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他远渡重洋,带领91名同胞出国垦荒,如今海外多个中国城

100年前他远渡重洋,带领91名同胞出国垦荒,如今海外多个中国城

岁月回眸,悠悠百年。就在中国,有无数的仁人志士,他们怀着一颗热忱的心,不忍心看到,国家贫穷,民不聊生,被外敌欺凌,却无还手之力。

他们为救国家危亡。不惧生死,谋划变法,勇于革命。有的甚至为同胞兄弟谋求新的出路,毅然远渡重洋。正是他们这些人,为了摘掉头顶上弱者的帽子而奋斗;是他们在国家危难之时,勇于挺身而出,救国于危难;是他们为中国的光明指明了方向。

他们前赴后继,慷慨悲歌,用自己的生命,谱写着光辉的历史。其中,黄乃裳就是近代史上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卓越的人物。

黄乃裳,号慕华,晚号退庵居士。他是福建福州市闽清县六都湖峰(今坂东镇湖头村)人,是基督徒。是中国清末民初的华侨领袖、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黄乃裳在基督教美以美会服务多年,参与过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运动以及后来建立中华民国的辛亥革命,是清末民初重要的革命家。他同时也是著名的华侨领袖

,100年前他远渡重洋,带领91名同胞出国垦荒,如今海外多个中国城,诗巫的福州族群繁衍至今。

100年前他远渡重洋,带领91名同胞出国垦荒,如今海外多个中国城

刻苦学习,泽惠民众。

黄乃裳家中世代务农。农闲之时,他的父亲以木工手艺,挣钱贴补家用。即使如此,仍然贫困不堪。为了帮助父亲养家,少年时就下田耕作。

家境的贫寒,使他早早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也让他早早的看清了社会的凄惨。特别是当时外敌入侵,广大的老百姓流连失所,无家可归。这些惨痛景象,深深地刺激着黄乃裳的幼小心灵。他立志报国,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他的少年时代就是在半耕半读中度过。

少年时,黄乃裳思想比较开放,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十七岁的时候,与来闽清传教的基督教美以美会的牧师研讨教理。

通过他对基督教的认知和教义的学习,黄乃裳认为,他为信仰孔孟之道的人言行不一而感到困惑的问题,在基督教中才找到了胜诸罪恶的途径。这一年十一月,他皈依基督教。

100年前他远渡重洋,带领91名同胞出国垦荒,如今海外多个中国城

黄乃裳加入教会的第二年的冬天,许扬美牧师被派到闽清传道,将黄乃裳收为助手,授劝士职,并向他讲授圣经。自此黄乃裳开始努力的学习英文,也就是在这时候开始,他正式的接触和学习西方文化知识。

后来,黄乃裳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考进了美以美年议会,成为其中会员。他赴多地讲经传道,教化民众,传播西方文化。因为他对教会的贡献,连续五年被推举为美以美年会书记。

他致力于教育事业。为了传播知识,和推广先进的科学文化,解放民众的封建思想,他积极地创办新学。在他的大力倡导下,开办了福音、培元、英华三所书院,亲自在其中任教。

100年前他远渡重洋,带领91名同胞出国垦荒,如今海外多个中国城

积极变法,国外垦殖。

黄乃裳为了扩大教会的影响,去参与了科举,中得了举人。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在黄海海战中,其三弟和邓世昌一起殉国。这件事深深地冲击着他兴学强国的思想。

在此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腐败无能时候,他认为只有政府的改变,才能使国家图强。他积极上书要求为维新,结交名士,讨论变法维新,大力宣传新学。变法失败后,为躲避清政府的抓捕,乘船到上海避难,后又回到福建。

当时很多人为谋生下南洋。他决心为穷苦的同胞兄弟,下南洋谋取一条生活出路。黄乃裳是唯一一个,不是为了自己谋生而下南洋的人。

黄乃裳几经辗转,来到马来西亚的萨砂啦越,以港主的身份签下垦区——诗巫,命名为"新福州。"第一次移民只有91人。后经两次移民,一共达到一千一百一十八人。黄乃裳和同胞们一起,克服困难,努力耕耘,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新福州逐步的发展起来,拥有了教会,商店,学校。

100年前他远渡重洋,带领91名同胞出国垦荒,如今海外多个中国城

中国是一个饱受鸦片伤害的国家。为了同胞们安宁幸福的生活。黄乃裳抵制政府开办赌场和贩卖毒品的要求。当地政府怕其势大,影响其统治,在经济方面各种刁难,黄乃裳无奈被迫离开回到中国。

垦区的布局已经定型并走上正轨,后来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至今,这里仍有大批的华人在此生活。他们保持着自己原有的风俗与生活中都在讲自己家乡的话,在海外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中国城。"

投身革命,被害入狱。

黄乃裳回国后结识了宋教仁、蔡元培、马相伯等开明人士人。后来在新加坡会见了孙中山,并加入了同盟会。此后他奔赴国内外各地,大力的宣传革命。光绪三十三年,他参与策划了潮州黄岗起义,回到了故乡闽清创办教育和事业。

清政府开始推行立宪时,黄乃裳成为福建省咨议局议员,并被推举为常驻议员,他提交大量的议案,陈述禁止种植鸦片,设立水上警察,创办农业学校等立国为民的措施。

中华民国创建,财政困难,为了解决临时政府的财政困境,他以个人名义致电南洋华侨请他们捐款,帮助临时政府。他努力地工作,为临时政府的建设呕心沥血。直到后来因为劳累过度,辞掉职务回家休养。

100年前他远渡重洋,带领91名同胞出国垦荒,如今海外多个中国城

他还遭遇过牢狱之灾。当时,袁世凯为了迫害同盟会会员,指使闽清县知事对黄乃裳进行诬陷。以阻挠禁烟行动的罪名,判处无期徒刑入狱关押。后经过海内外多方人士的努力营救,政府被迫释放了黄乃裳。

出狱后的黄乃裳,并没有就此被打击,为了农田的灌溉,他大兴工程,开凿了福斗圳。在孙中山在广州重组军政府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接受邀请出任元帅府高等顾问。四年后,黄乃裳因肝病回老家闽清养病。同年,他病逝于闽清城关梅城镇。

黄乃裳革故鼎新,兴办教育,传播先进的科学知识,积极地参与变法,后又投身革命。这样的行为,都是他忧国忧民,为中国的国力增强,所以努力奋斗的表现。

他勇于开拓,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为同胞脱离战火,谋得一块休养生息之地,至今,影响深远,依然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