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孔子是怎麼成為聖人的?

一、孔子是沒落的奴隸主貴族出生,是宋國國君的後代,為避戰亂來到魯國。孔子雖然是庶出,但魯國國君承認孔子的貴族身份,這使他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同時孔子很小父親就去世了。他和母親被大娘趕出了家門,自幼生活十分艱苦。這使他十分迷戀奴隸制鼎盛時期的典章制度,對禮崩樂壞的世道痛心疾首。這使他立志要恢復他認為最理想的制度。由於他自幼家境貧寒,生活艱苦,所以生性善良,對仁政禮治特別迷戀嚮往,並促使他把恢復奴隸制鼎盛時期的典章制度,當做自己畢生使命,併為之做出來艱苦卓絕的努力。

182、孔子是怎麼成為聖人的?

二、孔子十四年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夠得到國君青睞,以求一官半職,一展宏圖,但可惜沒有一個國君願意重用他,他的政治理念在這個變革的時代可謂不適時宜。時代把孔子與他的學說一起淹沒了。關於孔子逝世的情形似乎沒有什麼文獻記錄,可見孔子的死是淒涼冷清的。我們據此可以推測他的學說在當時也並非熱門顯學,也是平平常常的。孔子復辟奴隸制典章制度的努力,雖然與歷史發展方向背道而馳,不適時宜,但他所作的努力,可謂不計成敗,不顧榮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特別是對教育的實踐和思考,都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寫下了不可磨滅篇章。

三、孔子的思想有一個基本特點,就是追求穩定秩序,講究貴賤有序,上下有別,男尊女卑。以上這些方面在奴隸制與土地私有制之間沒有本質區別。

四、孔子去世三百多年,經過秦朝短暫穩定和風起雲湧的農民起義,到漢朝的建立,中國終於實現了大一統。此時國家上下都有了對社會穩定和秩序的需求,孔子為代表的儒學就有了用武之地。當時,漢武帝向全國發出了徵求治國方略的詔書。董仲舒則藉此機會以《舉賢良對策》之名,向漢武帝系統介紹了儒家學說當然這裡的儒家學說已非純粹孔子思想,已把他復辟奴隸制的政治理想徹底拋棄,而是以孔子忠義禮智信為核心思想,加入諸子百家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形成一個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王權神授,尊卑有序的思想體系。漢武帝很滿意,為了統一思想,從此就開啟“廢拙百家獨尊儒術”之路,孔子也不斷地被神聖化,偶像化。孔子就是這樣成為聖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