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請先在原件上找原因

【智】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文】

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時,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卻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

【習】

《後漢書》裡有言:“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大意是:用自身行動教育人,別人就服從;用語言來教育人,別人就會爭辯是非。

其意思和今天分享的這句話可謂異曲同工,都適用於家庭教育和企業管理當中。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請先在原件上找原因

在家庭教育中,言傳身教都很重要,但相對來說,身教往往比言傳更重要,即父母(或其他監護孩子的角色)的行為更能影響子女的行為。相對而言,父母的行為端正,子女的行為就會端正,反之亦然。

在父母抱怨孩子如何不聽話時,父母應該首先反思的是自己,反思自己是“以言教”還是“以身教”?是否做好了以身作則的榜樣?還是從來都是隻要求孩子而不要求自己?

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當複印件出了問題時,多半是因為原件出了問題。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請先在原件上找原因

父母整天都是用大喊大叫的方式命令孩子,可卻希望孩子平時和自己說話時保持尊重、心平氣和,孩子會怎麼想呢?

父母整天打麻將,從不讀書學習,卻不斷要求子女要多看書,其力度就會小很多。相反,父母經常都與書本打交道,子女也會對書本感興趣。

父母整天煲劇、刷抖音、看直播或玩遊戲,卻要求子女認真學習,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那個被要求的子女會有怎樣的感受?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請先在原件上找原因

子女表面上也許會順從,因為他沒有反抗的資本,但隨著他漸漸長大,就會開始反抗這種獨裁式的掌控,乃至他也想和父母一樣天天泡在手機裡,或希望自己也能像父母那樣去要求他人。

子女潛意識當中有一句小時候可能沒敢說出來的話,那便是:你自己都這樣,為什麼要求我不能這樣?這也是子女到青春期容易叛逆的一大原因。他們渴望自由,渴望沒有那麼多管束。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請先在原件上找原因

在企業管理中,當管理者行為端正,帶頭遵守公司制度和規定時,下屬便會自覺遵守。反之,如果管理者自身行為不端正卻要求下屬檢點自己的行為,或自己帶頭違反公司制度而期望下屬嚴格遵守,結果便會是:雖令不從。

是故,無論在家裡,還是在公司,當要求別人如何時,請先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已經做到。當別人不聽從你時,請先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複印件,複印件出了問題,請先在原件上找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