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领法军打赢一次大战的法军三帅:霞飞、福煦、贝当


率领法军打赢一次大战的法军三帅:霞飞、福煦、贝当

霞飞

率领法军打赢一战的法军三大将帅是:霞飞、福煦、贝当,其他名将还有加利埃尼、尼维勒等。

约瑟夫·雅克·霞飞,1852到1931,活了七十九岁,法军元帅、著名军事家。

霞飞生于法国南部鲁西永的一个皮匠家庭,大学就读于巴黎综合理工学院,1870年,由巴黎理工投笔从戎,作为一名工兵少尉,参加普法战争;1876年,升任营长,相继参加征服印度支那和塞内加尔的战争;1901年,返回巴黎,晋升旅长;1905年,晋升师长;1908年,晋升军长;1911,晋升法军总参谋长。


率领法军打赢一次大战的法军三帅:霞飞、福煦、贝当

鲁西永大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霞飞被任命为法军总司令。德军执行“施利芬-毛奇二世计划”,从法军设防薄弱的方向攻入,企图重演普法战争迅速击溃法国的一幕,一开始,霞飞在边境交战中接连失利,但是,接下来,霞飞指挥法军,在马恩河会战中成功阻止了德军的进攻,粉碎了德军以“速战速决”为基础的“施利芬-毛奇二世”计划,将德军拖入持久的阵地战,保卫了巴黎,取得了巨大胜利,德军被迫陷于两线作战,自此之后,霞飞名声大震,被法国人尊称为“老爹”。

之后在1916年的凡尔登会战中,霞飞作为总指挥,指挥法军,挡住了德军的猛攻,使得德军拿下凡尔登、从南线包抄巴黎的计划彻底破产,但因法军伤亡重大,这一年12月,他被免去总司令职务,改任法国政府军事顾问,同月晋升法军元帅,此后,法英混血的后起之秀尼维勒,在英国支持下,接任法军总司令。战后,1918年12月,霞飞被选为法兰西学会院士。1922年,任法国国防委员会主席。1931年1月,在巴黎去世。

霞飞性格稳重,沉默寡言,极其坚韧。他为人固执,但作战英勇。

他习惯早睡晚起,即使战事危急,副官和卫兵也从来不敢叫醒他,加上其傲慢和保守的行事风格,令当时法军不少年轻军官对其颇有微词,然而其战略眼光和独到的战略判断力,丝毫没有受到其懒散生活习惯的影响。他著有《战争准备与战役实施》和《霞飞元帅回忆录》等著作。

一战结束后,上海法租界的主干道,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霞飞路,现在称为淮海中路。


率领法军打赢一次大战的法军三帅:霞飞、福煦、贝当

霞飞路

费尔南·福煦,1851到1929年,与霞飞几乎同龄,活了七十八岁,法国陆军统帅。父亲为拿破仑·福煦。


率领法军打赢一次大战的法军三帅:霞飞、福煦、贝当

福煦

福煦于普法战争时被征召入伍;1881年晋升少校,在参谋部任参谋;1887年毕业于法国高等军事学院;1895年在高等军事学院读研究生;1896到1900,任高等军事学院教师;1900年晋升中校;1908到1911,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11年晋升中将,调任师长;次年升任军长。

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福煦率部队,协助霞飞将军赢得马恩河会战胜利。之后,历任法军第九集团军司令、“北方”集团军群司令、法军总参谋长。在凡尔登会战法军抵挡德军进攻的同时,他率领另一部法军,发动索姆河会战,进攻德军。战争后期,任协约国联军总司令,对协约国最终战胜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有重大贡献。1918年7至8月间,指挥协约国联军分别发动攻势,对德军鲁登道夫部队予以沉重打击。8月6日,获法军元帅军衔。同年11月11日,代表协约国,与德国代表在贡比涅森林的雷道车站火车上,签订一次世界大战的停战协定。

1919年起,任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他著有《作战原则》等军事著作。

对于《凡尔赛条约》没有彻底瓦解德国,福煦非常不满,认为条约的签订并不是和平,而仅仅是二十年的休战,他的预言非常准确。

为纪念福煦在一战中的战功,法国海军克雷蒙索级航空母舰的二号舰被命名为“福煦号”,巴黎有福煦大道,上海法租界的主干道之一命名为福煦路,现称为延安中路,天津法租界主干道命名为福煦将军路,现称为滨江道。


率领法军打赢一次大战的法军三帅:霞飞、福煦、贝当

滨江道

奥利·弗利浦·贝当,1856年1951,比霞飞和福煦小几岁,但活得最久,活了九十五岁,法国陆军元帅、政治家,也是法国维希政府的总统。


率领法军打赢一次大战的法军三帅:霞飞、福煦、贝当

贝当

在一战时,贝当作为霞飞的部将,在凡尔登会战中表现出色,后期,接替尼维勒担任法军总司令,率领法军与德国对战,有民族英雄之誉。1918年升任法军元帅。然而,二战中,向入侵法国的纳粹德国投降,至今在法国仍被视为叛国者,被逮捕,经特赦改为终身监禁。

贝当是一个天主教农民之子,在1876年加入法国陆军,因为在军中无背景,升迁很慢,一战前,他是一位普通的法军上校,并且正准备退役。

1914年战争开始后,他投身战斗,升为旅长,但仍是上校军衔,后来升为师长,军衔才得以升级,10月升任军长,1915年7月升为集团军司令,在1916年的凡尔登会战中,他负责具体指挥,率领法军击退德军进攻,被称为“凡尔登的救星”。1917年,贝当升任法军总司令,拯救了因尼维勒攻势惨败而崩溃的法军士气。他经常到前线聆听士兵的意见,致力改善军队的福利。1918年11月,以中将军衔升级为法军元帅。

贝当在一战后期,提出了:“要钢铁,不要鲜血”的口号,以坦克大炮,取代了过去法军白白送命的进攻方式,稳定了军心,平息了兵变。

战后,贝当在1929年福煦元帅逝世后,继其位出任法兰西学术院院士。1934年,进入内阁,任国防部长一职。

1940年5月,纳粹德国闪击西欧,法、比、荷诸国均被击败,英法联军被围敦克尔克,法国全国人心士气崩溃。执政的法国左翼政府达拉第、雷诺等人召回正在西班牙度假的贝当元帅,并推举其为法国总理,企图依靠贝当在一战建立的威望,挽救法国失败的命运,万一失败,也可推卸责任。

6月,贝当奉命组阁,随即请求西班牙政府充当法国与德国谈判的中间人。次日,贝当下令法军停火,6月22日,法德停战协定在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法德“停战车厢”正式签字,此时的法国成了战败国,被迫接受苛刻屈辱的停战条件:1、法国被分割,包括巴黎在内的3/5的国土,主要是北方工业区,归德军占领,占领军的费用由法国负担,南部和西部,主要是农业区,归法国政府治理;2、法国的陆军、空军,裁到10万人;3、最重要的是,维希法国必须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领域作为德国的附属国。

想想也可悲,在历史上,特别是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期,德意志各国,在法国面前,只有被按在地下摩擦的份儿,没想到法国的不肖子孙,竟然沦落至此。

7月,贝当政府迁到维希,贝当出任总统兼总理,拥有召开国民议会、制定行政立法、指挥军队、任命或撤换部长等诸多权力。

实际上,法国一分为三:德占区,维希法国,戴高乐领导的自由法国。


率领法军打赢一次大战的法军三帅:霞飞、福煦、贝当

在非洲,自由法国与维希法国对峙

1944年,贝当等人被德军从维希带到德国软禁起来,德军占领法国南部。

1945年4月,贝当被盟军押回法国接受叛国罪审讯,在审理中,贝当拒绝承认法庭的合法性,曾在贝当手下服役的戴高乐亦对此次审判提出批评。实际上,如果不是美军出兵击败德军,很难说二战中贝当的决定是对还是错。

戴高乐在战后出任法国总统,贝当获戴高乐以年老与一次世界大战战功为理由减刑至终身监禁,其所有职务、头衔与军衔,则均遭褫夺,贝当被囚禁在大西洋中的法属利勒迪厄岛,直到1951年去世。

夏勒·德·高勒,又译为戴高乐,1890到1970,后起之秀,比贝当等人小三四十岁,二战中,领导非洲的自由法国,对抗维希法国,战后短暂出任临时总统,后由于左派政党反对他要求加强总统权力的宪法被迫辞职。1958年,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出任首任总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