獼猴桃、橄欖油……那些進口的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

作者 | 張晴丹


獼猴桃、橄欖油……那些進口的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

一說起獼猴桃,大家就會想到新西蘭佳沛,中國已成為新西蘭佳沛獼猴桃的最大“買主”;當談到橄欖油,許多人會選擇產自西班牙的橄欖油……隨著越來越多的進口農產品走入千家萬戶,消費者最關注的還是這些進口農產品品質到底如何,是否健康安全。

如何建立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互信體系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以下簡稱資源所)智慧農業創新團隊與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愛爾蘭沃特福德理工學院合作,從中國與歐盟食品安全管理的需求和可追溯系統的現狀出發,明確了中國與歐盟食品追溯系統的差異性。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食品科學與技術趨勢》。

獼猴桃、橄欖油……那些進口的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

該成果對中歐之間食品追溯系統互信機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也可為推進現有食品追溯系統的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提供有益借鑑。

安全互信的可追溯體系可減少貿易壁壘

曾經的“馬肉風波”讓愛爾蘭、荷蘭等歐洲國家的食品安全面臨著消費者信任危機,這種“掛牛頭賣馬肉”喪失誠信的行為並非偶然;而我國茶葉出口也曾因為標準問題屢屢受阻……隨著國際間食品貿易量的增加,圍繞食品質量和安全的貿易摩擦事件也不斷髮生。

食品安全問題已成為重要的全球性問題,這些跨國農產品的質量、品質和安全如何得到保障?它們真實可靠的“身份”信息如何快捷地被消費者獲知?

獼猴桃、橄欖油……那些進口的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

追溯系統已成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錢建平供圖

“追溯系統是食品質量安全保障的有效手段,從為應對瘋牛病被引入至今已有近30年時間。”論文第一作者、資源所研究員錢建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表示。

近年來,不同國家和地區根據自身的食品質量安全監管需求和食品供應鏈特點,構建和應用了獨立的食品追溯系統。歐盟、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及地區相繼建立了針對牛肉、果品、水產品等的追溯系統。

“我國追溯系統的研究和應用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較快。”錢建平介紹。

在錢建平看來,基於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互信體系的建立十分重要,可以減少貿易壁壘,讓好的農產品出口到有需要的國家,對打造企業品牌、擴大產品影響力、增加產品附加值、減少貿易摩擦等都有好處。

知己知彼有助於互信機制建立

“各國和地區之間的追溯系統建設標準和體系都存在差異,隨著中國和歐盟的食品貿易不斷增加,更需要分析差異和特點,知己知彼才能有助於追溯系統互信機制的建立。”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資源所研究員吳文斌告訴《中國科學報》。


獼猴桃、橄欖油……那些進口的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

追溯系統經歷階段 錢建平供圖

該團隊以政府、公司和消費者協同角度為切入點,對中國和歐盟食品追溯系統進行了系統對比。結果發現,中歐食品追溯系統都經歷了從系統1.0到系統3.0的發展歷程。

錢建平介紹,追溯系統1.0大約是在20世紀90年代~2007年左右,這個時期以信息記錄為主,不管是紙質記錄還是電子記錄,更多是一種簡單的、單環節的信息記錄系統。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及其在追溯系統中的應用成為1.0和2.0階段的分水嶺,該技術的發展為實現數據、信息快速感知提供重要的基礎,可以有條件地進行一些數據的交換和集成。

值得一提的是,從2016年至今的追溯系統3.0,其與2.0的分水嶺是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能夠真正對質量安全和品質保障起到重要依託作用。

關鍵在於差異性和獨特性

不過,吳文斌強調,要建立中歐之間的可追溯食品安全互信體系並不容易,關鍵是要明確中歐食品追溯系統發展和應用的差異性和獨特性。“除了上述相似性外,中國與歐盟的食品追溯系統在食品安全監管與追溯法律法規、數字化追溯技術與應用、消費者的追溯意願等方面都存在顯著差異,具有各自特點。”

錢建平指出,在食品安全監管與追溯法律法規方面,我國更多地採取分散的管理方式。不過近年來,隨著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進一步理順,管理方式正向集中化轉變。在不同的法律法規層次上延續性和銜接性不強,“我國與農產品和食品安全密切相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都對食品安全和追溯有明確約定,但兩者的有效銜接還不夠”。錢建平說。

而從歐盟來看,歐盟層面有基本的食品安全法律法案,歐盟成員國各自在實施的時候有不同標準和細則,儘管也存在一些分散管理,但相對比較集中,而且更注重食品安全的風險評估。

我國追溯系統技術研究基本與國外保持同步,並形成了以政府為主導的外部追溯和以企業為主導的內部追溯等應用模式。而在歐盟,不同國家之間追溯系統應用的壁壘相對較弱,第三方機構在追溯系統運行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追溯系統能不能運行起來,還需要得到消費者充分認可。而不同國家、產品之間,消費者對於追溯也有一些不同看法。錢建平舉例說:“比如直接食用的產品,尤其是一些可能帶有食源性疾病的產品(如肉類),從文獻分析來看,消費者認為這個追溯更有必要。而對於蔬菜,尤其從歐盟來看,其追溯的緊迫性就沒有肉類那麼強。”

“當前,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有助於提高食品全供應鏈的追溯力度,促進中歐可信追溯平臺的構建,促進中歐之間食品貿易的健康良性發展。”錢建平說。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0.03.0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