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現在出現了一種“新型啃老”現象,就是指有孩子的家長們為了能夠專心工作,掙錢養家,會認為把自己的孩子交給老人照顧是理所當然的。

這種“新型啃老”的出現,一方面建立在老年人疼惜後輩,愛子心切的基礎上,一方面也有著社會壓力所造成的壓迫。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我們新時代女性,早就擺脫了相夫教子的模式,更多人反而都是職場女強人。但也正因如此,我們很多媽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平衡工作和帶娃。為了省心省錢省力,婆婆和媽媽成了我們發出求救信號的對象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今天剛剛聽同事抱怨自己的媽媽,我上前詢問緣由。原來,這兩年因為工作忙,婆婆身體也不好,所以孩子一直是讓孩子姥姥看護。但是今早,老太太也不知道怎麼了,突然就收拾行李,表示回老家,不想幫忙帶孩子了。

同事格外抱怨的原因是因為老太太臨走的時候,撂下一句:“我寧願給兒子帶孩子,也不想給閨女帶”!於是同事一早來到公司就愁眉苦臉,說到激動的地方開始抽泣。她說沒想到老一輩重男輕女的思想這麼嚴重,自己是她親生女兒啊。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我察覺到不對,如果老太太真的是因為重男輕女,又怎麼可能這兩年都心甘情願的付出呢?於是我繼續詢問了同事出事前的細節,最後才找到了原因。

其實是因為同事說自己母親做的飯營養度不夠,對孩子成長不好。昨晚,因為孩子在和姥姥一塊玩耍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同事反應過度的上去說了媽媽兩句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在同事眼裡,這都是小事,但仔細想想這明明是大事情。父母幫我們帶孩子已經是不辭辛勞,不要報酬的。而且,老話說的好“隔代親”,所以也不用擔心老人會真的對孩子不好。

就是這樣每天不變的辛苦付出,最後卻換來了自己女兒的不斷挑剔和埋怨,如果我是這位姥姥,我也會選擇直接回老家,安度晚年。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我們回想一下,這種現象幾乎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時候,即使婆婆做的不對,為了家庭和諧,為了婆媳關係,都會選擇好聲好氣的說話,講道理。

但是一到了自己親媽這邊,我們自己就彷彿變回了那個不講理的小孩子,有什麼不順心的事情,脾氣也會意識不到的發在媽媽身上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在這兒,我要先對自己的母親說一聲:“對不起,傷害到您了。謝謝,辛苦您了!”

我們都是成年人了,應該懂得父母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本身咱們的父母把我們養育長大已經是盡完義務了。

明明到了應該安度晚年的年紀,卻因為心疼擔心咱們,重出江湖,花費時間幫助我們來帶孩子。縱使會有做的不對的地方,會有老一輩的思想觀念,但我們也不應該挑三揀四,態度不好。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父母幫忙帶娃,我們應該做到這幾點

一、感恩父母,將心比心

我們在不認同父母很多的育兒觀念時,也要學會換位思考。因為在父母眼裡,這樣的教育就能生養出我們這麼好的人,有實際例子擺在眼前,不能短時間內強行他們改變。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假設我們退休了,明明可以好好休息了,但還要帶孩子,並且還會被嫌棄,我們能夠忍受嗎?學會將心比心,學會體諒父母,要時刻懷揣一顆感恩的心

二、控制情緒,少發脾氣

能夠理解工作上會讓你承受多少委屈,生活上會給你帶來多少壓力,家庭上又會給你多少難題。

但不能認可你把這些委屈,怨氣發洩到自己父母的身上。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我們曾經也都是“報喜不報憂”的,現在怎麼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要一股腦的發洩到父母身上了呢?

多看看這個家因為他們的辛苦維持,而變的更好的地方,這樣你會覺得自己的脾氣真的不應該,家庭也能和睦愉快。

三、幫父母更新教育觀念

很多時候,我們和父母之間的矛盾在於育兒觀念的不同。父母無法理解現在社會的新思想理論,我們也不能接受以前的老方法。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在這個時候,不要嫌棄以前的方法老土,別忘記,自己就是這麼背=被養大的。應該主動的幫助父母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和他們進行有效溝通,幫助他們更快的融入這個時代。

四、自己的責任自己扛

本身教育孩子的責任和義務就是在我們身上,與其總是嫌棄老人的帶娃觀念,不如我們自己承擔起自己的養娃責任。

不管我們工作多麼忙,一定也有時間來陪伴孩子的,那就把這些時間利用起來!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以上這些我們不要認為是在單純的改正自己的錯誤,要明白在我們身體力行的過程中,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孩子的意識和思想。這就是說為什麼“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有責任為孩子樹立榜樣,做到以身作則。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除了父母的言行舉止能夠影響孩子,我們也應該利用起來他們經常看的繪本,漸漸給他們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好的情緒管理。當孩子把自己作為主人公代入繪本場景時,就能從中學到自己應該你做的事,不能做的事,就會明是非、懂規矩,即使我們不在家,也不會因為老人的溺愛而迷失方向。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3——6歲是孩子閱讀敏感期,這時間段就應該牢牢抓住,我們家果果現在就處於這個時期內,所以對於繪本我非常捨得花錢下功夫。

前幾天我又剛剛入手了一套新的繪本《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果果也非常的喜歡,我個人也對這套繪本滿意度很高,所以就一起分享給朋友們。這套繪本是雙語繪本,兼具了孩子情商和性格的培養,為孩子樹立自信。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系列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從小養成好習慣》、《記住媽媽的話》、《媽媽,有話好好說》、《輕易不認輸》、《我不怕天黑》、《我不再生氣》、《我們一起來分享》、《我是幼兒園小主人》、《我也能做到》、《我長大了》。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涵蓋了孩子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諸多問題,幫助孩子克服負面情緒,擁有樂觀的心態和獨立自主的品格,也幫助他們激發自信心和感恩的心,能夠勇敢說“不”,也能謙虛說“謝謝”。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全套一共10冊,總價49.9元,平均每冊算下來也就4.99元。如果一定要用價錢來衡量精神財富,那一定是不對等的。

“我就是給兒子帶娃也不給女兒帶”,姥姥的這句話,家長應該反思

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夠成為更好的人,遠遠的都超越我們本身,如此,我們作為家長也應該共勉之,有好的東西就拿出來共同討論分享!

感興趣的家長點擊下方商卡鏈接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