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時間和賣時間的人

《桃花扇》裡有一句話,“知情只有閒鶯燕”

。意在說明,情情愛愛只有知閒、知趣之人才懂得。雖然美,但畢竟是小說語句。將它放置到生活裡,也未嘗不可。於是,它便成了“吃飽了沒事幹”的最佳反面呢論證。

買時間和賣時間的人

轉念一想,是不是很多的悲傷難過都是在閒時才顯得特別濃郁呢?也許生活真是太難了吧,但真正忙碌著的人是連悲傷的時間都沒有的。並不是說,忙碌著的人沒有悲傷的資格,而是對於他們而言,“時間就是生命”這句話才是生活真諦。

時間,是及其寶貴的,它無法倒退,也無法快速前進,它是一個你無法掌控的東西。要想與它和諧相處,必得先明白這一道理,而後學會管理時間,反思已流逝的時間、把握好當下的時間、規劃好未來的時間。一分一秒都是珍貴,像極了貴如油的春雨,是金錢無法衡量的。

買時間和賣時間的人

於是形成了兩種分化的時間資本鏈,一是買時間的,二是賣時間的。

這可根據個人觀念和個人能力而定。

買時間的人,可想而知,要麼觀念裡存在著“時間即生命”,要麼是“視金錢如糞土”。當然這裡所說的金錢並不等同於所有財富,而是小錢,可以賺來更多錢的小錢,像是為了引玉而拋出來的磚。與更可觀的財富比起來,眼下的小錢自然遜色。

賣時間的人,我認為大多數是無可奈何。要麼是囊中羞澀,要麼是沒有宏觀理想、長遠之見。他們用時間去賺回來一些小錢,純當生活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小錢一點點累積下來,未必不是一個可觀的財富。

當然也有將時間拼命從“海綿”裡擠出來的賣時間的人,也許是一份工作不能滿足所需要的生活成本了,他們就開始發展副業,在下班之餘再繼續“搬磚”。也會有專門從事“賣時間”這份職業的人,當然,並不是真正名為“賣時間”,而是與此相類似的。比如,從事需要長時間、反覆多次的工作頻率的後期製作的人。

買時間和賣時間的人

舉個例子,在是視頻製作或遊戲製作這方面就存在這種現象。有人負責創意和文本製作,有人負責整理、提供素材。前者在工作中經常“買時間”,免去找素材的煩惱,為創意和創作爭取更多時間。後者則是“賣時間”的人,他們花費比前者更多一點的時間去整理一些雜碎的素材,賺取一些不算高昂的費用,同時也鍛鍊著自己的整理能力。

歸根到底,買時間和賣時間只不過是分工合作的一個縮影。現在的社會依然步履匆匆,時間更加寶貴,人們也開始追求更高效的生活,只是人各有志,與時間相處的模式也各不相同罷了。

在何處生活都遵循一個不老的命題——時間即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