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時間•幸福

對於生物而言,生命僅有一次,寶貴無比,因此萬物皆珍惜生命,畏懼死亡。人乃萬物之靈,肉體之外,還有靈魂,因而追求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因而更加留戀生命,其生也隆重,其死也莊嚴。

可是,縱觀歷史與現實,芸芸眾生中的大多數人,其實並未真正地理解自己生命的內涵、意義、價值與尊嚴,也並未真正地活出生命本有的模樣、綻放生命應有的光華。很多人在精神上似乎尚未長大,就已經衰老;尚未真正地活過,就已經死去。

世人看似珍惜生命,其實不然。生命既然是有限的,那麼,時間,就是生命中最寶貴的事物。我們若真熱愛生命,就會無比珍惜時間;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

可是,我們卻常常白白地浪費寶貴的時間,任其無端地流逝,最終光陰虛擲,一事無成。我們若真珍惜生命,就會將有限的時間花在真正美好的人、事、物上,至少是花在我們認為有價值的人、事、物上。然而,事實是,我們一生的大多數光陰,花在了無數無聊、無趣甚至厭倦與憎惡的人、事、物上。

比如,毫無興趣、並不喜歡、不能勝任的工作;重複勞動、毫無創意、浪費生命的職業;千篇一律、死水一潭、麻木不仁的日常生活。比如,貌合神離、同床異夢的夫妻,互相厭倦、彼此嫌棄的同事,冥頑不化、煩擾爹孃的不肖子孫,比鄰而居卻以鄰為壑的鄰人,甚至乘車外出時旁若無人、大聲喧譁、口若懸河、喋喋不休卻言之無物、語言無味、面目可憎的粗俗而輕佻的鄰座······這些人、這些事,佔據了我們生命中的大多數時光。所謂,怨憎會,乃人生一苦。

而真正志趣相投、志同道合、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戀人,卻可能因為時空的阻隔而各自分散、相望天涯,終生不復相見,甚至生離死別。所謂,愛別離,也是人生一苦。

愛別離,與怨憎會一樣普遍,似乎是人生的常態。這個世界,有多少可望而不可即的深切相思、咫尺卻似天涯的無望懷念?有多少欲言又止、輕描淡寫的深長嘆息?又有多少寂靜無聲、絕望深沉的心靈吶喊?有多少逃無可逃的相聚與糾纏?又有多少躲無可躲的分離與失散?

日子,如白駒過隙,倏忽即逝。百年人生中迅速老去的我們,卻信馬由韁、隨波逐流地過著日子,懵裡懵懂地揮霍著有限的時光,彷彿我們會長生不老似的。人生不過百年,每個人,最終都是會死的。我們清楚地知道這個事實,卻並不驚慌失措、寢食不安、日夜憂思。在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視死如歸、英勇無畏的勇士。當沒有病痛與死亡的迫在眉睫的威脅之時,我們,通常會樂而忘憂,以為,死亡,只是別人的事情。

當我們的親人師友陸續離開我們之時,我們,可以體會死亡的存在。可是,悲傷,並未摧毀我們的樂觀與信心。我們,依然,無知而無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切照舊地生活著。

人們似乎是聽從著命運的安排,順其自然,隨遇而安。其實,這,一方面出於無奈,另一方面因為懶惰。我們,即使人生中有不如意、不快樂,有遺憾、有缺失,也最終選擇了隱忍、將就或湊合。我們不願意改變既有的人生軌道,願意順風而行、順流而下,因為,逆風飛揚、逆流而上,需要太大的勇氣和力量,我們中的大多數,顯然是勇氣不足、力不能及。力不足者,中途而廢。

人生的奇怪和弔詭,凡夫俗子自然不能理解也無力改變什麼。雖然人有自由意志,可以選擇善惡,可以發揮天賦,努力進取。如果條件允許、足夠幸運,可以功成名就,可以建功立業,可以立德立言,可以名垂青史。然而,“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成敗得失之間,卻並不能保證幸福。幸福,終究可遇而不可求,絕非因人的先天稟賦和後天努力一定可以獲得。因此,幸福,成了凡夫俗子一生一世執著而又無望的企盼。

(注:躍如舊作,《生命·時間·幸福》2018.6)

生命•時間•幸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