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懲罰孩子”嘛,這3個方法巧妙不傷感情,建議家長收藏很實用

生活可能就是喜怒哀樂的現在進行時,免不了起起落落的搖擺。一直的高亢讓人勞累,一直的沉悶憂鬱會讓周圍的空氣凝固,不能呼吸。我想,我們不能。扭轉乾坤,總能把這些起伏變得柔軟一些,讓它不那麼陡,不那麼急。

你會“懲罰孩子”嘛,這3個方法巧妙不傷感情,建議家長收藏很實用

當孩子犯了錯誤,不少人總是認為“他還只是個孩子,知道什麼,你個大人就不能讓著點嗎?”

前段時間看過一個國外視頻,視頻中7歲的男孩在超市收銀處,不斷地用腳踢打前陌生的方女士,女士開始並不在意,善意地提醒孩子身旁的母親,結果母親只是淡淡地瞟了一眼,孩子得到訊息後變本加厲,被打女士忍無可忍,直接將孩子摔在地上。

其實就視頻來看,不少人會去指責被打的女士,認為她的做法太過了,但其實真正的問題出在孩子媽媽的處理態度上。

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當然也會有年輕的父母認為,孩子犯錯無論大小,都要自己承擔後果,而懲罰就是種教育的手段,是一種微妙的藝術。

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該受到懲罰。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雖然他不是故意的,也應該告訴他,這是他的過錯。他雖沒有料想到自己行為的後果,但仍要為此道歉。如果他是無意的,並勇於承認錯誤,家長會相信他,並減輕對他的懲罰。如果他隱瞞事實、逃避責任,他將受到加重的懲罰。這樣就可以從小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你會“懲罰孩子”嘛,這3個方法巧妙不傷感情,建議家長收藏很實用

另外,懲罰的目的是要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要受到懲罰的道理。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否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後就很難保證實施的有效性。

但是,家長要知道懲罰不是目的,讓孩子知錯改錯才是目的。

那麼,什麼樣的懲罰才有用呢?有三個方法可以借鑑

你會“懲罰孩子”嘛,這3個方法巧妙不傷感情,建議家長收藏很實用

01

面對一個打架的孩子,首先要查清事實,才能不冤枉他,讓他心服口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中國文化中對懲罰有這樣的原則:

“有心為善,其善不貸;無心為惡,其惡不懲。”

意思是說,成心做好事,不必去表揚,無知犯錯誤,不必去懲罰,而明知故犯者,一定要嚴懲。對於無知犯錯的孩子來說,比懲罰更重要的是明辨是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當過校長。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個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


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在那裡等他了。陶行知先生明白教育小男孩的契機來了,他掏出一顆糖給這個同學,說:“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陶校長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摸了摸頭,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行知又說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這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陶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打他。”


陶校長於是又從口袋裡掏出一顆糖,說:“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顆糖。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男孩拿著四塊糖果,帶著感動離開了校長辦公室。

孩子是一個“矛盾體”,他可能會成為一個有純正品質的人,也有可能成為一個有暴力傾向的人。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就象四份愛心,讓小男孩明白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愛,什麼才是真正的勇氣。


你會“懲罰孩子”嘛,這3個方法巧妙不傷感情,建議家長收藏很實用

02

面對一個犯了錯誤的孩子,批評是必要的,但有時寬容效果更佳。

在古代,有一位老禪師,一日晚在禪院裡散步,看見院牆邊有一張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弟子違反寺規,翻牆出去了。老禪師也不聲張,靜靜地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蹲下。

不到半個時辰,果然聽到牆外一陣響動。隨後,一位小和尚翻牆而入,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院落。這時,小和尚才發覺,剛才他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師傅。這事不小,頓時令小和尚驚慌失措,瞠口結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候師傅的責備和處罰。

老禪師以很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吧。”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師傅並沒有厲聲地責備小和尚。

一句平靜話語,讓小和尚頓悟,內心成長了許多。從這之後,小和尚再也沒有出去偷玩,從此專心致志學習佛家經典著作,領悟人生道理。

家教也是如此,家長要善於運用寬容的力量,讓孩子內心深處受到觸動,獲得前進的力量。

寬容的力量,往往會帶來一個圓滿的結果。

你會“懲罰孩子”嘛,這3個方法巧妙不傷感情,建議家長收藏很實用

03

讓做錯事的孩子,自己承擔後果,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一對日本老人居住在美國。一天,一隻球飛來,打碎了他家的玻璃。老人說:“可能是踢球的孩子打碎的,按照東方的習慣,此時肇事者的家長應該出來賠禮。”但是,直到天黑,都沒有人出來對這件事負責,老人心裡很不爽。

第二天一大早,一輛汽車停在他家門口,車上跳下來一個黑皮膚的男孩子。

“對不起,先生,昨天的玻璃是我打碎的,可是,昨晚玻璃店關門了,只好今天一早賠給您。”男孩說完,從車上搬下來一塊彩色玻璃,安裝上去。

老人很感動,進屋拿出一包剛剛買來未開封的糖,送給這位黑孩子,以示感謝。不一會兒,黑孩子的父母出現了,退回這包糖,客氣地說:“我們的孩子犯了錯誤,不應該得到這樣的獎勵。”

日本老人十分感慨。

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這是多麼有效的方法。不用打罵的方法,只用讓孩子知錯改錯的行動,就足以讓孩子受到教育了。

你會“懲罰孩子”嘛,這3個方法巧妙不傷感情,建議家長收藏很實用

教育是一門大學問,很多父母家長會說,自己不會教育和引導孩子孩子,李玫瑾教授給出方法是:可以試試用故事書做引導,父母雙方雙管齊下,往往會達到省時省力的效果。

你會“懲罰孩子”嘛,這3個方法巧妙不傷感情,建議家長收藏很實用

很多父母還是重視孩子知識的學習,雖然偶有日常生活中忽視了對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培養,其實未來決定孩子的不只是學習成績,要想"贏在未來",父母要重視孩子性格的培養,

好的性格培養需要藉助書籍的幫助健全的性格會讓"雛鷹"的翅膀更有力量,才能翱翔於天空,飛的更遠。

這套《成長路上沒煩惱》就很不錯,一套共有10冊。系列故事書是針對習慣養成、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學習方法、情商培養、逆商培養、愛心培養等方面問題。選取了簡潔、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寓言故事、生活故事、名人勵志故事,加以一針見血的評點剖析,讓孩子可以從故事裡獲得成長的其實,得到沒的薰陶、愛的潤澤、智慧之光的照耀,給孩子送去溫暖和信息,從而調整自己的情緒與心理狀態。

你會“懲罰孩子”嘛,這3個方法巧妙不傷感情,建議家長收藏很實用

全套共10冊,分別是《面對困難我不怕》、《遇見更好的自己》、《我要為自己喝彩》、《做個受歡迎的人》、《再見了,壞習慣》、《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把父母當傭人》、《我要努力當學霸》、《我能管好我自己》、《挫折面前不退縮》,全套僅需75塊錢,平均下來一本只要7.5元,一頓早餐錢就能幫助孩子就能讓孩子學習到各種為人處世的道理,讓孩子讀後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獲,進而全面的養成良好的品格。讓孩子愛上閱讀,愛上學習。

你會“懲罰孩子”嘛,這3個方法巧妙不傷感情,建議家長收藏很實用

繪本閱讀再把孩子帶人美好的故事情節中,孩子的情感受到陶怡。繪本故事橫跨國界穿越各種文化背景,透過文字與畫面,孩子得以進入不同的世界,讓創造力無限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