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在賣產品,還是在賣“身”?這客戶太難搞

小時候學過扁鵲見蔡桓公這篇文章,最近又看到一篇關於扁鵲的文章: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扁鵲答:“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才無法傳出去。但他的醫術卻是最高的”

因此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預防問題的發生,儘早解除疑慮。

我們是在賣產品,還是在賣“身”?這客戶太難搞


這周雙休,難得清閒,沒有工作,於是和同事前往XX匯晃一圈,順便更新下電腦硬件。

與往常一樣,與老闆溝通好後,因為更換硬盤要1個半小時,所以我和同事就去了樓下的咖啡店,點了常喝的飲品,悠閒地打開手機,刷任務了。。。。。。

就在我們埋頭苦刷任務時,突然從我的右方傳來了,男性咆哮聲!第一反應,肯定吵架了,身為中國人的我,自然具備了愛看熱鬧的這一優良美德,於是,條件反射做出來第二反應,把手機扔給同事,看熱鬧去。

我們是在賣產品,還是在賣“身”?這客戶太難搞

事發地與我所在地有段距離,在我慢慢靠近的途中,爭吵愈發激烈,夾雜著男聲女聲,男性聲音飽滿洪亮,看來是消費者,同時不停地伴隨著尖銳的女性聲音,看來主吵是男性。

待我靠近時,吵架中心圍繞著數男數女,勸架人士也早已入場。觀看席最佳位置已被佔領。

此時正吵著最激烈的時候,不妨礙我觀看。

觀摩了5分鐘,通過爭吵聲,大致瞭解了前因後果。

顧客應該是一對夫婦(一男一女,有點年紀,我猜是夫婦),一週前在此國內電腦大品牌店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估計用了沒幾天,開不了機了,所以此次前來找店鋪查明原因。

正常流程麼,店裡肯定會先說,幫您電腦看看(這個沒看到,猜的)。

這麼不巧,接待的是店長,一位身材消瘦的女店長。

不知怎麼了,言語不和,就爭吵起來了。

我們是在賣產品,還是在賣“身”?這客戶太難搞

顧客大罵此品牌店,說不良商家,店員沒素質,今天不幫我解決,下午別想做生意。女店長又衝出來了(其實一開始我們不不知道她是店長,旁邊勸架的卻不停地在說她是店長,她是店長......),手指著顧客就說:就罵你了,SB,怕你啊......顧客夫婦,立馬又衝上去對店長大聲喊叫:其實到底說了啥,也聽不太清楚了,因為,勸架人越來越多......慢慢地,被帶到了其他處。

我們是在賣產品,還是在賣“身”?這客戶太難搞

結局如何,應該是解決了,這對夫婦應該得到了滿意的答覆,而這位女店長的命運,不好說了。

我們是在賣產品,還是在賣“身”?這客戶太難搞

作為顧客,因為電腦的問題,帶著情緒前來,目的一定是希望幫忙解決問題。

作為商家,不但沒有站在顧客角度理解顧客的情緒,幫助顧客解決問題,而是一味地爭辯,只是為了撇清自己的責任。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引來更激烈的爭吵。何必呢,不會有人同情商家的。

我們是在賣產品,還是在賣“身”?這客戶太難搞

讓我們來看一個滿意度方程式:

我們是在賣產品,還是在賣“身”?這客戶太難搞

1.如果事後感知遠低於事前期望,顧客會怎樣?

2.如果等於呢?

3.如果事後感知高於事前期望呢?

有些人會說,要麼擴大分子,要麼縮小分母。在今天的競爭環境下,事前期望容易控制嗎?不容易

如果在客戶購買前,給客戶的期望太低的話,那麼客戶就不會選你這家,他們會去其它地方。如果太高呢,又會由於不可預測的風險帶來投訴抱怨。所以,這個時候就考驗我們在什麼時候,說什麼話,怎麼說了。

所以,我始終認為,我們不僅是在賣產品,也是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

我們是在賣產品,還是在賣“身”?這客戶太難搞


我是做視頻剪輯的,首先我要感謝我的客戶大爺們,感謝他們多年來的支持與信任,讓我在這個廝殺激烈的圈子裡存活至今。

視頻剪輯的優秀人才多如牛毛,我們也只是其中不怎麼起眼的一份子。

客戶願與我們保持長期的合作關係,並不是因為我們片子多牛B,更多地是對我們的信任。有時候,因為一些不可描述的客觀原因,不是每次都能順利地,如預期地滿足客戶。但我們從不找藉口,只是竭盡全力達成客戶預期效果,甚至更好。因為,我們知道要得到一個客戶的信任,有多難。

我們不希望只是視頻提供者,更希望成為他們可靠的夥伴。

我是同謀幫幫主,歡迎關注,讓我們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