在时间上没有记错的话,1335年,朱元璋已有7岁,若按西昌姜坡俞氏族谱所载“后至元四年(1338),铁木耳十子又携家小宗族扈从避祸而逃”,此时朱元璋刚好10岁,被迫跟随父母逃走西涯,最终进入四川。真是无巧不成书,《七修类稿》之《皇陵碑》记载,朱元璋10岁那年,跟随父母从钟离之东乡迁钟离之西乡,既而又迁太平乡之孤庄村。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朱元璋10岁那年,即后至元四年(1338),家庭或家族应该发生了什么大的变故,致使家庭被迫向西一迁再迁——这竟与西昌姜坡俞氏族谱所载“后至元四年(1338),铁木耳十子又携家小宗族扈从避祸而逃”不谋而合。

另,《明史·太祖本纪》记载:“太祖,讳元章,字国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四州。”这里似乎也透露了一点信息:先世与句容有关。而在元朝,玉里伯牙吾氏一族,从床兀兒开始,世代有人被封为句容郡王。

朱元璋父母逃难入川,有两大原因

岳池盛传朱元璋儿时的故事,且说其父母是从安徽方向而来,并有作者前面所写系列文章举证,这足以证明,朱元璋是真的随父母来到了岳池。其父母之所以来到这里,想必与其先祖钦察(土土哈)有关。

钦察(土土哈)作为当时派驻四川的最高长官,在南充青居山驻守前后达4年之久,作为其后人,来这方避难,应该是比较安全的。更何况,钦察军的官职也多为世袭,即便土土哈离开了四川,这里留守元军也应该是钦察军,而且领头的也极可能是土土哈的后人。

《元史》对元顺帝时期的事,也常记得不准确。正如笔者在《四川岳池朱元璋传说搜集与考证之17:朱元璋为何急修?》一文中所的那样,写史之人无史料可考,且写史之人全是山林隐士,所写内容全靠走访(详见《白话二十四史·明史·徐一夔传》)。而且写史又急,元顺帝期间的史实仅133天就完工了。如此迅速,如此粗糙,想必我们能够大体相信其中的主要事件外,其他真还要打个问号,甚至有时连主要事件也未必准确。

下面试举一例,《元史》所载徐寿辉和韩林儿称帝的事:徐寿辉称帝是至正十一年(1351)十一月,国号天完;韩林儿称帝是至正十五年(1355)二月,国号宋。而上世纪80年代重庆出土的大夏国国主明玉珍墓碑《大夏太祖钦文昭武皇帝玄宫碑》则记载:“元末天下大乱,英雄崛起,生民无所依赖。岁庚寅,淮人立徐主称皇帝于蕲阳,颁万寿历,建元治平,国号宋。明年,太祖杖剑从之,战功懋甚,越八年,官至奉国上将军都元帅。天启三年二月,宋主命平西。时西土劲敌暴横,群生涂炭。太祖既入蜀,军律严整,所至不独用武,惟以拯救为尚。”

碑记所载“徐主”和“宋主”,即徐寿辉,“太祖”,即大夏国国主明玉珍。但从碑记的内容看,徐寿辉建国的国号为宋,并非《元史》所载“天完”。也就是说,无论是徐寿辉称帝,还是韩林儿称帝,国号均定为宋,这明显可以看出,元末农民起义四起,都有一个共同目的:反元复宋,恢复汉人统治。

《元史》将徐寿辉称帝所立国号“宋”竟写成了“天完”,是无意之错,还是有意为之,我们不得而知。但以此可以看出,朱元璋请诸多山林隐士修《元史》,所涉及元末的一些重大事件及所发生时间,有时也得打个问号,如燕帖木兒一族被伯颜势力大加铲除之事,其始发时间,会不会更早一些呢?因为,上一期已考证,朱元璋一族和西南其他写有“原本元朝宰相家”的各姓氏是同宗同祖,朱元璋父母应该就是伯颜势力铲除燕帖木兒一族在朝中势力后,开始逃难西涯,进而进入四川岳池的。岳池县的朱元璋传说,多传朱元璋父母逃难于此而生下朱元璋,鲜闻其父母带着年幼的朱元璋进入岳池的。如果岳池传说为真,那么,元朝末年,燕帖木兒一族(玉里伯牙吾氏族)被伯颜势力大加铲除之事,就应该比《元史》所记载的后至元元年(1335)还要早7年以上。否则,朱元璋不可能在岳池出生。倒是峨眉山的传说中,说朱元璋小时候跟随母亲入川,到峨眉山找朱元璋舅舅宝昙和尚,这一说法倒更与《元史》记载相近。

无论燕帖木兒一族被伯颜势力大加铲除之事是否发生在后至元元年(1335),也无论朱元璋是否在四川岳池出生,但有一点是可信的,那就是:怕受到伯颜势力的灭族,作为玉里伯牙吾氏族人的朱元璋的父亲,被迫携妻带子,改姓埋名,逃向西涯,最终进入四川。

朱元璋父亲,贵州有传言,其进入四川之前,在贵州境内就去世了。而四川岳池也确鲜闻朱元璋父亲之事,倒是以其母亲居多。或许,朱元璋父亲真在贵州就去世了,事情就像岳池新场镇圣兴寺村所传的那样,朱元璋母亲不得不来到岳池、武胜两县的交界地带,寻找朱元璋的舅舅。

关于朱元璋的舅舅宝昙和尚,《历代帝王与峨眉山之六》一文则介绍,宝昙禅师,讳示应,江苏吴县人,俗称王,宋丞相王文穆公之后,母亲朱氏。朱元璋称帝后,宝昙奉敕住南京天界寺,洪武十一年(1378),受勅住锡峨眉山。

综上所述,朱元璋系元朝皇室家族玉里伯牙吾氏一族,自元朝左丞相伯颜大肆铲除玉里伯牙吾氏一族势力后,朱元璋父亲被迫携妻带子逃往四川东部地区,这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四川东部曾是先祖钦察(土土哈)的驻军之地,二是朱元璋的舅舅宝坛和尚也在四川,可以投亲靠友。

最后,笔者还想说明的是,按《明史·太祖本纪》,朱元璋17岁入皇觉寺,24岁投靠郭子兴参加起义。如果朱元璋10岁开始随父母西逃,17岁时,也应该置身四川了,而四川岳池县也确有皇觉寺的记载。再按岳池的传说,朱元璋是10多岁就开始跟随刘伯温、张打柴、胡大海起义了,后又在华蓥山一带被镇压,起义失败后外逃出川,这与其24岁时在濠州投靠郭子兴(明代小说《云合奇踪》记载,朱元璋投靠的是他的娘舅子郭光卿,而非郭子兴),在时间上也是不相冲突的。或许,正如岳池传说所言,朱元璋先在岳池起义,失败后逃离了岳池,而多年以后的24岁那年,又才投靠了郭子兴(或郭光卿),再次参加起义,最终登上帝王之位。

综合此前所写《四川广安朱元璋传说搜集与考证》系列文章,笔者认为,四川广安朱元璋传说所反映的主体信息是可信的,也是经得起逻辑推敲和历史考证的,这一点应该引起国内权威专家的重视。在此,笔者衷心祝愿,600多年前朱元璋精心掩藏的身世之秘能尽早得到权威发布,以还历史之本来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