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王朝的历史-召公的故事

书接上文

周康王即位后,在召公和毕公的共同辅佐下,四海清明,国富民强,人民生活安定。

召公和毕公出色的完成了周成王交代的任务,帮助年轻的周康王度过了执政初期最凶险最艰难的时刻。后来,两位顾命大臣继承了周公的遗风,不断的规劝辅佐年少的周康王,使周成王时期的清明盛世,得到了延续。


周王朝的历史-召公的故事

周召公

召公何许人也?

召公,姬姓 ,名奭(shi),西周宗室 ,文王之子,与周武王、周公旦同辈。

在牧野之战后,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手持大钺,姬奭手持小钺,左右夹辅周武王举行祭社大礼,向上天和商朝百姓宣告帝辛的罪责,

钺,不仅是一种武器更是一种礼器,与王权的神圣性有极大的关系。在西方,权力的象征是权杖,而在中国,则是钺。通过这个极为隆重的祭天仪式中的排位,可以看出召公的地位何其特殊。


周王朝的历史-召公的故事


在周朝建立之后,召公被武王封在蓟地,也就是今北京市,负责建立燕国,所以说姬奭是燕国的开国国君,但姬奭没有前往蓟地就封,而是派他的长子姬克管理蓟地 ,自己则留在都城镐京(今陕西长安)任职,继续辅佐周王室。

周武王于是将京畿(国都及其附近地区)之地召(今陕西岐山西南)封给姬奭,故称召伯、召公 或召公奭。

或许是姜子牙和周公旦的光芒太盛,人们对召公知之甚少,但事实上,召公对周朝的建立,周朝的昌盛,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巨大作用。


周王朝的历史-召公的故事

召公像

姬奭治理陕地以西地区时,政通人和,贵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深受百姓们的拥护。姬奭巡行乡里城邑,当时姬奭便在一棵棠梨树下判断案件,处理政事,上至侯伯、下到百姓都各得安置,无人失职,后人为纪念他,舍不得砍伐此树,《诗经·甘棠》中曾称颂此事。

这便是成语甘棠遗爱的典故由来,后世多以甘棠遗爱颂扬离去的地方官。

姬奭辅佐周康王,开创"四十年刑措不用"的"成康之治",为周朝打下延续八百多年的坚实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