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天使宝宝先当佛系妈--你的情绪影响着孩子的性格

中国有句俗话“三岁看老”,指的是小孩子三岁左右他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已经基本定型,往后父母要是发现有什么问题想要纠正就很困难了。

为了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孩子出生后的主要养育者的情绪如何非常重要。正常来说,母亲作为孕育和养育孩子的第一人,在三岁前和孩子的关系是最紧密的,对孩子的心理、性格影响也最大。

想要天使宝宝先当佛系妈--你的情绪影响着孩子的性格

心理健康最主要就是人格健全,心理学界现在把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作为从婴儿期就开始的心理卫生的最高宗旨。但是严格说起来,准妈妈从孕期就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因为在孕期胎儿的性格已经开始被塑造了。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的妇产科副主任医师刘冠媛大夫在公开讲座里就告诫准妈妈在孕期要注意自己的不良情绪。

因为频繁出现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生后性格固执,更容易情绪化、自卑等问题。如果准妈妈长期情绪抑郁、精神不快,会引起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甚至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 担心与焦虑对胎儿的影响最大,这样的孩子出生后大都胆小怕事,心理承受能力低,做事往往情绪化,可能还会莫名其妙地大哭;
  • 一个容易动怒的妈妈生出的孩子往往性格固执,更容易情绪化;
  • 如果孕期时常惊恐不安,宝宝就会容易偏激、固执、自卑,在语言能力上可能会遇到困难,也不容易与人相处,沟通能力差;
  • 太强烈的情绪变化会导致胎儿过度活动而使心率加快。当这种恶劣的情绪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时候,胎儿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可比平时增加10倍,此类婴儿好动、情绪欠佳、易哭闹、消化功能紊乱,发病率高。

所以当婴儿出生后,就已经自带一套初步的情绪系统了。

想要天使宝宝先当佛系妈--你的情绪影响着孩子的性格

弗洛伊德说过:“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

孩子出生后,同其主要照料者间的亲子关系构成了以后所有关系的起点。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依恋理论。该理论认为早期亲子关系构成人的内部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决定了人的处世方式。也就是说早期亲子依恋的质量严重影响孩子的人格和心理。

迈克尔·拉特于1972年对鲍尔比的理论进行了补充说明。他认为很多人误解了鲍尔比的论述,认为只有通过一个人日复一日地24小时的照料才是恰当的,而事实上大多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母婴关系中某种成分的缺乏造成的。所以,“爱、持久的关系的发展、稳定而没有破裂的关系和积极的相互作用,都是必要的特征。”

曼彻斯特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特洛尼克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名的静止脸实验,充分印证了上面的理论。

他让一位母亲先和孩子互动,孩子非常开心,积极响应。然后让母亲再换成没有表情的脸,无论孩子怎样做,母亲都一直面无表情。

实验之初,母亲与孩子正常互动,孩子很开心。静止脸实验开始,母亲进入面无表情的状态。孩子发现不对劲,开始想办法引起母亲注意。孩子继续尝试让母亲与自己互动,但是母亲仍然面无表情。最后孩子开始崩溃哭泣。

对孩子来说,在母亲对他毫无反应的这段时间里,他的心跳加速,体内压力激素增加,如果持续下去,他大脑关键部位的细胞可能死亡。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单纯保证婴幼儿不冷不饿无肉体危险的状态是不负责任的喂养者,没有健康积极的情绪与孩子互动,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现在很多家庭是父母双方都要工作,亲自照料孩子的时间很少,或者即便照料孩子,也很难维持耐心的回应孩子的需求。

而且父母因为压力过大,自己也十分焦虑、抑郁甚至冷漠,这些情绪对婴幼儿的影响很大。

情感上的裂隙一旦产生,可能会形成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也可能会在体内积许多负面情绪,最严重的状况,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想要天使宝宝先当佛系妈--你的情绪影响着孩子的性格


那我们,尤其是承担第一养育者责任的妈妈和准妈妈该如何维持积极的情绪呢?

1.

提前学习和了解孕期及育儿知识。人对于未知的事物会产生恐惧。越了解才能在面对孕育期碰到的各种状况时越淡定,游刃有余,从容不迫,心情才不会大起大落。

2. 决定孕育孩子应该是慎重考虑后的决定。太多孩子是催婚催育或者意外诞生的,准妈妈没有心理准备,孕育的道路上关卡很多,调整不好心态,情绪自然就崩盘了。

3. 多沟通,提前统一配偶和家人的看法。很多孕育期间的家庭矛盾不是因为事情本身,而是大家看法不一致导致的。比如是顺产还是剖腹产,请不请月嫂,是不是去月子中心,月子应该怎么坐,产后是上班还是全职之类的话题最好提前沟通,统一意见,免得到时候各持己见破坏心情。

4. 适度锻炼身体,有益身心健康。孕期适度的活动,比如散步,孕期瑜伽都可以很好的控制孕期体重,保证胎儿健康。适度的运动同样可以缓解情绪。当然孩子出生后妈妈可能没有时间运动,趁着孩子睡觉的时候做些简单的产后恢复运动是力所能及的。

5. 保留自己的爱好和朋友圈。我们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而保持积极的情绪,但不等于所有的一切都为了孩子而活着。保留自己的爱好和交友圈子,不要力求做个完美妈妈,让自己过度焦虑,适得其反。

6. 寻求帮助,保证睡眠。养育孩子是很辛苦的琐碎工作,妈妈一个人承担的话很难休息好,睡眠不足人就容易烦躁,自然没有好心情。如果条件许可,尽可能请双方哪边的长辈来帮忙,或者请育儿嫂。当然配偶更应该多分担一些,毕竟孩子是两个人的。


瓶子当妈不久,感触倒是挺多。欢迎大家关注@瓶尝心,一起聊聊育儿路上的酸甜苦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