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舒城」庵坎子,百神庙镇上一个诗意化的地名

庵坎子,百神庙镇一个诗意化的地名

如果你走在一段上坡的路,按舒城的方言,它便是“坎子”。其实在安徽很多地方,总会有坎子,命名的地名。如合肥市的“肥东县店埠镇草坎子”“巢湖的坎子吴”“庐江县的坎子庄”……然而,我又不得不想起与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一个地方,也叫“坎子”。

「安徽舒城」庵坎子,百神庙镇上一个诗意化的地名

关于“坎子”的地名

“坎子”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高出地面的土埂。所以,按舒城方言对“坎子”的理解,,就是一段有坡度的高出地面的路或地方。但是,地面是相对的,站在地处,向高处看,那高处的路或地方,我们皆可称为“坎子”。而站在高处,向下处望,又可称为“坎底下”。方言之乐,就在于乡音浓郁。设若在外地,偶尔到处“坎子”或“坎底下”,说不定就会有人拍着你的肩膀,说:“舒城的吧!”

当“坎子”和“庵”联系在一起,似乎就充满了诗意一点了!百神庙镇和庐江县郭河交界处,有一个地方,名叫:“庵坎子”

「安徽舒城」庵坎子,百神庙镇上一个诗意化的地名

百神庙明清成集,民国建镇,相传因地势地貌,状如坐、伏、卧虎,鹿起庙僧人游经此地,以为宝地,遂化斋建庙,塑神像百尊,史称百神庙,镇名由此得来。

「安徽舒城」庵坎子,百神庙镇上一个诗意化的地名

鹿起僧人已经不在,而昔日的庙也不见了。据说,就是在庙的旧址处,百神庙小学曾设在这里。如今小学整体搬迁至街道,而昔日的小学,成为了养老院。

自小学向西,一段平路过后,便是一段下坡路,此处便为“庵坎子”。

“庵坎子”的地名来历如果细究的话,应该是和这庙有关。但是,往事随烟消散,能够记录见证的庙宇也不复存在,而曾在这里生活的的郑、金两大家族也渐渐搬离此处了!唯有地名还保有着些许的往昔尘烟中的温存,在杂草丛生处,仿佛诉说着往昔的鸡鸣狗叫,晨炊暮饮;还有那一双小脚,迈着小碎步的身影。

每每说到“庵坎子”,在妻的记忆里总是萦绕着童年、少年乃至青年的欢歌笑语。而我总是在这些转述中体会出家族的变迁,世事的悠悠。但是,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庵坎子”究竟有没有“庵”?我想,那可能已经比较难以考证了。

「安徽舒城」庵坎子,百神庙镇上一个诗意化的地名

坡上即为“庵坎子”

于是,考证已经失去了很多意义,它只是作为一个地名,为寻访记忆的人在心头回味。自下向上望去,独有一条水泥路从低处一直延伸到“庵坎子”,那里有着许多人的故事和记忆。水泥路一直延伸到镇上街道,掩盖住曾经土路上飞扬的尘土;路两旁次第盖起的楼房,鳞次栉比,一家胜过一家。

时代在变革,以更快的速度向纵深处发展。我们不能期望恢复昔日的“庙”或“庵”,但是却可以在心间搭建起自我的“精神之庙”,那些东西都将成为每一个人心中的“圣殿”。

但愿这个“庵坎子”的地名会一直传承。

「安徽舒城」庵坎子,百神庙镇上一个诗意化的地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