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聖賢”,家中權威的家長做錯事,到底該不該向孩子道歉?

文|蛋黃育兒

誰家沒有能幾個倒黴孩子呢?孩子總是因為過錯而被家長指責,那家長有沒有犯錯的時候呢?當家長犯了錯,是否會跟自己的孩子道歉,或者應該說該不該道歉呢?

有些父母則認為,孩子是我生的,我就有掌控他的權力,他犯錯我必須管。,我犯不犯錯與他無關,即使我犯錯也是為了他好,這類父母比較專斷霸道。有些父母則認為,即使是父母也有犯錯的時候,犯錯了就應該及時道歉,能給孩子樹立知錯就改的榜樣。一千個人心中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麼父母究竟應不應該道歉呢?

答案很顯然,還是是第一次當孩子他會犯錯,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我們又怎麼能保證自己的每一件事都做得對呢?允許孩子犯錯,允許自己犯錯,並且學會道歉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教育至關重要。


“人非聖賢”,家中權威的家長做錯事,到底該不該向孩子道歉?

父母的道歉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

家長道歉,對於孩子來說是一個產生兩面性的影響,對於家長道歉意識應用得當會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應用不當則會產生負面消極影響。

家長學會道歉,容易會使孩子知道自己變得更加知錯能改,家長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鏡子,鳳做的好與壞,孩子都會跟著學。家長學會道歉,容易讓孩子不會對父母心存偏見,認為父母是獨斷專行的人,能使孩子從小養成民主平等的好習慣。在學習,生活各個方面不會欺壓同學,並且能更好與同學和平友好相處,能從小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在心理學上來講,這樣的孩子更容易養成場獨立性人格,任何事情有自己明確的判斷不會受到其他人的干擾,不會因為任何外在的原因而放棄自己認為正確的存在。

“人非聖賢”,家中權威的家長做錯事,到底該不該向孩子道歉?

但是如果父母道歉這件事情處理不好,那麼孩子就很有可能養成比父母更加專斷男橫的性性格。在小孩子眼中,父母是他們心目中最厲害的人。如果父母向孩子道歉,卻沒有進行正確的引導,父母這麼厲害的人都要向自己道歉,那麼自己就是比父母還厲害的人。這樣的孩子越演越烈,在學校會變得不服管教,最終只有可能發生後獵的後果。但是就目前的調查看來,只有極少極少的孩子會變成這樣,因為大部分家家庭的家長並不會道歉。

“人非聖賢”,家中權威的家長做錯事,到底該不該向孩子道歉?

父母不輕易道歉背後的原因

第一:家長愛面子

其實家長都是愛面子的,尤其是在自己孩子面前,更下不來自己的面子,就更別說道歉了。家長可能會有的想法是,我是他養的,我還得給他道歉,這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這裡家長在發生需要給孩子道歉的事情做後,可能支支吾吾就把事情給遮掩過去了。但是,其實孩子從小擁有最正確的對錯觀,在他們還沒有多接觸這個社會的時候就簡單的認為對就是對,錯就是錯。從小沒有家長給孩子道歉的這個意識,那麼孩子極有可能就會認為,類似於這樣的事情是正確的,將來這一類似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也不會進行道歉。在學校難免磕磕碰碰,那麼就會導致孩子與同學相處不融洽。若是在職場上發生類似的事情,那麼就會發生和同事相處不和,和同事相處不好,會致使極難在一個企業中獲取成功。

須知,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人非聖賢”,家中權威的家長做錯事,到底該不該向孩子道歉?

第二:缺乏溝通

父母到現在障礙還有一個很有可能的原因就是缺乏跟孩子溝通。隨著孩子越長越大,再再也不是那個你用一根棒棒糖就能哄得住的幼兒。沒有,從小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突然間就要跟孩子道歉,對於父母來說,實在也是難以說出口的,所以請家長不要因為工作忙而忽略了孩子,忽略了跟孩子的溝通。

第三:父母從來沒有意識到需要跟孩子道歉

要是父母從來沒有意識到需要跟孩子道歉,那麼自然就不會存在道歉這一回事。也許父母會滿心歡喜的認為自己所做的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所做的以前都沒有錯。但是也有可能在你所認為都是為了他好的事情上往往傷害了孩子,這就是做錯了。不要總是試圖給孩子天下你所認為為他好的東西。

還有就是要是父母實在不想道歉,也請你不要用交易來換回孩子對你的依賴。我曾見過有一個媽媽在情急之下打了孩子,但事後又非常後悔,但他沒有采取道歉的方式,而是給孩子買一套非常昂貴的玩具,來讓孩子忘記,今天他打了孩子這個事情。這樣的方法也許一時科學,但是長此以往,孩子會變成這樣了呢?所以,這個方法往往是更不可取。

“人非聖賢”,家中權威的家長做錯事,到底該不該向孩子道歉?

父母道歉一事兒不值得大驚小怪

在《家有兒女》當中,劉星就是一個經常惹禍闖禍的猴孩子,以至於家裡面一發生了什麼事情,劉梅首先就會懷疑是劉星的。但偶爾也會有不是劉星乾的事,在你心當中,劉梅,劉梅,劉星又闖禍了,回家開口就罵劉星,沒有留任何讓劉星反駁的機會。但後來才知道,不是流行乾的事情後,她也能馬上調整心態,跟劉星道歉。為了正家風,表明知自己認錯的態度,一鍋香辣蟹湯,說喝就喝,當然最後沒喝成,因為在前一天晚上就被夏東海倒掉了。但是劉梅肯跟孩子道歉的態度是乾脆利落的,不拖拖拉拉,支支吾吾。

說這麼一個事,就想告訴各位家長,其實道歉並不是多大的事,沒必要因為面子什麼的而不道歉,在孩子眼中,家長犯了錯,不道歉才是大事。孩子的世界很單純,只有父母道了歉,孩子才這樣的行為是錯的。沒有哪個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是非不辯的吧。

有一個很久遠的故事,孩子第一次偷回一隻雞蛋,他的母親沒有及時告訴孩子,他這是錯誤的行為,那麼這時應該是誰錯了?這個孩子長大後終於因為偷東西被送上了斷頭臺,母親在一旁哭泣,孩子提出要求說要跟媽媽最後一句話,結果等媽媽走過去,他一把咬下媽媽的耳朵。並且開始大聲的呵斥母親。“你如果在我第一次偷回一顆雞蛋的時候,訓斥我一頓,我今天就不會走上這樣一條道路。”我忘了母親最後如何了,但是孩子最後說的沒有錯,從第一次開始這個母親就錯得離譜,所以導致孩子走上了這樣一條是非不分的道路。

父母做錯了不道歉,其實就跟故事中的媽媽一樣是在縱容孩子,引導孩子走向錯誤的方向。

其實道歉並不是難事兒,只是在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即使是跟自己的孩子道歉也不是一件有多不可行的事情。

“人非聖賢”,家中權威的家長做錯事,到底該不該向孩子道歉?

須知,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過而不改,是為過也。讓孩子以我們為鏡子看到的是我們能夠知錯能改,勇於承擔的責任感,而不是一個逃避責任的膽小鬼。

你向孩子道過歉麼?在對孩子道歉這件事上你有什麼獨特的見解?歡迎家長們評論留言!

關注 ,育兒路上我們與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